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只要测量方法合理就不会产生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真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将站在平台上着飞行姿势的演员、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齐摄入镜头,这时感到演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演员B.急速飘动的白云C.平台D.摄像机
3.周末,同学们乘大巴去张謇纪念馆参观.在大巴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树木B.迎面而来的汽车
C.身旁的同学D.后方超越的汽车
4.“五•一”假期,小英随爸妈外出旅行,途中她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不妥当的是( )
A.汽车行驶中,以方向盘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B.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C.汽车经过桥梁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
D.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因此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观看7D电影时,观众随着座椅一起感受到颠簸、震颤等效果,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人为参照物,座椅是运动的
B.以人为参照物,座椅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座椅是静止的
6.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雾霾的主要因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1000mm=0.00025mm
B.2.5μm=2.5μm×103nm=2500nm
C.2.5μm=2.5μm×103=2500nm
D.2.5μm=2.5×10-3mm=2.5×10-6m
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甲比乙大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8.同学们在观看学校运动会的短跑比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晓彤认为比赛中,所用时间最短者为冠军
B.晓雪认为比赛中,相同时间跑的路程最长者为冠军(无意外事故出现)
C.同学们认为和比赛的运动员,路程和用时都不同,无法比较快慢
D.裁判员采取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运动快慢
9.一短跑运动员在10s内跑完了10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10.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是由于操作不正确导致的
C.读数时估读数字越多,误差越小
D.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1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乙运动时间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
A.3∶1B.5∶3C.5∶9D.9∶5
12.某同学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度,记录结果如下:①17.82cm,②17.83cm,③17.81cm,④17.28cm,⑤17.81cm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接近于( )
A.17.8175cmB.17.71cmC.17.82cmD.17.81cm
13.甲乙两个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5;则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
A.6︰5B.5︰6C.15︰2D.2︰15
二、填空题
14.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公式数学表达式为______,国际单位是______,常用的有km/h,换算关系是1 m/s=______km/h。
15.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以______(选填“太阳”或“地面”)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层里穿行,这是以______(选填“月亮”或“云层”)为参照物。
16.小柔到迪士尼乐园游玩:如图,她乘过山车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到“天旋地转”,这时她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此时过山车受的力一定是________(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17.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林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由所测数据作出了相应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_(选填“>”、“=”或“”)其中v甲=_______m/s。
19.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B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s,从B点到F点所走的路程是_______cm,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___m/s。
三、简答题
20.夜晚观察月亮,有时候你觉得它不动,有时候你觉得它运动得很快(如果没有这种体验,可以注意多观察几次,将前后观察的印象对比一下).你能说说为什么吗?____________
21.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件事:某人说“去年的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墙外了.”在学习了运动学的有关知识后,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
22.请你用学过的知识简述:(1)什么是误差?(2)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3.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
(1)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_.
(2)如果这时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__________(“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3)车经过多少min到达收费站________?
24.如图(左西右东),试问:小车的运动情况如何?有几种可能,请写出?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选用精密的仪器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测量方法合理就可以减小误差,但仍然会产生误差,故C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以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为参照物,演员和布景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演员是运动的,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小华相对路边的树木、迎面而来的汽车和后方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而相对身旁的同学,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那么他所选的参照物是身旁的同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A.汽车行驶中,与方向盘的相对位置不变,所以,以方向盘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汽车行驶中,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相对于汽车向后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标志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虽然速度的大小不变,但不一定是直线运动,所以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
AB.以人为参照物,座椅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错误,B正确;
CD.以地面为参照物,人和座椅都有位置变化,都是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有
故A错误
B.有
故B错误
C.有
故C错误
D.有
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D.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在15s末相遇,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0~20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AD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在15~20s内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则v甲>v乙,故C正确。
故选C。
8.C
【详解】
A.100m 比赛,路程相同,则所用时间最短者的速度最快,所以所用时间最短者为冠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100m比赛中,无意外事故出现,若相同时间跑的路程都最长,则其速度最快,所以为冠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60 m和100 m比赛的运动员,虽然路程和用时都不同,但利用
可以分别求出60 m和100 m比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然后可比较其运动的快慢,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裁判员在终点,通过观察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即裁判员采取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运动快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
一短跑运动员在10s内跑完了1000m,运动员的速度为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
A.选用任何精密的仪器都不可以避免误差,故A错误;
B.操作不正确导致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B错误;
C.读数时估读只需要估读在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位数越多数值越准确,故C错误;
D.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
已知路程之比为
时间之比为
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故选D。
12.C
【详解】
在测量长度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0.1毫米,数据17.28cm与其它几个数据的准确值差别较大,是错误的,应剔除;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作为物体的真实长度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
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故选C。
14. m/s 3.6
【详解】
[1][2]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公式数学表达式为,国际单位是m/s,常用的有km/h。
[3]换算关系是
15.地面 云层
【详解】
[1]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从早到晚不断发生改变,太阳是运动的,所以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2]月亮在云层里穿行,说明月亮是运动的,月亮和云层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这是以云层为参照物的。
16.她自己(过山车) 非平衡力
【详解】
[1] “天旋地转”说明小柔感觉到天、地是运动的,天地相对于她自己或过山车的位置发生改变,她选取的参照物是她自己(或过山车)。
[2]此时过山车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
17.> 西
【详解】
[1]由图知,甲和乙车都通过70m的路程时
t甲=8s,t乙=12s
t甲<t乙
由v=可知
v甲>v乙
[2]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且
v甲>v乙
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18.= 4
【详解】
[1][2]由图中可知,甲的速度为
因v乙=4m/s,故v甲=v乙。
19.0.8 12.00 0.15
【详解】
[1]小球从B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
故小球从B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
[2] 从B点到F点所走的路程是
故B点到F点所走的路程是。
[3] 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故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20.有时候我们不自觉地以运动的云为参照物,感到月亮运动得很快
【详解】
若以地球为参照物,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很小,所以,有时你觉得它不动;若不自觉地以运动的云为参照物,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很大,所以会感到月亮运动得很快.
【点睛】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主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21.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井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井是静止的,即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
【详解】
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井相对于篱笆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井是静止的,即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
【点睛】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2.见解析
【详解】
(1)误差是指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的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3.40km/h 没有 3min
【详解】
(1)圆形标志牌上的40,表示在该段路程中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因此该车没有超速;
(3)“收费站2km”表示从此处到达收费站还有2km,由可知,汽车驾驶员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达收费站,最快的时间:.
24.见解析
【详解】
冒烟情况可以判断有东风。
①当小车不动时,小旗子受东风的影响,被刮向西方;
②当小车向东行驶时,由于车速和东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西方;
③当小车向西行驶时,且车速小于风速时小旗子还是刮向西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