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练习(1)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435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练习(1)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435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练习(1)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4355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78cm=78cm×10mm=780mmB.78cm=78cm×10=780mm
C.78cm=78×10=780mmD.78cm=78×10mm=780mm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C.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vA<vB
3.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上分别以30km/h和5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时间内分别以30km/h和5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A.甲车大B.乙车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
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一定是实验操作出了差错
B.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等方法可减小测量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测量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主要是减小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不高带来的错误
5.“刻舟求剑”的故事家喻户晓,当船靠岸后,剑主从船上记号处下水不可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剑的落水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剑主本人B.船夫
C.其他行驶的船D.河岸
6.2020年12月17日凌晨2点,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后,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kg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着陆。当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五号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
A.太阳B.月球C.嫦娥五号D.月壤样品
7.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扬州市夏季的平均气温约50℃
B.一幢三十层居民楼的高度约为200m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约3s
D.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0.8m
8.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
C.甲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不同
9.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0.小明同学背着书包骑自行车上学,若认为书包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自行车B.路面
C.路旁的树D.路旁站立的人
1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6km/h=36×=10m/sB.15.6cm=15.6cm×0.01=0.156m
C.10min=10min×60=600sD.12.56cm=12.56×10﹣2m=0.1256m
12.如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C.甲、乙都以2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二、填空题
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南运动,它们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与甲车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 ; 以乙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_运动(选填“南"或“北”);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14.如图所示,李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某物体的长度,那么他用的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这个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15.(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是_______。
(2)如图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
1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某个长度进行4次测量的记录分别是15.26cm, 15.2cm,15.26cm,15.27cm,其中有错误的记录是___________ ,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最终得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
17.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______。④“读”要___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带______。⑥“算”多次测量取_______值。
18.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其中精确值为________cm,估读值为________cm。
三、简答题
19.“圆梦”实践活动小组正在自制测量仪器,下面是他们制成的未标注刻度的半成品,请你任选一项,借助必要的器材为其粗略标注刻度。
A.用小瓶,细管和煤油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要求量程0﹣100℃,分度值2℃)。
B.用平滑窄木板制作的刻度尺(要求量程1m,分度值lcm)。
(1)你的选项是_____(A或B);
(2)你标注刻度的过程是:_____。
20.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多少米每秒?合多少千米每时?
(2)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若司机酒后仍按原速行驶,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写出解答过程)
21.如图所示是加油机在空中为受油机加油的一幅图片.针对加油过程,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乘坐室外的观光电梯上升时,你如果看着地面,会感觉到地面在下降.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将被换算的值(78cm)中的单位去掉,将数值78视为倍数;然后结合两单位间的关系进行换算,因1cm=10mm,故
78cm=78×10mm=780mm
故D正确。
2.D
【详解】
A.乙图是B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B物体的速度
由知道,1.5s通过的距离
s=vBt=2m/s×1.5s=3m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图是A物体的v﹣t图像,由图像知道,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知道,A物体的速度vA=3m/s,B物体的速度vB=2m/s,所以vA>vB,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设总路程是s,由知道,甲车前后两半段路程的时间分别是
甲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设乙车总的运动时间为t,由知道,乙前后两半段时间通过的路程分别是
乙车总的平均速度
比较知道,v甲<v乙,故B正确。
故选B。
4.B
【详解】
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测量时出现了误差,不能说实验操作出了差错,故A错误;
B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都可以减小测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正确,C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误差,而不是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故事中的人为了下水后能找到剑,应该准确定好剑的位置,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剑是不动的,以船夫、其它行驶的船、剑主本人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
故选D。
6.D
【详解】
A.“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相对太阳有位置变化,故以太阳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运动的的,故不符合题意;
B.“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相对月球有位置变化,故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运动的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参照物不能选自身,故C不符合题意;
D.“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相对月壤没有位置变化,故以月壤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A.扬州市夏季的平均气温约30℃,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幢三十层居民楼的高度约为90m,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约1s,故C不符合题意;
D.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80cm,即0.8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
A.由图知,前2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600m、450m,则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
C.由图知,甲车在20s~30s之间和乙车在20s~30s之间通过的距离均为300m,所用时间均为10s,由可知甲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在20s~30s之间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由可知在4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者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误差不是错误,故A错误;
B.由减小误差的方法可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认真测量也不能避免误差,只会减小误差、避免错误,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A.骑自行车时,书包相对于自行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骑自行车时,书包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骑自行车时,书包相对于路旁的树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骑自行车时,书包相对于路旁站立的人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
A.
故A错误;
B.
故B错误;
C.
故C错误;
D.
故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A.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即甲做匀速运动,乙的运动速度不变,故乙也做匀速运动,可见两车都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可知,经过5s后,甲运动的距离为10m,而乙运动的距离为
s=vt=2.0m/s5s=10.0m
可知,甲、乙运动的距离相等,但甲、乙不一定是同时同地出发,故甲、乙两车经过5s不一定相遇,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计算可知,甲车的运动速度为
且乙车的运动速度也为2.0m/s,故可知甲、乙两车都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由A中可知,两车速度均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丙 北 乙
【详解】
[1]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
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
丙的速度
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2] 甲乙均向南运动,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以乙为参照物,甲车相对于乙车向北运动。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
14.1mm 2.72
【详解】
[1]图中的刻度尺每一厘米里有10个小格,一小格为1mm,故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记录刻度尺的读数时,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而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物体的左端在1.00cm刻度处,右端在3.72cm刻度处,则物体的长度为
3.72cm -1.00cm=2.72cm
15.0.1 3.25cm 187.5
【详解】
(1)[1][2]由图在2cm到3cm之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为0.1cm;测量时起始端从2.00cm处开始,右侧示数为5.25cm,则物体的长度为
(2)[3]小表盘表示分钟,1min到2min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5min,如图小表盘指针表示3min;大表盘表示秒钟,33s到34s之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为0.1s,如图所示大表盘指针表示7.5s;所以秒表表示的时间为
16.15.2cm 1mm 15.26cm
【详解】
[1][2]刻度尺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数据可判断,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时
0.1cm=1mm
所以应估读到0.01cm,因此有错误的数据是15.2cm,没有估读。
[3]为减小误差,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即
≈15.26cm
最终得出该物体的长度是15.26cm。
17.垂直 估读 单位 平均
【详解】
略
18.1.41 1.4 0.01
【详解】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端所对刻度为2.00cm,右端对所刻度为3.41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41cm-2.00cm=1.41cm
[2][3]因为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前面是精确值,因此精确值为1.4cm,估读值为0.01cm。
19.A 见解析
【分析】
(1)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A点标0℃,B点标100℃,AB之间50等分,作出标线,每条刻度线为2 ℃。
(2)选取标准刻度尺,在0和1m处做出标记,在1m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cm。
【详解】
(1)[1]选A,用小瓶、细管和煤油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要求:量程0﹣100℃,分度值2℃)。
标注刻度的过程:
①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液柱稳定后在液面处的位置标出0刻线和数字0;
②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待液柱稳定后在液面处的位置标出100刻线和数字100;
③在0刻线和100刻线之间分成50等份,标出各刻线和对应的部分数字;
④在自制温度计的适当的位置标出单位℃。
(2)[2]选B,用平滑窄木板制作的刻度尺(要求量程1m,分度值lcm)。
标注刻度的过程:
①用标准刻度尺紧靠木板,并与木板一侧保持平行,在木板对应标准刻度尺零刻度线位置标出0刻线和数字0;
②在木板对应标准刻度尺1m刻度线位置,标出100刻线和数字100;
③在0刻线和100刻线之间分成100等份,标出各刻线和对应的数字;
④在自制刻度尺适当的位置标出单位cm。
20.(1).(2)会撞上障碍物。
【详解】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
(2)由题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
,
则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
,
司机从发现险情到汽车完全停止时,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
所以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答:(1) 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72km/h;
(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21.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受油机是静止的
【解析】
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角度最容易想到的问题是: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因为加油过程中,两飞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不论以哪一飞机为参照物,另一飞机都是静止的.
点睛:重点是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2.见解析所示
【分析】
坐在电梯里的观光者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运动的;一种是静止的.运动时一定选择和观光者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静止时一定选择和观光者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详解】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是选择的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就会不同,以观光者或电梯为参照物,地面和观光者或电梯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地面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地面在下降.
【点睛】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