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精品当堂检测题
展开一、单选题
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B. 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 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
C. 铁是银白色固体,导电、导热性能好
D. 水的凝固点是0℃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正极产生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 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C. 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正极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的比负极快
下列有关水的组成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③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⑤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⑥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A. ①③⑤⑦B. ②④⑥C. ④⑤⑦D. ②③④⑥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颜色 状态B. 密度 硬度C. 氧化性 可燃性D. 熔点 沸点
2020年1月21日,青岛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易挥发B. 具有可燃性
C. 熔点−114℃、沸点78℃D. 具有特殊香味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2
C. 过滤、吸附、蒸馏、消毒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
D.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上善若水,水育万物,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将两支相同的电极分别插入注射器筒内,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 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要保持一致
C. 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12
D. 将注射器取出翻转,顶端靠近酒精灯火焰,慢慢推动活塞检验气体
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汽油作燃料
C. 铜作导线D. 石墨用于制铅笔
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分解产生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但焦谷氨酸钠没有鲜味,会使味精鲜味丧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B. 做饭时,不宜提前加入味精,进行长时间加热
C. 谷氨酸钠受热能分解
D. 谷氨酸钠和焦谷氨酸钠化学性质相同
二、填空题
阅读下面关于“氯气”的短文,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a.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
b.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c.氯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液态氯
d.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固态氯
e.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f.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
g.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h.氯气能用作消毒剂
以上句子中:
①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
②属于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
③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______;
④属于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
⑤属于描述用途的是 ______。
家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通常条件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现在出租车和一些公交车也使用了压缩天然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化学性质有 ______。
(2)和汽油相比使用压缩天然气的好处是 ______。
(3)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
(4)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反应与甲烷燃烧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______(填序号);它们都是 ______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______。
A.碳酸氢铵→加热氨气+二氧化碳+水
B.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C.镁+氯气→点燃氯化镁
D.镁+盐酸→氯化镁+氢气
三、实验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液体。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体积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用 验证b管中的气体。
(2)电解水实验之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的作用是 。
(3)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需检验纯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故选项说法错误。
C、b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是氢气,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属于物质的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铁是银白色固体,导电、导热性能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水的凝固点是0℃,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答案】B
【解析】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故选项说法正确。
C、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正极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的比负极慢,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故说法错误;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不能论个数,故说法不正确;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⑤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⑦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C。
水的化学式是H2O,由此可看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注意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描述上的差别,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辨析,难度不大。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解答】
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氧化性、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熔点、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易挥发属于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熔点−114℃、沸点78℃属于物质的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有特殊香味属于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7.【答案】B
【解析】解: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吸附、蒸馏、消毒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用的净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地球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实验、水的组成、常用的净水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A正确;
B、为了便于观察现象,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B正确;
C、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C错误;
D、将注射器取出翻转,顶端靠近酒精灯火焰,慢慢推动活塞检验气体,D正确;
故选:C。
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产物检验方法分析,在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明确电解水实验现象及产物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汽油作燃料是利用汽油的可燃性,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作燃料利用了汽油的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的硬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0.【答案】D
【解析】解:A、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
B、做饭时,不宜提前加入味精,进行长时间加热,否则会使味精鲜味丧失,该选项说法正确;
C、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分解产生焦谷氨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谷氨酸钠和焦谷氨酸钠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A、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B、加热时谷氨酸钠能够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C、一定条件下谷氨酸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D、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cd e ab fg h
【解析】解:①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c.氯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液态氯;d.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固态氯,它们都属于无辣不欢;故答案为:cd;
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e;
③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b.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它们都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为:ab;
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都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fg;
⑤用途有:氯气能用作消毒剂;故答案为:h。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答案】通常条件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可燃性 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B 氧化 A
【解析】解:(1)根据题意,通常条件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甲烷的化学性质;
(2)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和汽油相比使用压缩天然气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4)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A、碳酸氢铵→加热氨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B、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镁+氯气→点燃氯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D、镁+盐酸→氯化镁+氢气,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通常条件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可燃性;
(2)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3)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4)B;氧化;A。
(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根据天然气含杂质少,燃烧充分,对空气污染小解答;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3.【答案】(1)负;带火星的木条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1)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a管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负极;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
(2)电解水实验之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3)通过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A除杂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精练: 这是一份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