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展开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本课通过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概况,从而认识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特点、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主张,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与影响
2.难点:多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空背景和历史影响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右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设在印度的鸦片仓库。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有何联系?中国又有哪些因应?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的形势如何?
自主学习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的格局。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产品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当时,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图片情境
自主学习
2、19世纪中期的中国形势: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处在传统状态。武备落后,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很差,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社会阶级矛盾正在激化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图片情境
两次鸦片战争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的经过与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
(1)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在1000万两以上。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严厉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2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此举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和弃绝毒品的道德心。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议会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华发动战争。
材料情境
英国人马尔丁说:“鸦片贩卖者腐化了、降低了
和毁坏了不幸福的人底精神生活,而且还毒杀了他们的身体。鸦片贩卖者时时刻刻向贪婪无厌的吃人神贡献新的牺牲品,而充当凶手的英人和服毒自杀的华人,就彼此竞争,向吃人神的祭台上贡献牺牲品。”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图片情境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虎门销烟。
自主学习
(2)战争经过与结果:1840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这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内河航行自由权等。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战争的经过与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
(1)背景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他们便要求修约。清政府以《南京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
材料情境
“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的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已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逮捕了船上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指使下,硬指此船为英国所有,并且捏造船上悬挂的英国国旗曾被中国兵勇侮辱,要求中国送回被捕者并公开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据实驳斥,将人犯送到英国领事馆,但巴夏礼拒绝接受。这个所谓“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自主学习
(2)战争经过与结果: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次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军损失很大。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如何?
自主学习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片情境
合作探究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师夷长技以制夷”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背景如何?具体有何表现?
自主学习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颟顸、封闭与腐朽。
2、表现:
(1)林则徐:林则徐具有实事求是的品格。他面对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2)魏源: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状,介绍外国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徐继畬: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这些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图片情境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魏源的《海国图志》。
【课堂小结】
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社会政治
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社会经济
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阶级关系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社会思想
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社会生活
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共2页。
历史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共6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