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368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368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3682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3682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3682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3682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3682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36827/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材料二:成书于明代后期(1637年),由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目前存世的造物文献中最为完善的一部,就生产造物的品类之全、过程之系统、论述之周详,大概无出《天工开物》之右者。 ——《天工开物》造物思想的生态意蕴与价值
问题1:根据材料, 说出明朝在传统科技方面有哪些骄人的成就呢?
材料一: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 ——李约瑟
材料三:在中西文化会通的背景下,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其以儒家立场对于融通西方科技文明所做的初步尝试。其对于当前人类生态危机的应对以及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和普遍性意义。 ——论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的农业生态观及其思想史意义
山楂“消食积、补脾;化饮食,消肉积”;“化血块气块,活血。”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白萝卜“生吃可以止咳、消胀气,熟吃可以补气顺气”小米“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胃冷者不宜多食”。
“《本草纲目》全书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共收录方剂11096首,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它不仅更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还补充了不少新的药物及验方。”房繄恭说,“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其他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的药物及方子,李时珍采取‘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记录了下来,避免了它们的失传。”
《本草纲目》出版后,人们到处传播它,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李时珍被称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宋应星,知识面十分宽广,中了举人后,担任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自主阅读课文77-78页内容,思考《天工开物》为什么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著(明) ,《农政全书》共60卷,50多万 字,内容非常详尽。全书 共分为十二目,分别是农 本、农事、农器、水利、 田制、 树艺、蚕桑、蚕 桑广类、树植、制 造、荒政。
此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业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技巨著。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问题1,结合材料,说说明朝科技具有哪些时代特点?有何意义?
(1)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2)总结性的著作为主。(3)自然科学的创新发明落后于世界。
材料一:中国的《天工开物》问世三百年来却没有引起中国人足够的重视,反倒是传播后促进了日本和欧洲的发展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到了日本,作为日本生产技术的基础图书,在日本各藩的“植产兴业”中被奉为指南《天工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黄永松《<天工开物>埋没300年 却让日本和欧洲“捡宝”》
材料二: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长城是由墙体、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方山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长城关城就是中国的城堡。关城是出入长城的通道,也是长城防守的重要防线,建砖砌拱门,上筑城楼和箭楼。关城与长城是一体的,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关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 有“天下雄关”之称。
问题2: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艰苦勤劳、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
问题2:除了万里长城,明朝还有哪些宏伟的建筑?
外 城
思考: 这种结构布局反映了明朝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布局特点:
严整、对称 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
故 宫 鸟 瞰 图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典礼地方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
中和殿是皇帝阅视奏书地方
16-17世纪,欧洲开始飞速发展,开启近代化进程,开始走在世界前列。
神话与史传——志怪与志人——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吴承恩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
著名剧作家: 代表作:
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材料一 :明朝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便受到他们的欢迎而得到发展的机会。材料二 :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大众化文学艺术同出现反抗封建统治的时代特色.
1.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3.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得通俗化的小说受欢迎。4.政治腐败,揭露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政治的黑暗。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精品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先导阅读整体感知,明长城北京城,书画戏剧,问题探究,核心素养,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教师指导,内容丰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等奖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一长城,嘉峪关,鸭绿江,二北京城,说一说,雄伟的北京城,小说和艺术,上古神话传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评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李时珍,一科技名著,明长城,嘉峪关,“天下雄关”,▶北京城与故宫,故宫一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