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高考复习常考题型:44酸碱中和滴定
展开www.ks5u.com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高考复习常考题型:44酸碱中和滴定
一、单选题(共17题)
1.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向洁净试管中加入2 mL2% CuSO4溶液,滴加4~5滴5%的NaOH溶液,即得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用于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C.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溴腐蚀致伤,先用苯或甘油洗伤口,再用水洗
B.溶质溶解度越小、溶剂蒸发得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岀的晶体颗粒越大
C.计、酚酞和甲基橙均能用于溶液滴定盐酸终点的判断
D.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时,未及时将铁片从稀硫酸中取岀,会导致结果偏高
3.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待装液
B.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待装液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接触了锥形瓶内壁
D.滴定到锥形瓶内液体颜色发生变化,马上停止滴定
4.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或说法错误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润洗就装标准溶液滴定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直接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
C.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滴定终点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D.滴定管润洗后应将润洗液从上口倒出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定管使用前需要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B.用待装溶液润洗的仪器有:酸式滴定管、锥形瓶
C.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跟标准比色卡比较来测定该溶液的pH
D.已知浓度溶液滴定未知浓度溶液,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会造成计算值偏低
6.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溶液
B.滴定前,锥形瓶和滴定管均须用标准溶液润洗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后尖嘴内无气泡,则测得的结果偏高
D.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7.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滴定前,将氢氧化钠溶液装入滴定管乙中
B.调节起始读数时,没有排出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C.滴定时,视线紧盯滴定管的液面
D.滴定终点时,某学生记录读数为25mL
8.测定水的总硬度一般采用配位滴定法, 即在pH=10的氨性溶液中,以铬黑T (EBT)作为指示剂,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H2Y)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水中的Ca2+、Mg2+,测定中涉及的反应有:
①Mg2++EBT (蓝色)→Mg-EBT (酒红色)
②M2+ (金属离子Ca2+、Mg2+) +Y4- → MY2-
③Mg-EBT+Y4-→MgY2- + EB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合物Mg-EBT的稳定性大于MgY2-
B.在滴定过程中眼睛要随时观察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C.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恰好由酒红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D.实验时装EDTA标准液的滴定管只用蒸馏水洗涤而未用标准液润洗,测定结果将偏小
9.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A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B
证明酸性:碳酸>苯酚
将盐酸与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
C
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
将胶管向上弯曲,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
D
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向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再滴加数滴2%溶液,振荡
A.A B.B C.C D.D
10.称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放在锥形瓶内,加水配成溶液,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如图装置).下列各项操作会给实验造成的误差为偏高的是
A.滴定管装入盐酸前未用盐酸润洗
B.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气泡排出
C.在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
D.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完毕读数时俯视
11.25℃时,分别用浓度为、和的NaOH溶液滴定浓度不同、体积均为20mL的3种HCl溶液,测得3个溶液的pH随变化的曲线如图,在恰好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a作指示剂时,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为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
B.曲线X、Y、Z对应的
C.滴定溶液浓度不宜过高,因为在中和点附近多加l滴溶液引入的误差较大
D.由图可知溶液浓度越小,突跃范围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越多
12.用返电位滴定法测定苯酚的电离常数:在苯酚溶液中加入适当过量的NaOH溶液,得到NaOH和C6H5ONa混合液,然后用盐酸滴定,得到如图曲线,A、D为两个滴定终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C6H5ONa与盐酸完全反应
B.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a+)<c(Cl-)+c(C6H5O-)
C.本实验测得苯酚的pKa=10
D.C点溶液中c(C6H5O-)>c(C6H5OH)
13.白云石[CaMg(CO3)2]中钙含量测定常用KMnO4滴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其酸溶后转化为草酸钙,过滤后用酸溶解,再用KMnO4滴定。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MnO4滴定草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B.实验过程中两次用酸溶解,均需使用稀盐酸
C.KMnO4滴定草酸过程中,标准状况下每产生448mLCO2气体理论上转移0.02mole-
D.滴定过程中若滴加KMnO4过快会发生反应4MnO+12H+=4Mn2++5O2↑+6H2O,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14.用溶液分别滴定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质用表示),利用电导率传感器绘制电导率曲线如图(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Ⅰ为盐酸,曲线Ⅱ为醋酸 B.a点、c点均为滴定终点
C.a点、c点中水的电离程度a点大于c点 D.c点:
15.常温下,用盐酸滴定溶液,所得溶液pH、和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滴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①代表,曲线②代表
B.a点溶液中存在c(NH)=c(NH3•H2O)>c(Cl-)
C.的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
D.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的颜色变化为黄色变为红色
16.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可能有以下操作: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直接装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
②经检查碱式滴定管不漏液,胶管中玻璃珠控制灵活后,用少量已知的NaOH溶液洗涤2~3次后再装入碱液,将液面调至刻度“0”处,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用待测盐酸润洗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盐酸,放至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
④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甲基橙,在瓶下垫一张白纸;
⑤手捏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珠,快速放液以使指示剂尽快变色;
⑥指示剂变色后再滴加几滴碱液,以稳定变色。
以上操作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①⑤⑥ D.②③④
17.室温条件下,用0.100 0 mol/L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HX、HY、HZ的溶液,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00 0 mol/L,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HX>HY>HZ
B.滴定这三种酸时,均可选择石蕊做指示剂
C.电离常数Ka(HY)=10‒5
D.HZ的电离方程式为HZH++Z‒
二、填空题(共6题)
18.亚硝酰氯(NOCl)的沸点为-5.5℃,易水解生成两种酸,常用于有机合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对NO与制备NOCl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出于安全和环保考虑,制备反应的实验操作需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2)NO与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溶液可以吸收NO)。
①关闭,打开和分液漏斗活塞,至气球膨胀,目的为______;连接B的目的为______。
②关闭,打开,向D中通入气体,至黄绿色完全消失。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E中的试剂X为______,作用为______。
(4)测定NOCl的纯度。
已知:实验前,D中的体积为(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取实验后D中所得溶液,加入适当过量NaI溶液,酸化后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还原产物为NO);以淀粉为指示剂,用标准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
①Na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本实验中NOCl的产率为______。
19.某种胃药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钙,测定其中碳酸钙含量的操作如下(设该药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
①配制0.10mol/L稀盐酸和0.10mol/LNaOH溶液;
②用一粒研碎后的药片(0.10g)中加入2.0mL蒸馏水;
③用0.10mol/LNaOH溶液中和过量稀盐酸,记录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④加入25.00mL0.10mol/L稀盐酸。
请回答下到问题:
(1)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2)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该测定实验共进行4次。实验室现有50mL、100mL、250mL、500mL4种规格的容量瓶,则配制盐酸度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_,理由是_______。
(4)某同学次测定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
测定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V[NaOH(aq)]mL
17.00
12.90
13.10
13.00
根据这个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这种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20.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绿色消毒剂,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有氧化法和还原法。
(1)过硫酸盐氧化法:用原料亚氯酸钠(NaClO2)和过硫酸钠(Na2S2O8)直接反应,操作简单,同时可得到副产品Na2SO4。
①制备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基态硫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B.原子半径:r(S)>r(Cl)>r(O)
C.第一电离能: I1(Cl)>I1(S)>I1(O) D.Na+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1
(2)盐酸还原法:此法制得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常含有ClO2和Cl2两种主要成分,为测定某二氧化氯消毒液中ClO2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
量取5.00 mL二氧化氯消毒液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25.00 mL,再向其中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振荡;用0.1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后,加入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5.50 mL;再向锥形瓶加入稀H2SO4调节溶液pH=3, 再用0.1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至浅黄色时加入指示剂,维续滴定至终点,第二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
已知:2ClO2+ 2KI=2KClO2 +I2;KClO2+4KI+2H2SO4= KCl+2K2SO4+2I2+2H2O;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Na2S2O3标准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中,均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计算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中ClO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③若实验中调节溶液pH时稀硫酸用量不足,将导致测得的ClO2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1.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的标准盐酸去测定V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前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如图是酸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
则c (NaOH) = _______(表达式)。
(3)若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消失,则测定的NaOH物质的量浓度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4)25℃时,浓度均为0.1 mo1·L-1的6种溶液:①HCl,②CH3COOH ③Ba(OH)2④Na2CO3⑤KCl ⑥NH4Cl 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填写编号)。
(5)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则该温度下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h=_______ mo1·L-1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6)25℃时,pH=3 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请写出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一个等式:_______。
(7)25℃时,将m mol/L的醋酸和n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溶液中c (CH3COO-)+c(CH3COOH)= _______,m与n的大小关系是m_______n (填“>”“=”或“<”)。
(8)当300mL 1 mo1·L-1的NaOH 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4.48LCO2时,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22.草酸()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二元弱酸,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并在不同的生命体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草酸在水中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_______,该步电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
(2)的溶液(20%硫酸酸化)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草酸溶液2mL,实验结果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过程可能为:(VII)(VII表示价态,下同)
①实验时发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由题可知,(II)的作用是_______;由上图可知,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增大草酸的浓度,褪色时间_______(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人体血液里的浓度一般采用来表示。抽取一定体积的血样,加适量的草酸铵溶液,可析出草酸钙()沉淀,将此草酸钙沉淀洗涤后溶于强酸可得草酸()。再用溶液滴定即可测定血液样品中的浓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步骤测定血液样品中的浓度,抽取血样20.00,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草酸,再用0.020溶液滴定,滴定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编号
待测血液的体积/mL
滴入溶液的体积/mL
1
20.00
11.95
2
20.00
13.00
3
20.00
12.05
①滴定时盛放高锰酸钾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②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血液样品中离子的浓度为_______。
23.已知:硫酸、硒酸、亚磷酸等是二元酸。请根据所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硒酸(H2Se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如下:,,。
①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已知的电离平衡常数,,则和两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亚磷酸()是二元弱酸,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常数的值:,。则溶液显___________性。(选填“酸”、“碱”或“中”)
(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已知浓度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测定某亚磷酸溶液的浓度。已知亚磷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酸性溶液氧化为磷酸,其反应原理为:。
①该小组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亚磷酸溶液于锥形瓶中,选用0.1mol/L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已知三次滴定的测量数据如下表,该亚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试验编号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0.00
22.00
2
0.50
22.50
3
0.50
25.50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的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B.如果实验中需用60m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配制时应选用100mL容量瓶;
C.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
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则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制取Cu(OH)2悬浊液时应该使溶液显碱性,而向洁净试管中加入2 mL2% CuSO4溶液,滴加4~5滴5%的NaOH溶液,由于NaOH溶液少量,溶液显酸性,因此不能用于鉴别葡萄糖和蔗糖,A错误;
B.进行重结晶时,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晶粒大小与冷却的温度快慢有关,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B正确;
C.纸层析实验中,滤纸上的试样点不能浸入展开剂中,防止试样溶解在展示剂中,C错误;
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时消耗标准酸溶液体积偏多,最终会使结果偏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B
【详解】
A.溴易溶于苯或甘油,则在实验室发生溴腐蚀致伤时,应先用苯或甘油洗伤口,再用水洗,故A正确;
B.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小,故B错误;
C.溶液滴定盐酸终点时的溶液显中性,计、酚酞和甲基橙均能用于溶液滴定盐酸终点的判断,故C正确;
D.Zn、Fe均与稀硫酸反应,则未及时将铁片从稀硫酸中取出,铁会与稀硫酸继续反应放出氢气,会导致结果偏高,故D正确;
故选B。
3.C
【详解】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先用待装液润洗2~3次,再加入待装液,故A错误;
B.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先用待装液润洗2~3次,再加入待装液,故B错误;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接触了锥形瓶内壁,可使残余在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液体进入锥形瓶,故C正确;
D.滴定到锥形瓶内液体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内颜色无变化,停止滴定,故D错误;
选C。
4.D
【详解】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装标准液滴定,导致标准液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待测)偏高,故A正确;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无需润洗和干燥,故B正确;
C.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碱性变成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故C正确;
D.滴定管润洗时,从上口加入3~5mL润洗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然后从下口放出,操作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D。
5.B
【详解】
A.含有活塞或者旋塞的仪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含有旋塞,使用之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A正确;
B.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使用前需用待装溶液润洗,锥形瓶无需润洗,B错误;
C.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带颜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读数,C正确;
D.已知浓度溶液滴定未知浓度溶液,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会导致第二次读数偏高,两次读数差值偏小,造成计算值偏低,D正确;
答案为:B。
6.C
【详解】
A.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碱性试剂,故A错误;
B.锥形瓶不能用标准溶液润洗,否则导致体积偏大,故B错误;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导致初始读数偏小,最终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测得结果偏高,故C正确;
D.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酚酞作指示剂,终点颜色变化为粉红色变为无色,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乙为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故A正确;
B.调节起始读数前,应该排出滴定管中和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故B错误;
C.滴定时,视线紧盯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故C错误;
D.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故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略
9.B
【详解】
A.苯酚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最后与苯混合后互不相溶,分层,该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盐酸易挥发,若将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可能挥发的HCl会与苯酚钠反应生成常温下难溶于水的苯酚,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与其发生的反应,达不到实验目的,应该先除去二氧化碳中可能挥发的HCl再进行实验操作,故B错误;
C.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气泡时,尖嘴不应该垂直向下,应将胶管向上弯曲,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从而排出气泡,该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为检验醛基,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碱需过量,保证醛基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该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答案选B。
10.D
【详解】
A.滴定管中装盐酸前未润洗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了,导致测定结果偏低,选项A错误;
B.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相当于待测液比实际用量多了,导致结果偏低,选项B错误;
C.滴定过程中漏液使读出的待测液的体积比实际消耗量多,导致结果偏低,选项C错误;
D.读出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使结果偏髙,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D
【详解】
A.a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8-10,则a为酚酞,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为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故A正确;
B.根据滴定后pH 值,可知曲线X、Y、Z对应的,故B正确;
C.滴定溶液浓度不宜过高,因为盐酸浓度不确定,两者弱浓度差较大,中和点附近多加l滴溶液引入的误差较大,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溶液浓度越小,突跃范围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越少,故D错误;
故选D。
12.C
【详解】
A.盐酸先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第一个滴定终点应是NaOH与盐酸完全反应,A错误;
B.B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Cl-)+c(C6H5O-)+c(OH-),据图可知此时pH为10,溶液显碱性,所以c(H+)<c(OH-),则c(Na+)>c(Cl-)+c(C6H5O-),B错误;
C.苯酚的Ka=,从A点到D点消耗15mL盐酸,即C6H5ONa消耗15mL盐酸,从A点到B点所用盐酸为7.5mL,则恰好反应一半C6H5ONa,可近似认为此时溶液中c(C6H5OH)=c(C6H5O-),则Ka=c(H+),所以pKa=pH=10,C正确;
D.C点接近C6H5ONa完全反应的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C6H5OH和极少量的C6H5ONa,C6H5OH的电离微弱,所以c(C6H5O-)<c(C6H5OH),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B
【详解】
A.草酸是弱酸,具有还原性,会被高锰酸钾氧化,根据质量守恒和化合价升降守恒等可知KMnO4滴定草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A正确;
B.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盐酸产生氯气造成误差,所以实验过程中不可使用稀盐酸,B错误;
C.KMnO4滴定草酸过程中,存在关系,标准状况下448mLCO2气体物质的量为,根据关系式可知理论上转移0.02mole-,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的失电守恒定律可以得出:,滴定过程中若滴加KMnO4过快会发生反应4MnO+12H+=4Mn2++5O2↑+6H2O,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会偏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正确;
答案选B。
14.C
【分析】
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NaOH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HCl是强电解质,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式离子浓度最小,继续加入NaOH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结合图示可知,曲线Ⅰ为盐酸,曲线Ⅱ为醋酸溶液;曲线Ⅰ中当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最小,而此时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0mL,所以盐酸和醋酸浓度均为0.1mol•L-1。
【详解】
A. 由分析:曲线Ⅰ为盐酸,曲线Ⅱ为醋酸,故A正确;
B. 曲线Ⅰ中当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最小,即滴定终点时电导率最小,结合图示可知,a点电导率最小,说明此时达到滴定终点;由于醋酸和盐酸浓度、体积相同,则c点也为滴定终点,故B正确;
C. a点为NaCl属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c点为醋酸钠属于弱酸强碱盐水解后促进水电离,水的电离程度a点小于c点,故C错误;
D. c点是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则c(OH-)>c(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a+)>c(A-),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Na+)>c(A-)>c(OH-)>c(H+),故D正确;
故选C。
15.C
【详解】
A.盐酸滴定氨水,氨水逐渐减少,铵根离子增多,曲线①代表,曲线②代表,选项A正确;
B.a点溶液c()=c(NH3•H2O),溶液pH=9.26,呈现碱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c()>c(Cl-),c()=c(NH3•H2O)>c(Cl-),选项B正确;
C.Kb(NH3•H2O)=,a点时c()=c(NH3•H2O),Kb(NH3•H2O)=c(OH-)=10-4.74,数量级为10-5,选项C错误;
D.滴定终点所得氯化铵溶液,溶液显酸性,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的颜色变化为黄色变为红色,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6.C
【详解】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直接装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标准液被稀释,浓度偏小,造成V(标)偏大,c(待测)偏大,故①错误;
②经检查碱式滴定管不漏液,胶管中玻璃珠控制灵活后,用少量已知浓度NaOH溶液洗涤2~3次后再装入碱液,将液面调至“0”刻度处,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对V(标)无影响,c(待测)偏不变,故②正确;
③用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盐酸,放至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对V(标)无影响,c(待测)偏不变,故③正确;
④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甲基橙,在瓶下垫一张白纸,便于观察变色点,对V(标)无影响,c(待测)偏不变,故④正确;
⑤手捏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珠,快速放液以使指示剂尽快变色,造成V(标)偏大,c(待测)偏大,故⑤错误;
⑥指示剂变色后再滴几滴碱液,以稳定变色,造成V(标)偏大,c(待测)偏大,故⑥错误;
故错误的有:①⑤⑥,故选:C。
17.C
【详解】
A.浓度均为0.100 0 mol/L的HX、HY、HZ的溶液,酸性越强,其pH值越小,由图可知,pHHZ<pHHY<pHHX,则酸性强弱为:HZ>HY>HX,A项错误;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不能用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B项错误;
C.由图像可知,Ka(HY)= ,C项正确;
D.由图像可知,0.100 0 mol/L HZ的pH=1,可知HZ为强酸,电离时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Z=H++Z‒,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从本题可以看出,酸性越强,滴定曲线中的突变范围越大。
18.通风条件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NO转化为NO2 除去NO2和吸收挥发出的硝酸 浓硫酸 防止后续装置的水分进入D装置与亚硝酰氯反应,干扰实验
【分析】
装置A中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用B装置中的水除去NO2和挥发出的硝酸,C装置进行干燥除水,然后NO与Cl2在D装置发生核心反应制备亚硝酰氯,亚硝酰氯易与水反应,所以E装置装有浓硫酸防止后续装置的水分进入D装置与产物反应,NO和Cl2有毒,为防止污染环境用F装置盛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NO,用G装置盛装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多余的氯气。
【详解】
(1)反应的两种原料气NO和Cl2均是有毒气体,出于安全和环保考虑,制备反应的实验操作需在通风条件下进行;
(2)①装置中的空气会将NO转化为NO2,影响实验,所以需要先将空气排尽,制备NO时,会有一部分被空气转化为NO2,可以用水除去。所以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NO转化为NO2;除去NO2和吸收挥发出的硝酸;
②D中为氯气与NO反应生成亚硝酰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以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亚硝酰氯易与水反应,所以发生装置后端要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防止后续水分进入发生装置,所以装置E中的试剂X为浓硫酸,作用为防止后续装置的水分进入D装置与亚硝酰氯反应,干扰实验;
(4)①NaI与亚硝酰氯反应生成Cl-、I2、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可知有如下关系式:,即,所以参与反应的氯气为:,原本氯气总量为:,则亚硝酰氯的产率为:,所以答案为:。
19.①②④③或②①④③ CaCO3+2H+=Ca2++CO2↑+H2O、H++OH-=H2O 250mL 因为该实验中所需盐酸的体积为4×25.0mL=100mL,而每次量取过程中量筒中都含有残液(移液管需用待装液润洗、排气泡等),故配制溶液的体积应大于100mL,应选250mL的容量瓶 60.0%
【分析】
利用中和滴定实验相关知识考察物质纯度的测定以及计算。
【详解】
(1)依据实验步骤判断操作顺序为:配制溶液、溶解样品、加入配制的过量盐酸溶液溶解碳酸钙、剩余的盐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计算反应的盐酸,通过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含量,所以测定过程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①②④③或②①④③;
(2)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a2++CO2↑+H2O、H++OH-=H2O;
(3)每次取用25.00mL盐酸,4次需100mL,因实验操作过程中需润洗移液管、赶气泡等都要消耗盐酸,故盐酸的需用量要大于100mL,选择容量瓶250mL;
(4)由图表数据可知,第1次数值偏差太大,舍去,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体积==13.00mL,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25L×0.1mol/L-0.013L×0.1mol/L=0.0012mol,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0%。
20. AB 酸式滴定管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颜色 依据反应原理得关系式:2ClO2~2KClO2~4I2~8Na2S2O3
则二氧化氯消毒液中n(ClO2)=0.25n(Na2S2O3)=0.25×20.00×10-3L×0.10 mol/L=5×10-4mol
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中c(ClO2)==0.1mol/L 偏低
【详解】
(1)①亚氯酸钠(NaClO2)为还原剂被氧化为ClO2,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被还原为Na2SO4,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则制备二氧化氯(Cl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A.基态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轨道表达式为,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越大,因此原子半径:S>Cl>O,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因此第一电离能:O>Cl>S,故C错误;
D.基态N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后形成Na+,因此Na+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6,故D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AB项,故答案为:AB。
(2)①Na2S2O3标准溶液具有氧化性,会将橡胶氧化而使橡胶老化,因此Na2S2O3标准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碘遇淀粉变蓝,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时,滴定终点I2被恰好完全反应,现象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颜色,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颜色。
②第二次滴定是测定KClO2与KI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I2含量,依据反应原理得关系式:2ClO2~2KClO2~4I2~8Na2S2O3,则二氧化氯消毒液中n(ClO2)=0.25n(Na2S2O3)=0.25×20.00×10-3L×0.10 mol/L=5×10-4mol,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中c(ClO2)==0.1mol/L。
③若实验中调节溶液pH时稀硫酸用量不足,碱与碘单质反应,则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减小,测得的ClO2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21.润洗 偏大 ①<②<⑥<⑤<④<③ 5.9×10-10 酸性 c (H+)+ c (Na+)= c (CH3COO-)+c(OH-) mol/L > c(Na+)>c(HCO)>c(CO)>c(OH-)>c(H+)
【详解】
(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前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用标准液润洗。
(2)根据图示,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是,c (NaOH) ×V=a mol/L ×
则c (NaOH) =;
(3)若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消失,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则测定的NaOH物质的量浓度会偏大;
(4) ①HCl是一元强酸、②CH3COOH是一元弱酸、⑥NH4Cl 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③Ba(OH)2 是二元强碱;④Na2C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 ⑤KCl是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25℃时,浓度均为0.1 mo1·L-1的①HCl,②CH3COOH ③Ba(OH)2 ④Na2CO3 ⑤KCl ⑥NH4Cl 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①<②<⑥<⑤<④<③。
(5)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则该温度下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h=mo1·L-1 ;
(6)25℃时,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醋酸浓度大于氢氧化钠的浓度,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根据电荷守恒c (H+)+ c (Na+)= c (CH3COO-)+c(OH-)。
(7)25℃时,将m mol/L的醋酸和n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7,根据物料守恒,溶液中c (CH3COO-)+c(CH3COOH)=mol/L,若m=n,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现溶液出中性,则m>n;
(8)当300mL 1 mo1·L-1的NaOH 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4.48LCO2时,溶质为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溶液呈碱性,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CO)>c(CO)>c(OH-)>c(H+)。
22. 催化剂 变大 酸式滴定管 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或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1.2
【详解】
(1)草酸又称乙二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写出草酸在水中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该步电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故答案为:;;
(2)①实验中总反应为高锰酸根在酸性环境下将草酸氧化成,自身被还原成,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
②根据题目所给草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的过程可知(II)的作用是催化剂;由图可知,在当前实验条件下草酸的浓度越大,透光率变化越慢,即褪色时间变大;
故答案为:;催化剂;变大;
(3)①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因此应该盛放在酸式滴定管在;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显紫色,当用该溶液滴定草酸时,高锰酸钾被还原产生,故滴定过程中出现褪色现象,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不再褪去(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说明反应达到滴定终点;
②血样20.00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草酸,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做3次平行试验第2次数据偏差大,应舍弃,故二次数据平均值为消耗高锰酸钾0.012L,高锰酸钾物质的量为:,根据反应方程式、草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则,用质量表示的浓度为。
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1.2;
23. 酸 滴入最后一滴KMnO4标准溶液,锥形瓶内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0.22mol/L ABD
【详解】
(1)①根据题意可知硒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氨水少量,则只能反应第一步电离出的氢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②根据题意可知K2(H2SeO4)>Ka2(H2CO3),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知和两溶液混合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硒酸钾,离子方程式为;
(2)NaH2PO3溶液中存在H2PO的电离和水解,其电离平衡常数为Ka2=2.9´10-7,其水解平衡常数Kh2==2.7´10-13< Ka2,所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3)①滴定终点时KMnO4稍过量,所以溶液会显红色,则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KMnO4标准溶液,锥形瓶内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三次滴定所用KMnO4标准液的体积为22.00mL、22.00mL、25.00mL,第三次数据偏差较大舍去,所以本次滴定所用KMnO4标准液的体积为22.00mL,结合反应方程式可知亚磷酸的浓度为=0.22mol/L;
(4)A.滴定管、容量瓶都有活塞,使用前需要检漏,故A正确;
B.实验室没有60mL容量瓶,根据“大而近”原则可知应选用100mL容量瓶,故B正确;
C.配制过程还需要加水定容,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结果没有影响,故C错误;
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导致稀硫酸被稀释,所用稀硫酸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测得的NaOH浓度偏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BD。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原卷docx、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酸碱中和滴定训练: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酸碱中和滴定训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小题训练)--酸碱中和滴定: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小题训练)--酸碱中和滴定,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