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03课时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课件
展开考点一 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图3-1 普通光学显微镜
1.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 和 ,其作用是放大物像。 (1)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标有10×、12.5×(表示目镜放大倍数)。上端扁平,没有螺纹。图3-2(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标有4×、10×、40×、100×(表示物镜放大倍数)。其中4×和10×为低倍物镜,40×和100×为高倍物镜。上端有螺纹。图3-3
【规律强化】目镜与物镜的特点(物正目反)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图3-4(1)反光镜:有两面,分别是 反光镜和 反光镜。 (2)遮光器:有大小不同的 ,通过调节光圈大小来调节光线强弱。
【规律强化】环境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反光镜;环境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反光镜。
3.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的结构(1)粗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范围较 ,调焦距。 (2)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范围较 ,调焦距,可使模糊物像变清晰。 4.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个 ,两边有两个压片夹。
①用较大的光圈可看到更大的视野。( )②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将变暗。( )
考点二 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1) 握住镜臂, 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3)转动转换器,使 对准通光孔。 图3-5(4)把一个较 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眼看镜____眼睁。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对光成功的标准是通过目镜可以看到____________视野。
【思维警示】对光一定要用低倍物镜,目镜、物镜、通光孔和光圈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 的中心。 (6)顺时针方向转动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防止物镜压碎玻片。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思维警示】一定要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后才能换高倍物镜。
4.整理及绘图擦拭镜头要用 ;绘图时可以用疏密不同的铅笔细点表示所观察物像的明暗差异。
【点拨】显微镜使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规律强化】①显微镜使用中的四个先后: a.先大后小:对光时,先使用大光圈,后使用小光圈。b.先低后高:观察时先用低倍物镜,再使用高倍物镜。c.先下后上:观察时先使镜筒缓缓下降,再缓缓上升。d.先粗后细:观察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②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a.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b.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c.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 d.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图3-6
③物像变化可能的操作:a.位置变化:移动玻片;b.大小变化: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c.清晰度变化:调节细准焦螺旋;d.亮度变化: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图3-6
考点三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规律强化】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物像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数量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数量越多,细胞体积越小,视野越亮。
2.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 像(左右相反、上下颠倒或旋转180 °)。 例如:图3-8(1)图3-8玻片中是“p”,看到的物像是“d”。(2)玻片中是“b”,看到的物像是 。 (3)玻片中是“上”,看到的物像是 。 3.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 。 例如,向左移动玻片,物像向 移动;向右移动玻片,物像向 移动。
【规律强化】物像的移动方向 如果要把视野边缘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就朝物像所在的方向移动玻片。如图3-9所示:图3-9
4.污物位置的判断图3-10显微镜下看到的污物的位置有三种可能,在 、 或 上。可以分别移动这些结构,若污物移动则说明污物在这个结构上;若污物不移动则说明污物不在这个结构上。 5.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而 的。
①使用5×目镜比使用10×目镜更容易找到观察目标。( )②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可将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
考点四 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1.玻片标本种类(1)根据玻片的制作方法分类:① :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②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③ :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2)根据保存时间,玻片分为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2.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 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 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点拨】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的方法图3-12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边缘较宽、较黑,中间很亮、很白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和移动,而细胞的边界不是很明显。
4.分析显微镜中出现下列现象的原因甲: 。 乙: 。 丙: 。
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产生气泡
观察材料或玻片中有污物
观察材料没有展平或涂抹均匀
|实验梳理| 见考点聚焦部分:考点四 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 。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 。
(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图3-14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 ②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 ③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 。
例1 [2018·温州]用如图3-15所示的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 ) A.物镜转换器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
例2 [2019·乐山]显微镜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A.当环境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凸面镜B.对光完成时,应观察到明亮圆形的视野C.在下降镜筒过程中,眼睛应该看着目镜D.清洁收镜时,使用纱布擦拭物镜、目镜
探究二 练习使用显微镜
【变式2】 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率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3-16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玻片往左移,则像也会往左移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突破课件:练习使用显微镜(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突破课件:练习使用显微镜(含答案),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实验步骤,玻片上的物,视野里的像,互为倒像,注意事项,实验结果,实验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显微镜的构造,转换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载物台,压片夹,擦镜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第3课 显微镜的使用 2021届中考复习生物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第3课 显微镜的使用 2021届中考复习生物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组,凹面镜,转换器,ACDBE,遮光器,右上方,10×,③④②①,细胞核,D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