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56分)
知识点一 |
货币的本质
1.2015年3月24日,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自贸区将推行专利、商标、版权的知识产权“三合一”模式。下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用于交换
B.是商品,因为它凝结了人类劳动,有使用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没有衡量价值的标准
D.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答案:D
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判断是否是商品,用这两个标准来判断。知识产权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因此是商品,排除AC;凝结了人类劳动,不代表有价值,B不选;D符合题意。
2.人们对黄豆加工,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这启示我们( )
①黄豆浑身都是宝,只要加工就会有价值
②黄豆在市场运动的过程中才会产生价值
③黄豆的多种功效,源于市场的高效配置
④黄豆的自然属性是价值产生的物质载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解析:材料告诉我们黄豆浑身都是宝,通过加工可获得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交换出去才会实现商品价值,故排除①。黄豆的多种功效,源于其自身的属性,故排除③。
3.今年秋天,山东、河北等地冬枣丰收,造成滞销,在当地政府、媒体和一些大型超市的帮助下,冬枣滞销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的跳跃”。这一过程之所以被称为“惊险的跳跃”,是因为( )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冬枣滞销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的跳跃’”可知,这里“跳跃”的过程是商品价值的实现,之所以被称为“惊险的跳跃”,是因为商品价值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实现这一“惊险的跳跃”,枣农利益就会受损,故A正确;B、C、D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排除。
4.下列对货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Q币是货币的一种
③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商品就成了货币
④虚拟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
答案:D
解析:Q币不是货币,只是一种特殊商品,②错误;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才产生,③错误;④本身正确,但不是“对货币”的认识。
5.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区别在于( )
A.一般等价物表现商品的价值,货币表现产品的用途
B.一般等价物可以由不同商品充当,货币只能由金银充当
C.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只表现特定商品的价值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答案:B
解析: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相同点是二者都能表现商品的价值;不同点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普通商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不固定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只有金银。可见,A、C两项说法错误。D项虽为正确的说法,但题干的规定性是二者的区别,D项表明的却是二者的联系。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③货币天然是金银,但金银并非天然是货币 ④货币和商品都是一个永恒的范畴,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商品的产生要远远早于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①错②对;只有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才产生出来,③正确;货币和商品都既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所以说二者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是一个永恒的范畴,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④错误。
知识点二 |
货币的基本职能
7.2017年“五一”期间,刚领到4000元工资的小王在商场看中一件标价800元的服装,在和卖家讨价还价后最终以500元成交。这里涉及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手段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答案:C
解析:标价、值多少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最终支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职能;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是支付手段;这里的“4000元工资”“标价为800元”“以500元成交”分别体现了货币支付手段、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C符合题意。
8.上海虹桥至北京南站高铁一等座和二等座票价分别为935元和555元。货币在车票定价中( )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观念上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货币在车票定价中表明了所提供服务的价值大小,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①②当选。
9.2017年3月22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17吉祥文化全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8枚,其中金币4枚,银币4枚。对此纪念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保值功能和较高的收藏、投资价值,可以用Q币购买 ④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其发行量、面值和购买力都是由国家规定的 ⑤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互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答案:B
解析:该套纪念币是金银纪念币,而①讲的是纸币。③中讲“可以用Q币购买”是错误的,因为Q币是虚拟货币,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具有货币的某些职能,它只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用Q币购买该纪念币。纪念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由国家发行,发行量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定,面值由国家规定,但购买力国家规定不了,只能是市场形成,故④不选。②⑤说法正确,选B。
知识点三 |
纸币
10.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这就是说( )
①在一定时间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额(例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各种面额的纸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额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纸币作为价值符号,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决定纸币的面额及发行量,①②③正确;每种面额的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发行的纸币量的比例,④错误。
11.货币和纸币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有关货币与纸币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纸币、货币的本质都是一般等价物 ②纸币具有货币的基本职能 ③纸币是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④在生活中,纸币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①错误;纸币不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但是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此②错误,④符合题意,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2.某国待售商品2 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__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50 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过去的________元纸币的购买力,纸币贬值________,物价上涨________。( )
A.40 000 0.8 25% 20%
B.40 000 0.8 20% 25%
C.20 000 0.8 25% 20%
D.20 000 0.8 20% 25%
答案:B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0 000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40 000亿元,纸币发行量是50 000亿元,5元纸币与过去4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同,1元纸币与过去0.8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同,纸币贬值幅度为×100%=20%,物价上涨幅度为×100%=25%,故选B。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回答13~14题。
13.该指数过高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的原因是( )
①发生物价不断上涨,造成经济不稳定
②央行增加货币发行,造成货币供应紧张
③生活成本提高,手中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④生活成本降低,手中金钱价值便随之上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消费者物价指数过高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是因为发生物价不断上涨,造成经济不稳定,消费者生活成本提高,手中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央行增加货币发行。④说法不对,依据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含义可知,消费者物价指数过高升幅,说明消费者生活成本提高,不是生活成本降低。
14.如果面对CPI指数的上升,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减少财政的支出 ②提高税率 ③降低生产的规模 ④严格控制生活用品出口数量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面对CPI指数的上升,政府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有效措施是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提高税率,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①②说法符合题意。③中降低生产的规模、④中控制生活用品出口数量的说法均不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满分44分)
15.(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材料二 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突出问题多发、高发的态势令人忧虑,主要表现为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和“五无”食品在农村食品市场屡打不绝,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经营过期变质食品、经营条件不符合要求、食品及原料来源不合法、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以构建安全有序的农村食品市场环境。
联系材料,依据商品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商品—货币”的惊险“跳跃”,并说明国家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的意义。
答案: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人们购买商品,首先是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使用价值。要实现“商品—货币”的惊险“跳跃”,就需要商品生产者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意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不能作为商品用于交换。国家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有利于保障食品质量,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又有利于实现企业生产的目的,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解题时,首先要审清设问要求,第一小问要求根据商品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商品―货币”的惊险“跳跃”,可联系商品的概念、基本属性等知识展开分析。第二小问指向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的意义。解答意义类试题,首先要确定知识范围;其次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还要注意理论与材料紧密结合,体现时代性,多角度回答问题。本题必须根据商品的有关知识展开,可联系现实需要,把握住“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 质量 ”这一核心观点深入分析。
16.(20分)某校高一(5)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以“我们身边的经济”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以下是小玲同学的部分调查记录:
(1)在一家工厂的围墙上写着“以质量求生存,向市场要效益”这几个大字。我认为,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道理……
(2)在某公园里,有几个人在谈论物价问题。其中一位老年人说:“现在一定是出现通货膨胀了,我昨天买的一袋面粉比以前要贵好几元钱呢!”我认为这位老年人对通货膨胀的理解不太准确,于是我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给他们解释……
(3)我看到银行在搞宣传活动,原来是在给群众普及识别假币的知识。那么,国家为什么这样做呢?我想其原因是……
请替小玲补全被省略的内容。
答案:(1)①企业应树立质量意识。企业只有重视产品的质量,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才能让消费者乐意购买其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②企业应树立市场意识。企业只有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才能顺利销售自己的产品,否则只能造成产品积压,降低自己的竞争力。
(2)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未必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还有很多,如价值、供求等。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制售假币行为以非法手段剥夺和占有国民财富,干扰了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信用原则,侵蚀国民经济的健康肌体;而且,假币的泛滥还会造成国家经济不稳定,甚至酿成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解析:“以质量求生存,向市场要效益”,突出质量与市场,可以从企业角度分析其重要性;老人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不准确,可以从其含义、表现、原因角度进行回答;宣传普及识别假币的原因可以从纸币的含义、制售假币的危害等角度分析。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优秀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精品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