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311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渡荆门送别》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311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渡荆门送别》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3111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渡荆门送别》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3111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渡荆门送别》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3111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渡荆门送别》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3111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渡荆门送别》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3111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渡荆门送别》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31110/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图文ppt课件
展开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人。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或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渡荆门送别》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四川。开元十二年(724),心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从清溪出发,经三峡,下渝州,这一段行程,在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峨眉山月歌》中已有所述;之后渡荆门,轻舟东下,向楚地进发,此即《渡荆门送别》所述的情形。这两首诗,均明丽流畅,既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别”这两个字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二说赠给送别的友人;三说“送别”二字可删,如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第二种说法,于文献无据,文本中也没有相应字眼,可不考虑;第三种说法可备一说。但从全诗来看,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到荆门外,尾联写故乡水万里送行,前后呼应,“送别”之意蕴含诗中。故教材编者倾向于认为,“送别”指故乡水送别自己,实际指的是自己作别故乡。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听古诗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译文:(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远:远自。从:往。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译文: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
平野:辽远无际的原野。江:长江。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译文: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霞飘飞,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仍:依然。怜: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蜀地,把蜀地称作故乡。万里:喻行程之远。
理解: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接下来,诗人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
理解: 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画面)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脱离群山的束缚,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竟至于消失,这里作者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却仿佛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这两句诗,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真实的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入”二字?
参考: 一个“随”字,表现出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也展示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理解: 颈联则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明月映照下的夜景。(画面)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恰似“江天一色无纤尘”,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画面)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 这两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体现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广阔的胸襟。
理解: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运用拟人修辞,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对“我”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叙事:远渡地点,出蜀目的
远景——平野 江流近景——江月 云生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初读感受音韵美,再读理解内容美,思乡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诗句分析,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山水图,思乡之情,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渡荆门送别,荆门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