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章物质构成奥秘练习检测(2)2020-2021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

    第三章物质构成奥秘练习检测(2)2020-2021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第1页
    第三章物质构成奥秘练习检测(2)2020-2021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第2页
    第三章物质构成奥秘练习检测(2)2020-2021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锡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锡元素原子序数为50
    C.锡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锡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
    2.在一个N2O5分子和一个N2O的分子中,都含有
    A.氮气B.两个氮原子C.氮元素D.1个氮分子
    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石榴中含有的钙、磷、铁是指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P2O5
    C.KOH
    D.CuSO4
    5.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产生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2O不仅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还可以表示水的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D.冰块与水混合后得到混合物
    6.由MgS、MgSO3、MgSO4组成的混合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B.C.1-aD.无法确定
    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8.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克,原子核内中子数约为74
    D.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9.石蕊中含有石蕊精为C7H7O4N。下列有关石蕊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C7H7O4N由19个原子构成
    B.C7H7O4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1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14
    10.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
    A.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1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金属铜C.金刚石D.冰
    1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由液态变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蔗糖在水中溶解——蔗糖的分子发生分解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氢气和液氢都可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3.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AB.BC.CD.D
    14.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铁原子______;
    (2)一个氢分子______;
    (3)铵根离子______;
    (4)大理石的主要成分______;
    (5)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6)甲烷为CH4写出符号“3CH4”中数字4的含义______。
    16.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X=_______;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序号);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填序号)。
    (4)C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
    17.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序号),B粒子的符号可表示为______。
    (2)由A和C形成的化合物的为______。
    (3)从E图中可以得知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18.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的意义
    (1)Hg________________。
    (2)碳酸钙___________。
    (3)氢氧化钙___________。
    (4)2Ca___________。
    19.填空:最轻气体________;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正二价________;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
    20.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
    (3)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_______。
    (4)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x=_______,该粒子的化学性质_______
    (5)下表列出了一些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可获得的信息有很多,可总结出一些规律,写出其中一条规律是_______。
    三、简答题
    21.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________。
    22.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具有解渴、提神、保健的功能。
    (1)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成份之一是茶多酚。已知茶多酚的为C17H19N3O,则其中的氮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
    (2)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富硒茶”,茶叶中的硒元素是茶树通过_____(器官名称)从土壤中获取。
    23.2015年5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抗癌新药“西达苯胺”全球上市,我国有了自己原创的抗癌新药。某种西达苯胺(化学式为C22H19FN4O2)药片中,除了含有西达苯胺外,还含有淀粉。
    (1)西达苯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药厂检验室对该西达苯胺药片进行检验,若测得药片中氟元素的含量为,则该药片中西达苯胺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4.康康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放置盛有浓氨水的微型烧杯,罩上大烧杯。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2)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 ______。
    25.从分子角度解释以下问题:
    (1)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电解水两个过程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____?
    (2)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____?
    26.星期日爸爸带小凯参观了科技馆,其中“物质之妙”展区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A展示了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模型.构成金刚石的基本粒子是_____;
    (2)B介绍了14C测年法.14C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_____;
    (3)C介绍了化学家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表中氟原子的质子数X为_____,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
    ②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
    ③图中从左到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变化规律是_____.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快
    水分子间存在空隙
    B
    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
    H2O分子中存在H2分子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扩散得更多
    D
    气态氧气和液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
    气态氧气和液态氧气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锡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中信息可知,锡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0,该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9-50=6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B
    【详解】
    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N2O5和一个N2O的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氮原子;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解释分子要用原子。
    3.D
    【详解】
    石榴中含有的钙、磷、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磷、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4.B
    【详解】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五氧化二磷是由P、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是由K、O、H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是由Cu、S、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A、电解水实验,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不正确;
    B、H2O不仅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还可以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说法不正确;
    D、冰块与水是同一种物质,混合后属于纯净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6.B
    【详解】
    MgS、MgSO3、MgSO4中Mg元素质量:S元素质量=24:32,MgS、MgSO3、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故镁的质量分数为: 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7.B
    【详解】
    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合理;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分子数目不变,故解释错误;
    C、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变化,故选项解释合理;
    D、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B。
    8.C
    【详解】
    A、碘是“石”字旁,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从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正确。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原子核内中子数约为74。错误。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A.石蕊精是由石蕊精分子构成的,1个石蕊精分子是由19个原子构成,故错误;
    B.C7H7O4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1×7+16×4+14=169,故错误;
    C.石蕊精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7):(16×4):14=84:7:64:14,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4)=21:16,故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故选:D。
    11.A
    【详解】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A正确;
    B.金属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选项B错;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选项C错;
    D.冰是由水分子构成,选项D错;
    故选A
    12.B
    【详解】
    A、物质由液态变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蔗糖在水中溶解,蔗糖在水中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同种物质的分子学性质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3.D
    【详解】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速率更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气态氧气和液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气态氧气和液态氧气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带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花香,正确。
    B、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是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D、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容易压缩。错误。
    故选D。
    【点睛】
    15.
    (1)2Fe
    (2)H2
    (3)
    (4)CaCO3
    (5)
    (6)每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
    【分析】
    (1)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2个铁原子:2Fe。
    (2)
    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氢分子:H2。
    (3)
    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如数字是1省略。铵根离子表示为。
    (4)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化学式CaCO3。
    (5)
    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6)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几个该原子。所以“3CH4”中数字4的含义是每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
    16.
    (1) 19.00 20 8
    (2)BC
    (3)B
    (4)Cl-
    【分析】
    (1)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D微粒核内质子数为18,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18-2-8=8,故填:19.00;20;8;
    (2)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B、C微粒的质子数都为17,属于同一种元素,故填:BC;
    (3)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上也有7个电子,故A与B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
    (4)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C中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核外电子数是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故填:Cl-。
    17.
    (1) BD S2﹣
    (2)Al2O3
    (3) 23 50.94
    【详解】
    【分析】(1)根据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根据微粒的结构写出粒子的符号;
    (2)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写出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解答。
    【解答】解:(1)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D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B粒子的质子数是16,核外的电子数是18,属于硫离子,符号可表示为:S2﹣,故填:BD,S2﹣
    (2)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的质子数是13,属于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C的质子数是8,属于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故填:Al2O3
    (3)从E图中可以得知从E图中可以得知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23,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0.94。故填:23,50.94
    答案:(1)BD,S2﹣;(2)Al2O3;(3)23,50.9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
    (1)汞、汞元素、一个汞原子
    (2)CaCO3
    (3)Ca(OH)2
    (4)2个钙原子
    【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用分子符号(化学式)表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
    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Hg表示汞、汞元素、一个汞原子。
    (2)
    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符号为CaCO3。
    (3)
    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根离子构成的物质,符号为Ca(OH)2。
    (4)
    2Ca表示2个钙原子。
    19.H2 3P2O5
    【详解】
    最轻的气体是指氢气,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2;
    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则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表示为3P2O5;
    书写元素化合价时,应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符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正二价表示为;
    一个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书写离子符号时,离子所带电荷写在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当所带电荷数为1时,常忽略不写,所以2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20.
    (1)AB
    (2)C
    (3)B
    (4) 8 稳定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有三个电子层(合理即可)
    【分析】
    (1)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A、B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故填:AB。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与其相同的是C.故填:C。
    (3)
    B中,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B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属于阴离子;故填:B。
    (4)
    D粒子质子数18,属于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2-8=8,该粒子的化学性质稳定,故填:8;稳定。
    (5)
    分析表中的同周期元素可知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或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或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或质子数依次增大等规律;故填: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有三个电子层(合理即可)。
    21.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
    【详解】
    (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
    (2)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2.21:8 根
    【解析】
    【详解】
    (1)已知茶多酚的化学式为C17H19N3O,则其中的氮氧元素质量比为 (14×3):16=21:8,故填:21:8。
    (2)茶叶中的硒元素属于无机盐形式吸收,所以是茶树通过根从土壤中获取,故填:根。
    23.(1)390 (2)2%
    【解析】
    试题分析:
    (1)西达苯胺(化学式为C22H19FN4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2+1×19+19+14×4+16×2=390;故答案为390;
    (2)该药片中西达苯胺的质量分数是=2%;故答案为2%。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24.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构成氨气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与树上沾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接触,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详解】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棉花处,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主要现象就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
    (2)在没有和氨水接触的情况下变红,说明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
    25.水蒸发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隙发生变化,水电解时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 分子是不断的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详解】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由于分子是不断的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故答:(1 )水蒸发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隙发生变化,水电解时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
    (2)分子是不断的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26.碳原子 6 9 电子层数相同 铍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详解】
    (1)A为展区中展示的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模型,构成金刚石的基本微粒是碳原子。
    故填:碳原子;
    (2)B介绍了14C测年法,14C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6。
    故填:6;
    (3)①表中氟原子的质子数X为9,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②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铍;
    ③图中从左到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