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第四单元声现象练习(1)突破提升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3.小红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4.学校附近的居民,早上总能听到喇叭播放的跑操音乐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B.居民关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音乐声通过空气传入居民耳中 D.声音的音调可用音量旋钮调节
5.课堂上老师用“小蜜蜂”扩音器讲课,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的高低称为响度,通常以分贝为单位
C.声速超过340m/s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D.在校园周围植树能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B.我们在电话里通过对方的音调分辨出是谁在说话
C.地震发出的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超声波能够引起更强烈的振动
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次声波可传递信息
B.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这原理发明了声呐
C.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吹奏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D.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9.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越大,钢尺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实验中应该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C.钢尺越短,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
D.该实验还可以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快
11.英国科学家曾经做过“切断番茄植株的茎”实验,来测试植物是否会“尖叫”,发现人耳倾听时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小的次声 B.响度很大的次声 C.响度很小的超声 D.响度很大的超声
12.用力拔动吉他粗弦,弦发出响亮的低音;轻拔吉他细弦,弦发出微弱的高音,这说明( )
A.粗弦振动得比细弦快
B.粗弦振动的幅度比细弦的小
C.相同的时间,粗弦振动的次数少
D.振动1次,粗弦所用的时间比细弦的少
13.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
1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B.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传声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D.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越高
二、填空题
1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
16.乐音三要素是音调、______和音色;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
17.如图是色空鼓。用鼓棒敲击音舌,音舌由于___________而产生声音;用相同力度敲击不同音舌时,鼓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18.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讯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_____波,这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9.演员用二胡演奏时,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声音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在上自习课时,老师及时制止了两个同学大声说话,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钞票上有荧光防伪标记,利用荧光物质在_______(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了验钞机。
20.如图是做声学实验的装置,请按要求回答:
甲图的装置除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外,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与______的关系。乙图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声音能传递______。
三、简答题
21.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问题:
“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请写出2个这首诗中包含的物理道理.
例:月亮反射太阳光,人们看到了月亮——光的反射
22.晚饭后,明明帮着妈妈在厨房里做家务。突然电水壶发生报警声,妈妈马上把水灌入暖水瓶中,边倒边与明明聊天。一会儿,明明提醒妈妈:“妈妈,水快满了。”妈妈说:“你怎么知道的?”明明说:“听出来的。”你知道明明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判断的吗?原因是什么?
23.如图所示两幅插图,请你说出它们各自的物理原理.
A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B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明在听演唱会时,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25.晚上小月在家学习,对面楼里邻居观看世界杯电视音量太大,严重影响小月学习,请你替小月提出三种不同的方法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并说明每种方法各采用了那种措施。
26.莹莹把自己唱的歌灌成唱片后放出来听,她发觉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A.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音调无关,故A错误;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
C.打雷时捂住耳朵是为了从人耳处防治噪声,不能防止雷电产生,故C错误;
D.一般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演奏二胡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能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故选C。
4.C
【详解】
A.音乐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而非空气,故A错误;
B.居民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乐声产生后通过空气传入居民耳中,故C正确;
D.音量旋钮可调节响度,不能调节音调,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扩音器增大的是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
A.声音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故A错误;
B.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通常以分贝为单位,故B错误;
C.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与声音的速度无关,故C错误;
D.在校园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能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A.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本身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电话里通过对方的音色分辨出是谁在说话,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地震会发出的次声波,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较大,大于20000Hz,“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超声波能够引起更强烈的振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A.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这原理发明了声呐,故B正确
C.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短,故用相同的力吹奏它们从左到右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快,故音调越来越高,故C错误;
D.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幅不变,响度不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A、用力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实验中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应保持钢尺的振幅相同,控制了响度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
D、实验中,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A.只有振动,不一定听到声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B正确;
C.航天员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交谈,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故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番茄植株发出的“尖叫”声需要用超大音量播放我们才能听见,说明该声音原来响度很小;还需要超低速度播放我们才能听见,说明该声音原来的频率高于我们的听觉频率上限,即高于20000Hz,属于超声。综上分析可知,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
故选C。
12.C
【详解】
A.粗弦发出低音,细弦发出高音,说明弦越细,振动越大,音调越高,所以粗弦振动得比细弦慢,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拨粗弦,响度大,轻拨细弦,声音微弱,说明当使用的力度大时,则振幅大,所以粗弦振动的幅度比细弦的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相同时间内,细弦振动次数多,故C符合题意;
D.振动1次,细弦因振动快而用时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力拨动吉他弦,弦的振幅变大,则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弦的粗细不同,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4.A
【详解】
A.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之外,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故A正确;
B.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是因为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强弱,并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即声音越大,而声音高是指音调高,与振幅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5.振动 响度
【详解】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物体是声源。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指说话时声音不能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
16.响度 频率
【详解】
[1]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7.振动 音调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鼓棒敲击音舌,音舌会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
[2]用相同力度敲击不同音舌时,音舌的振幅相同,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色空鼓的材料、结构不变,所以音色也是不变的。由于不同的音舌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鼓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8.超声 大于
【详解】
[1]由于超声波在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所以在声呐中进行应用。
[2]声的传播速度一般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9.音调 声源处 紫外线
【详解】
[1]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2]在上自习课时,老师及时制止了两个同学大声说话,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3]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20.响度 振幅 能量
【详解】
[1][2]甲图中,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且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1.钟声传到渔船——声音的传播;人们听到的是钟声——音色.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递到我们的耳朵中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我们是通过钟声振动的音色辨别出是钟声的.故答案为钟声传到渔船--声音的传播;人们听到的是钟声--音色.
考点:声音的传播,音色
22.音调;因为向暖瓶内倒水时,空气振动发声,当水越来越多时,空气柱越来越短,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水的多少是根据音调的高低来判断的。
【详解】
向暖瓶内倒水时,水流激起水瓶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当空气柱振动发声时,空气柱的长短决定了声音音调的高低。当水越来越多时,空气柱越来越短,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所以水的多少是根据音调的高低来判断的。
2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的现象可知:A图说明蒸发时会吸热,具有致冷作用;B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会质,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声现象
24.男低音的音调低,响度大;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解析】
小明在听演唱会时,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男低音的音调低,响度大;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
25.见解析
【详解】
对面楼里邻居观看世界杯电视音量太大,找到他,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带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6.通过唱片播放的声音和直接听到自己的声音,两种情况声音传递介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听到的声音不同.
【详解】
制成唱片后放出来听,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
莹莹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即两种情况传递声音的介质不同,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好象不是自己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