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2205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2205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2205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22055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22055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22055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近五年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三《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音乐真题及答案详解
2021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真题试卷+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真题试卷+答案,文件包含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试题pdf、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音乐》答案
1.【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节拍的类型。根据题干所给谱例,该旋律在进行中出现了两种节拍,分别为2/4拍和3/4拍,因此属于变换拍子。变换拍子指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在乐句中不同位置(横向)加上不同拍号。规律的变换拍子,用并列的拍号一次性标明;不规律循环的变换拍子,则在开始变换前的小节开头处加以标明。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旋律发展手法。根据题干所给旋律,5—8小节在1—4小节的基础上向下纯四度模进,每个旋律音高都按照固定音程严格移位,因此该旋律发展手法属于严格模进。
B项:严格模仿是指相同音乐材料在另一个声部上的严格移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变化模仿是指改变开始声部的音乐材料的旋律形态、节奏时值等再进行模仿,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变化模进是指后一段旋律按照较为自由的音程关系来进行移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调式中的和弦。根据题干所给旋律,可推断出该调式为a小调。题干中第5小节三个声部纵向构成的和弦为D-F-A,属于a小调的iv级和弦。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调式分析。根据题干所给旋律,可知该旋律的调号为一升,尾音为E,旋律风格为民族调式。由此可排列出调式音阶为:E-G-A-B-D-E,再根据五声调式的音程关系可得出,G为宫音,因此,E为羽音。该调式名称为E羽五声调式。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柷”是我国古代汉族打击乐器,方形,以木棒击奏,用于宫廷雅乐,表示乐曲开始。“柷”相传是夏启所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属于八音分类法中的木类乐器。与“柷”首尾呼应的是打击乐器“敔”,形如伏虎,以竹条刮奏,表示乐曲的终结。
故正确答案为A。
6.【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黎锦晖的代表性创作体裁。黎锦晖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他一生致力于儿童音乐创作,为中国近代音乐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位致力于儿童歌舞创作的作曲家,首创了儿童歌舞剧体裁。黎锦晖在20年代创作了十一部儿童歌舞剧,代表作品有《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故正确答案为B。
7.【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当代室内乐作品。《地图》是谭盾于2002年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通过记录作曲家两次到湖南湘西采风的影像,采集了当地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原生态民间音乐与交响乐队进行融合,形成了中西交融的音乐风格。
故正确答案为B。
8.【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推断出该作品为——《第十交响曲“江雪”》。《第十交响曲》是朱践耳先生于1998年完成,采用中国的古琴曲《梅花三弄》和中国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古诗《江雪》融入于西洋管弦乐中,是一部民族性极强的现代风格交响曲。《梅花三弄》的旋律采用了磁带录音的形式,《江雪》是尚长荣先生采用京剧的“老生”、“黑头”、“青衣”——三种不同的唱腔吟诵,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管弦乐队融合之后的独特韵味。
故正确答案为D。
9.【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汉族弹拨乐器。弹拨乐器是指用手指或拨子拨弦,或用琴竹击弦而发声的乐器,不同类别的弹拨乐器琴弦数量亦各不相同。
A项:中阮有四根琴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传统琵琶一般有四根琴弦,由粗到细分别成为缠弦、老弦、中弦、子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古筝琴弦一般在19—26根,现代常用的古筝一般为21根琴弦,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月琴有四根琴弦,每两根弦同音,五度定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少数民族歌曲。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辽阔的草原》是一首长调牧歌,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体裁。歌曲节奏自由,气息悠长,演唱者在演唱时运用多种润腔手法,使音乐情绪更具诉说与苍凉感。
故正确答案为B。
11.【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京剧的主奏乐器。京剧伴奏乐器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其中,文场三大件是京胡、京二胡和月琴;武场三大件为单皮鼓、大锣和小锣。因此,B项当选。
A项:图片乐器为排箫,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图三乐器为古琴,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图四乐器为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汉族民歌旋律的对应。根据题干所给谱例,旋律中前两小节的骨干音相连为D-G-E-D-E,与小调民歌——《沂蒙山小调》旋律近乎吻合。作品《春到沂河》原为柳琴曲,由当代音乐家王惠然创作,后经音乐家李光华改编成琵琶曲,作品的第一部分取材于民歌《沂蒙山小调》旋律,描绘了沂河两岸的明媚风光。
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不同音乐体裁的特征。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其文字描述的音乐体裁为牧歌。意大利16世纪的牧歌是文艺复兴较为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它是以较高水准的诗歌为词谱写的复调歌曲。牧歌的音乐注重对歌词的细致表达,所运用的织体与技法一般依诗歌内容而定。
A项:“尚松”一词来自拉丁文“cantio”,意为歌唱、歌曲,狭义的“尚松”概念是指15—16世纪法国的多声歌曲,当时的尚松具有鲜明的法国民族歌曲的特色,主要体现的音乐类型为:民间歌曲、法国南部游吟诗人歌曲和法国作曲家马肖的创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众赞歌”是一种基督教会众合唱的赞美诗,最初是单声部的歌曲形式,为格里高利圣咏。到了16世纪,逐渐出现了“众赞歌改编曲”这一音乐体裁,即吸收了早期格里高利众赞歌声乐及管风琴改编曲的经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叙事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称,在13-15世纪,叙事歌在法国指带有迭句的复调诗节歌曲;在英国、苏格兰的民间艺术中,叙事歌指具有叙述性质,基于幻想、历史传奇、日常生活的歌曲,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贝多芬器乐创作的旋律对应。根据题干所给谱例,旋律来源于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主题部分。该作品又被称为《春天奏鸣曲》(the Spring Sonata),小提琴旋律在最开始以一种抒情歌唱性的方式,描绘了春天明媚清新的情境,也体现了贝多芬早期作品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
故正确答案为D。
15.【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歌剧《卡门》著名选段的演唱形式。根据题干所给谱例,该旋律来源于歌剧第一幕女主角卡门出场演唱的《哈巴涅拉》,演唱形式为女中音独唱,表达了女主人公洒脱不羁的性格。
故正确答案为B。
16.【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新古典流派的音乐作品。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布兰诗歌》原是舞台作品《凯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于1937年进行首演,后作为康塔塔单独演出,是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其歌词选自于一本13世纪的诗集。
故正确答案为A。
17.【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的室内乐作品。根据题干所给谱例,该旋律选自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声部演奏,音乐情绪充满活力与力量,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好的向往。
故正确答案为D。
18.【答案】A
缺
19.【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南亚传统乐器。
A项:图中乐器为西亚地区亚美尼亚传统乐器嘟嘟克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图中乐器为阿拉伯地区的乐器拉巴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图中乐器为南亚地区印度传统乐器西塔尔,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图中乐器为美国黑人音乐所使用的班卓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普契尼的歌剧作品。根据题干所给谱例,旋律来源于歌剧《蝴蝶夫人》中的著名唱段《晴朗的一天》,是女主人公巧巧桑著名的咏叹调唱段。该唱段描述了巧巧桑幻想着丈夫归来时的情景,歌曲开头节奏舒缓,旋律甜美,中段之后展现了节奏的变化,情绪逐渐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丈夫浓厚的思念之情。
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根据题干所给案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同一首音乐不同国家版本的对比聆听,践行了文化理解这一音乐核心素养。
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音乐教育理论。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音乐能力倾向”是由”美国音乐教育之父“——埃德温·戈登提出的音乐教育理论。音乐能力倾向理论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正确看待儿童的音乐成就,努力促进儿童音乐能力倾向的发展;注重学前期非正式的音乐教育与指导;重视聆听的音乐教育价值等,其音乐理论价值也使之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和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理论齐名。
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题干中所描述的文字出自儒家音乐著论——《乐记》。同时,《乐记》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其核心内容是礼乐思想,基本内容是音乐的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及社会功能。
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B
本题考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认知领域。布卢姆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六个层次依次形成由低到高的层级。根据题干描述,老师通过音乐聆听的方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乐段的特征。这种将整体材料分解成次级结构的方式,属于分析层次。因此,B项当选。
A项:评价是指对材料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理解属于领会层面,指需要把握所学材料的整体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创造属于综合层面,指需要将部分整合为整体,体现为创新一个完整的作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音乐教学评价方式。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评价方式,需要按照不同模块采用各有侧重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评价方式。题干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乐器演奏进行评价,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应为表现性评价。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B
本题考查了音乐教学的方式。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模块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具备多元化的音乐能力。题干中,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范唱来调整自己的演唱方式,体现了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
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本题考查了音乐教学环节。音乐要素可分为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力度、速度、音区、音色等。根据题干所给图例,老师以图形语的形式,使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更能把握音乐作品中旋律的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合唱的类型。合唱的分类为童声合唱与混声合唱,根据题干所给谱例,合唱的声部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和男高音,属于混声合唱。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西洋管弦乐队的位置对应。在管弦乐队中,乐队首席的作用为负责乐团的音准及调音,一般由第一小提琴声部来担任,位置在第一小提声部的最左侧。根据题干所给图例,对应的是①所在的位置。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音乐与舞蹈”模块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音乐与舞蹈”模块的课程内容要求,需要学生结合舞蹈作品,了解舞蹈艺术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鉴赏中外舞蹈及其音乐风格与特点;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学习有代表性舞种的基本动作或舞蹈片段;能够进行音乐即兴编创舞蹈等。因此,推断出D项与该模块的课程要求无关,此题为选非题。因此,D项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论述题
分析题
该谱例的曲式结构图如下:
分析题
该段落的曲式结构为一部曲式。
分析题
该段落的调性为D自然大调。和弦功能标记如下:
分析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藏族舞蹈的美,体会热情奔放的情感,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听结合法、创设情境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舞蹈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理解抬踏步,能够完整连贯地表现舞蹈动作。
分析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同学们展示西藏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思考:“这个地区聚居着哪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引出藏族舞蹈,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初听歌曲,请同学们思考:“听完这段音乐作品你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速度又如何?”
学生回答。(热情地;快速)
复听歌曲,观看舞蹈动作示范,请同学们闭目思考:“听完这段音乐作品,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 ”
学生自由想象。(篝火晚会;欢庆节日;载歌载舞)
三听歌曲,请同学们跟随音乐自由律动。
三、探究音乐
1.教师歌唱旋律,请同学们跟着舞蹈分解动作进行模仿,发现难点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逐一解决。
知识点1.第一基本步-七下退踏步-退踏步
知识点2.第二基本步-抬踏步-连三步
2.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完整连贯表演,提示学生核心收紧,挺直腰背,身姿圆润,含胸展臂,跳出热情奔放的感觉,并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3.分组进行练习,可采取舞蹈接龙的形式增加课堂活动形式的丰富性。
4.师生合作,进行齐舞展示,教师提示动作的连贯与舒展,注意动作力度的和谐统一。
5.教师追问:“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欢乐、奔放地)
四、巩固延伸
1.教师让同学们观看蒙古族舞蹈《灰色的马》,并请同学们自由讨论:“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藏族舞蹈从动作形态上有何异同呢?”
2.学生自由讨论,组内分享观点和理由,老师予以鼓励性评价。
3.小组代表自由发言,小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
请同学们课下利用网络搜集朝鲜族舞蹈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分析题
上述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为导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主导的授课原则,分为课堂导入、初步感知、探究音乐、巩固延伸以及小结作业五个环节。
其主要环节设计意图如下:
①初步感知环节:通过聆听获取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形成对音乐作品的最初印象,为接下来的研究学习环节做好准备。
②探究音乐环节:请学生按照“聆听音乐主题——学习舞蹈动作”的顺序探究音乐与舞蹈动作。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升华。
③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分析题
这是一个优缺点并存的案例,应以辩证的眼光从正反两个维度来看待。首先,陈老师的做法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的基本理念,陈老师在学生们演奏出现声部问题时,进一步地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视唱主旋律声部,有利于演奏能力的提高。然而,陈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陈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演奏方法进行演奏,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合奏技能的提高。并且,陈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的基本理念,陈老师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进行分配组合,没有合理的进行分工合作,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合作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为了实践中《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及“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陈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不同声部的学生在集体演奏中能正确地视谱奏出正确的声部,并力求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其次,在排练时引导各声部间相互配合,在保持自己声部准确性和表现力的同时,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并适时地对自己演奏地声音做出调整,保持整体音响地和谐与均衡;最后,需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表现要求,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反应。
分析题
答案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9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真题试卷+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18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真题试卷+答案,共15页。
这是一份2019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真题试卷+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