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溶解度问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溶解度问题第1页
    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溶解度问题第2页
    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溶解度问题第3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溶解度问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溶解度问题,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溶解度问题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1•孝感)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75g饱和溶液
    2.(2021•恩施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3.(2021•宜昌)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二.填空题(共5小题)
    4.(2021•鄂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a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
    (3)a1℃时,将甲物质3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a1℃时,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溶质质量一定变大
    ②溶剂质量一定变小
    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5.(2021•襄阳)下列是MgSO4和K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52.9
    52.2
    KCl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3)将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
    A.始终不变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不变后减小
    E.先不变后增大

    6.(2021•黄石)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
    (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    。
    A.乳化、乳化
    B.乳化、溶解
    C.溶解、乳化
    D.溶解、溶解
    Ⅱ.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

    (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甲>丙
    D.甲>乙>丙
    (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
    A.加固体丙
    B.加水
    C.降低温度
    D.蒸发浓缩
    7.(2021•随州)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将30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    克。
    (3)在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

    8.(2021•荆州)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NaCl+CO2+H2O+NH3═NaHCO3↓+NH4Cl,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物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g。
    (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
    (3)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三.解答题(共2小题)
    9.(2021•十堰)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图1中能表示K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在20℃时,将20g的KNO3加入到50g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在t℃时,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1)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w1   w2(填“>”、“=”或“<”)。
    (4)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10.(2021•武汉)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20℃时,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
    D.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2021年湖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液溶解度问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1•孝感)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75g饱和溶液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A正确;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0%≠30%,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的固体,所以形成75g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1•恩施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解答】解: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不知道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该选项说法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5g,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3.(2021•宜昌)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例如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时,该选项说法正确;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例如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时,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例如丙的浓度很小,乙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t1℃时乙、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都变成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都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二.填空题(共5小题)
    4.(2021•鄂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 。
    (2)a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
    (3)a1℃时,将甲物质3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5 g。
    (4)a1℃时,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③ 。
    ①溶质质量一定变大
    ②溶剂质量一定变小
    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
    故填:乙、甲。
    (2)a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填:=。
    (3)a1℃时甲溶解度是30g,将甲物质3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够溶解1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5g。
    故填:65。
    (4)①溶质质量不一定变大,例如恒温蒸发溶剂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溶剂质量不一定变小,例如加入溶质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③。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5.(2021•襄阳)下列是MgSO4和K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52.9
    52.2
    KCl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甲 (填“甲”或“乙”)。
    (2)t2的范围为  D (填字母)。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3)将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D (填字母)。
    A.始终不变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不变后减小
    E.先不变后增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K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始终增大,所以甲代表KCl溶解度曲线;
    (2)在80﹣90℃时,MgSO4和KCl的溶解度分别为52.9g﹣52.2g、51.1g﹣54.0g,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80﹣90℃之间,故选D;
    (3)将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由饱和先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解度再变小,再变为饱和,且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小,故选D。
    故答案为:(1)甲;
    (2)D;
    (3)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1•黄石)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
    (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行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  C 。
    A.乳化、乳化
    B.乳化、溶解
    C.溶解、乳化
    D.溶解、溶解
    Ⅱ.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

    (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C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甲>丙
    D.甲>乙>丙
    (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AD (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
    A.加固体丙
    B.加水
    C.降低温度
    D.蒸发浓缩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2)根据汽油洗油污与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
    (3)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溶解度有关考虑;
    (4)根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1)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A错;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B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D错;
    (2)汽油洗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洗涤剂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故C正确;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乙>甲═丙,所以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乙>甲═丙;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甲和乙溶解度变大,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乙>甲,丙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4)由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升高温度,或者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故选AD。
    故答案为:(1)B;
    (2)C;
    (3)C;
    (4)A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知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1•随州)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  t3 ℃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将30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  60 克。
    (3)在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甲=乙>丙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t3℃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0g,在t2℃时,将30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60克;
    (3)在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甲和乙物质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丙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所以所得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甲=乙>丙。
    故答案为:(1)t3;
    (2)60;
    (3)甲=乙>丙。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1•荆州)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NaCl+CO2+H2O+NH3═NaHCO3↓+NH4Cl,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物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55.2 g。
    (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 。
    (3)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填标号)。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纯碱的制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应该用降温结晶.
    【解答】解:(1)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5.2g。
    故填:55.2。
    (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
    故填: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
    (3)氯化铵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故填:降温结晶。
    (4)A.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固体后仍然都是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又析出固体,因此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比氯化铵大,分别蒸发掉10g水,溶剂的质量是甲<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析出氯化铵的质量大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甲<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降温至t℃后都仍然是饱和溶液,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B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三.解答题(共2小题)
    9.(2021•十堰)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图1中能表示K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乙 (填“甲”或“乙”)。
    (2)在20℃时,将20g的KNO3加入到50g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65.8 g。
    (3)在t℃时,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1)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w1 = w2(填“>”、“=”或“<”)。
    (4)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降低温度 。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碳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图1中能表示K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乙;
    (2)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将20g的KNO3加入到50g的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5.8g的硝酸钾,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8g;
    (3)在t℃时,碳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1)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w1=w2;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1)乙;
    (2)65.8g;
    (3)=;
    (4)降低温度。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21•武汉)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45.8g 。
    (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加溶剂(或“升温”“加KNO3的不饱和溶液”等) 。
    (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8.5g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D (填标号)。
    A.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20℃时,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
    D.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由表格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2)由表格查出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并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措施分析解答;
    (3)根据溶解度和图像数据分析解答;
    (4)A.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
    B.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
    C.根据溶解度求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分析;
    【解答】解:(1)由表格可以看出,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45.8g。
    (2)要使得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或加KNO3的不饱和溶液。
    (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由图像所示,a点溶液恰好饱和,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设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x=18.5g。
    (4)A.由表格可知,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正确;
    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错误;
    D.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正确;
    故选:ABD。
    故答案为:
    (1)45.8g;
    (2)加溶剂(或“升温”“加KNO3的不饱和溶液”等);
    (3)18.5g;
    (4)ABD。
    【点评】本题考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结晶方法及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要注意分析思路的严密性。

    考点卡片
    1.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
    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
    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晶体和结晶现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2.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溶解现象是指构成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不断地、均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多数是水分子,因为最常用的溶剂是水)间隔中去的现象.溶解的本质是溶质在溶剂里以分子(或离子)级别的均匀混合.
    而溶解原理分为两种:一种是溶质分子的扩散,一种是溶质被电离,以离子形式扩散(例如,糖溶于水是第一种情况,氢氧化钠溶于水属于第二种).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水的亲合力,分子极性与水相似的在水中扩散的就容易些,宏观上表现出来就是可溶解了,这就是相似相溶原理.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水分子的结构,水的构成原子H、O都是极活跃的原子,因为核外电子少,电子层数少,于是各种作用力很强.在水中由于水分子的强极化性,氧原子的电子被氢原子夺去导致氧原子的原子核暴露,这对其它离子化合物中的亲核性强的离子有很大的攻击性,促进了溶解的进行.
    具体溶解的过程也分为两个过程,并且还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不过,绝大多数的溶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不变的(如氯化钠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和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利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来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以及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和相关知识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识记或解答有关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问题时,最好使用排除法,即一般情况下,溶解时升温的主要是氢氧化钠、浓硫酸(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降温的主要是硝酸铵,其它的就可以认为是温度不变的了.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是指物质在溶解时,所发生的两个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化的现象.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
    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
    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这就导致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同时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具体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共有如下三种:
    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
    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
    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物质的溶解现象、溶解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吸热或放热现象;还考查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的溶剂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解时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进行科学地探究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溶解,溶解过程又包含哪两个过程;并且,还要弄清哪一个过程吸收热量,哪一个过程放出热量;吸收的热量多,还是放出的热量多.特别是记住哪些典型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放热多,温度升高(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溶解时表现为放热现象;硝酸铵溶解吸热多,温度降低,溶解时表现为吸热现象;其它的物质则可以认为吸热和放热相等,温度不变,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
    4.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如图所示:
    具体地说,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发精等)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它与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区分方法和技巧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以及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虽然稳定,且不再分层,但不是溶液.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图所示: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
    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
    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
    4当需要加入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和技巧,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但是,一定要时刻关注“知识点的认识”中所强调的4点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6.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知识点的认识】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温度.并且,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做这方面的题时,要特别注意熟记特殊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也就是,特殊溶质氢氧化钙及其溶解度,还有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等等.而其它的固体物质就可以默认为是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了.这样,对识记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或者是运用它来分析、、推断和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都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7.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概念和意义、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转变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方法”等关联起来考查.凸显了命题的能力立意.由于这类题目的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是重要的中考考点,并且还是中考化学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查找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判断结晶方法及析出晶体的多少,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做这方面的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掌握好溶解度曲线的画法、意义、作用,善于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要弄清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陡度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它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归纳、整合好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溶解度曲线及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8.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
    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解答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性题目时,也就是,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特别注意的是:
    1.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2.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3.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4.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5.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9.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而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只不过,前者是定性表示,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来表示;后者是定量表示,常用一定温度下(气体还强调压强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为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大小;其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等量关系:.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和计算的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者根据某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该溶质的在此时的溶解度时,一定要先确认该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才可以运用 这个特殊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不过,此时,一般会通过文字信息或溶解度曲线等图表信息给出相关的提示.
    2.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来判断其溶解性时,要特别注意溶解度必须是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往往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获得);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时,一定要换算成溶解度再进行推断.例如,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很明显如果直接按照0.5克,根据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内部联系来判断的话,此题应该选择C;可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0.5克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它只是在10克水形成的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而溶解度对应的溶剂的质量应该是100克;也就是,此时的溶解度不是0.5克,应该是5克(0.5克×10).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 B.
    10.纯碱的制取
    纯碱的制取
    【知识点的认识】纯碱的制取是指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又称为索尔维法)生产纯碱,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也就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得到纯碱.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纯碱的制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饱和溶液、结晶、酸碱盐的性质、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纯碱的制取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纯碱的制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现象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碱的制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时,发生的反应实际上是多个反应的综合反应.即氨气和水化合生成氨水,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碳酸,氨水和过量的碳酸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和水,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
    2.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回收循环使用;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熟石灰混合反应放出氨气,也可回收循环使用.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8/3 11:42:27;用户:jun赵;邮箱:z_j1985@126.com;学号:20374781

    相关试卷

    湖北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16溶解度、溶液的浓度及溶液的相关计算:

    这是一份湖北省各地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16溶解度、溶液的浓度及溶液的相关计算,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 溶液 溶解度曲线: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 溶液 溶解度曲线,共29页。

    2021年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水和溶液: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水和溶液,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