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备课ppt课件
展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和类型。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3.学会分析一条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一、自然灾害的概述●基础梳理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_________系统中,能造成人们___________损失的自然事件。2.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为_________灾害、_____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3.特征复杂性、_______、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_______。4.危害
●归纳提升1.自然灾害的概况(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特别提醒:(1)人类活动诱发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主要是由自然作用造成的,但水库蓄水是人类活动,也可以诱发地震,大多数滑坡、泥石流灾害都与人为改变山坡形态和植被覆盖状况有关,但总体来说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仍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控制。(2)怎样判断某一现象或过程是不是自然灾害?抓住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即自然灾害是地球表层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自然事件,二是社会属性,即自然灾害会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2)自然灾害的分类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分为多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3)主要特征每种自然灾害都有其各自的特征,但作为整体,自然灾害又具有多种特征。主要特征及含义如下表所示:
特别提醒: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多具有关联性和群发性的特点,且地区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如我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边界,地形区位于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且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都对其有影响,当地植被破坏导致地表松散碎屑物质较多,属我国地震、滑坡、暴雨、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2.自然灾害的危害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如下所示:
特别提醒:(1)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举例①直接经济损失:指自然灾害直接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②间接损失:指因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的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③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等)和心理精神伤害(恐惧、忧愁、痛苦等)。
(2)我国自然灾害的危害①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②地震灾害虽然没有旱涝灾害那样频繁,但危害程度并不亚于旱涝灾害。(3)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①在自然灾害强度相同条件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密集,危害程度越大。②在经济、人口密度相当条件下,自然灾害强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③防灾减灾能力越强,危害程度越小。
(2014·河北唐山一模)读“我国东南部季风区某大城市郊区某村落近年内发展为城镇的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村落发展后,这口井的水质下降,其污染源最有可能是( )A.动物落入水井,腐烂所致B.地表水漫涨,灌入水井C.生活废水污染了地下水D.河流上游的水源被污染(2)该小区域,最应注意的问题是( )A.春季干旱 B.夏季“雨涝”C.秋季“电荒” D.冬季雪崩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新增建筑增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生活污水下渗污染了水井。第(2)题,该区域建筑沿河流分布,且分布在干支流交汇处,夏季降水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答案:(1)C (2)B
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它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社会属性是指它必须有承载体,即要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才成为灾害。现在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关。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①滑坡、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第(1)题,只有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如果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某些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但不能完全制止自然灾害的发生。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潜在性等特征,可以说突发性是自然灾害的特点,但不能说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第(2)题,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四个选项。③不属于自然灾害,④纯属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无关,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答案:(1)D (2)A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基础梳理1.洪涝灾害的类型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与夏季风的进退:
●合作探究读教材P108表“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探究以下问题:(1)据表格说明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工程措施来减轻洪涝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具有频度高,受灾人口多,成灾面积广,死亡人口多,经济损失惨重的特点。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大致呈逐渐递增的趋势;(2)①修建水库,退耕还湖。②修筑堤坝。③疏浚河道。④修建分洪区,开挖分洪河道。
●归纳提升1.洪涝灾害的分类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其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特别提醒:(1)洪涝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洪水未必造成洪灾洪灾是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造成灾害,形成洪灾。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时才可以称之为洪灾。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2)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
(3)气候异常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特别提醒:(1)洪涝灾害防治的一般措施目前,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类,具体分析如下:
(2)蓄洪、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其中多数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蓄洪的场所。(3)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思路洪水的成因复杂,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2014·四川联测一)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A.49毫米 B.99毫米 C.149毫米 D.199毫米(2)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
解析:第(1)题,图中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 mm,则甲降水量为700-750 mm、乙降水量为800-850 mm,两地最大差值接近150 mm,故C选项正确。第(2)题,泥石流一般多发生在地形陡峻、降水丰富、植被稀疏的地带,图中显示乙区域是泥石流危害重点区,则B选项正确。答案:(1)C (2)B
下表是某地区灾害发生前一段时间的雨量表,下图是灾害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判断发生在该地区的灾害名称是( )A.山崩B.滑坡C.泥石流 D.岩层错动(2)人类预防此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确定潜在的发生灾害的位置 ②切除山体下部 ③加强对山体的观察 ④锚固山体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灾害发生前降雨量较大,尤其是7月16~18日,三天的降水量接近6月份一个月的降水量,是很明显的暴雨骤降。从图中可以看出,灾前坡面较陡,而灾后的坡面较平缓,在灾后坡下的建筑物下部明显被掩埋,由此可以断定是该处山坡的整体性下滑所导致的灾害,即滑坡。第(2)题,针对滑坡,当地的人们要注意: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及时观察、准确预警;保护好坡面植被,必要时可对岩体裂隙用水泥进行加固封堵,防止雨水渗入裂隙;针对可能发生滑坡灾害的山体,可适当进行山体锚固,减小岩体下滑的几率;对山坡下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要尽快组织疏散,防止在灾害发生时巨大灾情的出现。答案:(1)B (2)A
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2.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产生的灾害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北皆涝D.南涝北旱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随着东南季风的增强而向北推移。一般来说,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地区,6~7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第2题,如果雨带推移速度慢,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南方,则会出现南涝北旱;如果雨带推移速度快,迅速推进到北方地区,则南旱北涝。答案:1.B 2.D
下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 B.形成锋面雨C.凝结核多 D.气温较低解析:读图可知,飓风东北部等压线较密,说明此处气流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较多的降水。答案:A
4.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8日13时B.8日23时C.9日13时D.9日23时解析:70小时后,世界时为9月6日76时,A市为西五区,比世界时(0时区区时)晚五个小时,到达A市时,A市的区时为9月6日71时,对此时间进行整理得9月8日23时。答案:B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回答5~6题。
5.从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 )A.1年 B.3年 C.5年 D.7年6.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还牧 ③城市化 ④林地转变为耕地 ⑤围湖造田 ⑥禁止开采地下水A.①②③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⑤⑥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再现周期约为2年,大约缩短了3年的时间。第6题,如果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导致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围湖造田破坏了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林地涵养水源,可以滞留雨水,延长降雨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少洪患的危险,但林地转为耕地后使林地面积减小,因此洪患的频率增大。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变成径流很快进入河道,使洪患频率大增。答案:5.B 6.C
二、综合题7.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夏季节,给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________季风和________季风。(3)如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貌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一节 水循环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水循环说课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检测,探究一,探究二,素养培优,当堂检测,5影响下渗的因素,思维导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检测,探究一,探究二,素养培优,当堂检测,思维导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课文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教材必备知识精练,学科关键能力构建,第二节,第二节洋流,第三节,专项拓展训练,阶段强化专项训练,易错疑难集训,教材易混易错集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