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第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第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第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第8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共38页。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商代,耒耜是普遍使用的基本农具,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劦(协)田”;到了西周时期则盛行的是“耦耕”,同时实行轮荒休耕制度,粮食的亩产量从61.5千克上升到83.1千克左右,这表明当时(  )A.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B.旧的生产方式退出历史舞台C.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D.生产工具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解析】选C。从商代到周代,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西周实行休耕制度,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升,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升,C正确;农作物产量提高是材料现象本身,而且“大大提升”与题干粮食产量增加的幅度不符,排除A;西周盛行“耦耕”不等于旧有的生产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从商到周,生产工具主要是木石工具,并未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排除D。
    2.(2021·赣州模拟)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解析】选B。材料中的“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是为了保证生产工具的顺利使用;对偷盗耕牛的判罪及规定牛的繁殖率,均是出于重视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这些规定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故答案为B;A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不能得出,排除。
    3.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农业比先秦时期有了较快发展,如铁犁牛耕被广泛使用、代田法的推广、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等,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反映在饮食领域就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故选C。
    4.(2020·泉州模拟)唐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主要以土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为主要特征;明清时期,则从土地开垦转向农田改良,注重多种经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变化(  )A.应对人口急剧增长的挑战B.导致小农经济的解体C.启动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D.改变传统的经济政策
    【解析】选A。明清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赋役制度的改革等,导致人口急剧增长,人地矛盾突出,要求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故选A;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是从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C;传统的经济政策即重农抑商,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并未改变,排除D。
    5.明清时期,江南的苏州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达到了“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的水平。丝织业出现了生产绫、绢和罗等纺织品的专门织机。这说明苏州地区A.经济结构已出现变化 (  )B.成为江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C.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 D.丝织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选C。“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达到了‘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的水平。丝织业出现了生产绫、绢和罗等纺织品的专门织机”体现了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
    6.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这一变化(  )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
    【解析】选A。由材料中工匠长期服役到轮番服役和雇借,可知国家对工匠的束缚逐渐减弱,故A正确;由材料可知这一变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手工业生产技术,故C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社会分工,故D错误。
    7.(2020·吉林模拟)明朝万历《秀水县志》记载嘉兴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编之利,居民达七千余家,不务耕织”。清初康熙《吴江县志》记载苏州吴江县的盛泽镇,以绫绸为业,“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如一都会”。这些记载表明(  )A.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江南市镇特色经济繁荣C.跨区域性质的长途贸易兴盛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解析】选B。据材料“嘉兴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编之利’”“苏州吴江县的盛泽镇,以绫绸为业”可知,这两地丝织业兴盛发达且为当地主业,表明江南市镇特色经济繁荣,故选B。
    8.(2020·石家庄模拟)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这反映出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治安形势好转C.坊市制度松动  D.市镇经济崛起
    【解析】选C。据材料“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说明存在街道被占据现象,表明严格的坊市界限有所松动,故选C;据材料“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说明是兼职不是重叠机构,排除A;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说明治安形势变得复杂,需要新的管理机构,排除B;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可知是城市不是市镇,排除D。
    9.商朝王室设置“多贾”一职,为王室购买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业,并允许多贾参与祭祀祖先的仪式;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  )A.重视对商业的管理B.工商皆本思想发展C.商人地位不断提高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商朝王室设置官员管理王室商业,唐宋时期,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均体现了对商业管理的重视,故选A;工商皆本思想是在明清时期提出的,排除B;材料中并未涉及商人地位,排除C;材料中的措施是加强对商业管理,并未说明海外贸易空前发达,排除D。
    10.(2021·肇东模拟)读《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统计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经济重心南移与长江流域人口的增长相辅相成B.经济发展使得千年间人口总量一直不断的增长C.750年人口总量相对较低主要是安史之乱影响D.连年战乱是黄河流域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从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从材料中的人口分布变化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可得出的结论是经济重心南移与长江流域人口的增长相辅相成,A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受战乱影响,人口必然会呈现减少趋势,排除;安史之乱时间是755年到763年,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1.(2021·南昌模拟)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这一材料表明当地(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
    【解析】选B。明朝后期,在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吴中地区,根据农、工、商贾、盐贩等行业的劳动获利由少到 多,将社会成员分为愚懦、雕巧、心计、豪猾等不同类型,表明当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B正确;“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C错误;材料内容与“地域分工”无关,D错误。
    12.(2021·承德模拟)据道光《徽州府志》载,徽州府开垦荒山棚民,租佃期限很长。耕垦山场的劳动者,“一棚之人不下数十”,其来源大多是外地,“随时短雇帮伙工人,春来秋去,往返无定”。这可用来说明,道光年间徽州地区(  )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农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C.社会秩序需要严格把控D.农业生产存在雇佣关系
    【解析】选D。由材料“随时短雇帮伙工人,春来秋去,往返无定”可知农业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的现象,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材料信息与社会秩序无关,排除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但如《齐民要术》《天工开物》这样的记载工艺的著作很少,像宋应星这样愿意去调查、总结工匠劳作经验写一部《天工开物)的士大夫太少了。而宋应星能这样做,也是因为他科举失利:万历四十三年、四十七年,宋应星两次入京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此后,他又于天启及崇祯初年再试,均告失败,从此遂绝科举之念——这才有时间和精力写这类大官们不屑的“闲书”。即便如此,宋应星也只是一个旁观者、总结者,不是进行实际操作的大工匠,能实操的工匠多是文盲、半文盲,自然无法将工艺理论化。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主在辖区内高度自治,各封地多是世袭,西欧的“世官”制延续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匠与农民、商人处于平等的地位,一些平民家庭的俊秀子弟也愿意去学手艺,有些工匠家族则是数百年不衰,工艺一代超越一代。而且由于没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主彼此竞争,工匠阶层和商人阶层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优秀的工匠可以脱颖而出,凭手艺过上好日子,并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各作坊和工场可以联合起来形成行业协会,
    维护本阶层的利益。与中国工匠单打独斗,甚至祖传手艺不传外人相比,欧洲的工匠较早地出现了组织化和职业化。到了工业革命时,英国等国有了专利保护制度,更是鼓励工匠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改进工艺——个人一项技术的发明或革新可以让几代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反观中国,技艺高明的能工巧匠在官吏面前只是唯唯诺诺的草民。——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制造业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制造业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制造业发展的认识。(5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齐民要术》《天工开物》这样的记载工艺的著作很少”等信息,概括中国制造业的特点;由材料二“工匠与农民、商人处于平等的地位”等信息概括西方制造业的特点。第(2)题,由材料一“宋应星也只是一个旁观者、总结者,不是进行实际操作的大エ匠”和材料二“而且由于没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主彼此竞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第(3)题,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角度谈认识。
    答案:(1)特点:中国:科技制造的理论著述较少;科技理论得不到官方重视;理论与劳动实践脱节。(每点1分,答出3点给4分)西方:工匠社会地位较为平等;工匠组织化和职业化明显;有专利保护制度等保障;技术革新推动工艺进步。(每点1分,答出3点给4分)(2)原因:中国: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重文轻工”“重农抑商”,从事工商业的人社会地位低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产品自给自足,缺乏市场的驱动,技术革新动力不足;思想文化上,科举制下的读书人以读书入仕为荣,封建教育体系等不重视科技制造。(每点2分,
    答对3点给6分)西方:政治上,没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者的主观控制力较弱,另外封建主之间的竞争使他们乐于鼓励工匠改进技术、发展生产,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等国的专利保护制度也体现政府鼓励科技制造;经济上,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更新,保护了工商业者的利益,同时市场的不断扩大,需求的增长也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造;思想上,“工商平等”“重商主义”等思想盛行。(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3)认识:中西方制造业的此消彼长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国家的崛起之路与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5分)
    14.(2021·济宁模拟)(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唐朝后期的天宝年间与元和年间,南北方户口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这三个方面的比较,对这一变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南北方的户口数,二是南北方户口数下降的幅度,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南北方户数都大幅度下降,但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对这一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进行如下解释:其一,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带来政治动荡、经济破坏;其二,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再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如南方人口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并且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等。
    答案:变化趋势:南北方户数都大幅度下降,但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4分)变化原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带来政治动荡、经济破坏;北方人民大批南迁。(4分)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南方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等。(4分)

    相关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共4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五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共4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评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课件岳麓版,共37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