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九章 浮力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九章 浮力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物体的浮与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重力与浮力的基础之上对影响浮沉条件的进一步学习,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同时浮沉条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本节课对以后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有利于为今后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安排的目的
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而且这里还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内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2.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浮力,会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初步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
3.通过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判断物体的浮与沉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如何判断物体的浮与沉的基本思想;
4.能利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浮沉条件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猜想的验证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体验对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的过程,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的实验研究能力和思维方法,感悟从物理现象到物理本质的飞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正确深入理解物体的“漂浮”,“悬浮”和“沉底”三种状态以及“上浮”和“下沉”两种过程,理解决定物体浮沉的因素能使学生定性认识和定量计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初步的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正确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是分析物体浮沉问题的关键。
突破策略:教师通过有效的演示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上浮,下沉的过程,观察动态过程的速度变化,进而通过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浮沉条件,并能很好的区分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从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区分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如何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力与运动的关系,而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强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策略
通过教师大量实例的列举,使学生感受到浮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的熟练程度,也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激学法、演示实验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
学 法:推理归纳法、分组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资源:
1.课前准备:潜水艇模型,铁块,塑料球、烧杯、水,水槽等
2.教学手段: 实验、ppt课件
设计思想:通过实验探究达到预设目标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我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以及上节课鸡蛋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向学生提问:这是为什么?
这一环节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为了把握重点,接下来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
活动一:首先启发学生思考:物体的浮与沉究竟取决于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并让汇报猜想和假设。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并制定实验计划。
组织学生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首先将塑料球浸没在水中, 然后松手, 观察塑料球的运动情况, 并进行受力分析。
再把装铁块浸没在水中, 松开手观察铁块的运动情况, 并进行受力分 析。
思考如何让物体悬浮在水中, 并进行受力分析。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分析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 找出规律, 得出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当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 当浮力小于重力物 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或漂浮。 (板书)
这一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实验探究中掌握了教材的重点内容, 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 的精神与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个环节: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这样从物理走向生活,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第四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我将紧扣教学目标, 让学生回忆: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的呢?
学生一边复述学习收获, 我一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加深学生对新知识 的理解与记忆。
第五个环节:巩固提升、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布置以下作业:
看看潜水艇是怎样工作的,既可以让全体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还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物体的浮与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等于重力 悬浮或漂浮
为了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并能更好的突出重点,我设计以上教学板书。 以上是我对物体的浮与沉这节课的教学分析与设计,谢谢大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关于教材,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九章 浮力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演示实验,设计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