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中考科学 重难点练习 专题3.1 酸碱盐图像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3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重难点练习 专题3.1 酸碱盐图像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3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重难点练习 专题3.1 酸碱盐图像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3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重难点练习 专题3.1 酸碱盐图像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37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重难点练习 专题3.1 酸碱盐图像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37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重难点练习 专题3.1 酸碱盐图像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20337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重难点练习 专题3.1 酸碱盐图像题
展开专题3.1 酸碱盐图像题
一、选择题
1.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 向硫酸中加水稀释,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pH值不会超过7,故选项图示错误;B. 金属锌与稀硫酸接触就产生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选项图示错误;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前,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原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示错误;
D. 氯化钡和硫酸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再不变,故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示正确。
故选:D。
2.向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正确;
B. 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B错误;
C. 硫酸的PH小于7,当硫酸与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故C正确;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两者不断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会逐渐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3.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根据图线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B.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溶液的pH
【答案】C
【解析】A、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时要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该反应中接触就能反应,所以产生硫酸钡沉淀质量从原点开始而不断增加直至硫酸完全反应的过程,故A错误;
B、该反应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所以溶剂的质量会不断增加,而不会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可能,故B错误;
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时要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要逐渐减少,等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0,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继续增加,即该图象的纵坐标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C正确;
D、稀硫酸的pH值小于7,而氢氧化钡溶液的pH值大于7,所以加入氢氧化钡后溶液的pH值是一直增加的,故D错误.
故选C.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 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故A错;
B. 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但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
C. 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故C正确;
D. 因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因素是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
5.煅烧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发生反应)时,某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则剩余CaO为m2g
B. 若纵坐标表示氧元素的质量,则杂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 纵坐标不能表示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D. 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或氧元素质量,都可知CaCO3质量
【答案】D
【解答】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但是杂质不参加反应,所以剩余的固体的中还含有杂质,故A分析错误;
B、氧化钙中含有氧元素,虽然反应后的质量不变,但是不能判断杂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B分析错误;
C、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导致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减少,但是如果杂质中含有碳元素,所以最终碳元素的质量也不会发生改变,故C分析错误;
D、根据反应中生成了气体,可以知道固体减少的质量或氧元素质量的改变量都可以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然后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故D分析正确.
故选D.
6.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B
【解答】A、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正确;
B、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B错误;
C、硫酸的PH小于7,当硫酸与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故C正确;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两者不断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会逐渐增大,故D正确;故选B.
7.下列四种叙述均用所对应的图像表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 )
A.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导电性与加入量的关系
B.表示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C.表示一定量的KMnO4加热制O2的过程中,残留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D.表示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加入量的关系
【答案】B
【解析】A. 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二者反应生成两种沉淀,其导电性不会增加,只会降低,与图形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 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开始时沉淀的质量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沉淀的质量不变,所以图象表示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量与加入量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 反应前高锰酸钾还没有分解,所以不会出现二氧化锰,所以质量分数是0,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在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开始时溶液的pH不会小于7,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向一定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且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
B.a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C.b点比c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D.ab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溶液的pH=7
【答案】D
【解析】A、滴入的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因此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故A不正确;
B、图中a点为碳酸钠与溶液中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除含有未反应的氯化钙外,还含有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B不正确;
C、图中b点为溶液中盐酸、氯化钙恰好完全与所滴入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此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因此随碳酸钠的继续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即b点比c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故C不正确;
D、ab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溶液均是氯化钙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此两种溶质的溶液均呈中性,即溶液的pH等于7;故D正确;
故选D.
9.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绘制出生成的CO2的质量与加入的盐酸的质量间的关系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OA段没有发生任何反应 B. A点的溶液的pH<7
C. 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 D.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答案】C
【解析】A.OA段发生了化学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B.A点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显碱性。
C.正确。
D.C点时,溶质是氯化钠和硫化氢。
故选C
10.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符合的是( )
A. B.C. D.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C. 向一定量的硫酸镁和硫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
D. 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
【答案】B
【解答】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硫酸钡不溶,会立即产生沉淀,故A错误;
B、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PH会随加入水的量增加而变大且无限接近7,但不会到达7,B正确;
C、向一定量的硫酸镁和硫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后与硫酸镁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图像应先为0后生产,故C错误;
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时,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水反应时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溶剂减少,反应是放热的,温度升高会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溶剂减少,溶质因为析出也减少,所以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减少,该选项图象与对应的叙述不符合。
11.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对该图的分析有如下几种说法:
①向a点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
②取少量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③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④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变
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A
【解答】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OH)2=BaCO3↓+2NaOH,有171份氢氧化钡参加反应,生成197份碳酸钡沉淀,即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固体,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减小,所以a点对于着碳酸钠过量的情况,该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通过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故错误;
②b点时溶液质量达到最小值,该点表示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恰好与加入的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向该点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故错误;
③碳酸钠完全反应后,加入的氢氧化钡能溶解在溶液中,所以c点对应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两种溶质,故错误;
④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中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同时还存在没能溶解的氢氧化钡固体,此时溶液为氢氧化钡的饱和溶液,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不能溶解,故正确;
故选A。
12.往硫酸的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至b段有蓝色沉淀产生 B. 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 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 c点所含溶质种类最少
【答案】D
【解析】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中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
A. 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故说法错误;
B. d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溶质种类为两种,故说法错误;
C. c至d段,硫酸和硫酸铜都被反应完了,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氢氧化钠增多,碱性变大,pH变大,故说法错误;
D. 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3.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 + AlCl3 = Al(OH)3↓+ 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随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故A不正确;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后,随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与所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故B正确;
C、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与所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故溶液的pH逐渐变大,故C正确;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与所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故D正确;
故选A。
14.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m=2.33
D.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
【答案】C
【解析】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
A.o−a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两个反应,故A错误;
B.c点时,沉淀质量没有减少到最小,所以此时沉淀是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故B错误;
C.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钡沉淀质量为x
197 44
x 0.88g
197/x=44/0.88g
x=3.94g
所以m=6.27g−3.94g=2.33g,故C正确;
D. 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的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不能说明盐酸过量,故D错误。
故选:C.
15.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E发生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B.PF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所以
A.OE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A正确;
B.PF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B正确;
C.G点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碳酸钠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7,故C正确;
D.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无论该过程是否有气体和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D.
16.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 生成沉淀的质量 B.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溶液的pH
【答案】C
【解析】A、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直至过量,产生碳酸钡的质量应该先逐渐增加,而后不变,故A错误;
B、溶液中溶剂没有参加反应,也没有产生,应该不变,故B错误;
C、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直至过量,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根据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可以知道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小于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先减小;当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碳酸钠粉末过量则溶质质量变大,故C正确;
D、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直至过量,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钡沉淀,而氢氧根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故D错误。
17.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氯化氨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C.t℃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答案】C
【解析】A、图象表明,随稀硫酸质量的增加,生成的硫酸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与反应事实不符,故A不正确;
B、图象表明,随水量的不断增加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直到为0;与事实不符,故B不正确;
C、图象表明,随硝酸钾质量的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至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事实一致,故C正确;
D、图象表明,刚开始加入稀硫酸时并不产生沉淀,当加到一定量时才出现沉淀;这与实验事实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C.
18.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答案】D
【解答】 在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先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当HCl被消耗完全,再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A、结合上面的分析,图1中0→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c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错误,B、根据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中的CO2和Na2CO3质量关系44:106,根据图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故消耗Na2CO3质量为5.3g,所以b点的值=5.3g÷10%=53g,,错误,C、图l中c点时,表示第二个反应液恰好反应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一种,错误,D、图1中o→a段反应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它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正确,故选D
19.某固体可能由MgCl2、NaOH、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存在;再向烧杯中滴加酸溶液。根据加酸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绘制如下图像,结合图像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加水后得到的液体中含有OH- B.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或BaSO4
C.原固体中不可能含有三种物质 D.酸溶液一定不能为稀H2SO4
【答案】A
【解析】结合给出的物质,可以判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MgCl2+2NaOH=Mg(OH)2↓+2NaCl,BaCl2+Na2SO4=BaSO4↓+2NaCl,得到的白色不溶物可能有氢氧化镁或硫酸钡,氢氧化镁可以溶于酸,而硫酸钡不溶于酸,
A. 根据图象,加入酸后,沉淀刚开始不消失,说明酸在与溶液中的物质反应,而能与酸反应的物质就是氢氧化钠,所以可判断加水后得到的液体中含有OH−,故A正确;
B. 根据图象,加入酸后,最后沉淀全部消失,而硫酸钡不溶于酸,不会消失干净,故B错误;
C.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要生成氢氧化镁,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可以含氯化钡或硫酸钠中的一种,故可以含有三种物质,故C错误;
D. 沉淀全部消失,只要保证不生成硫酸钡沉淀就可以,所以酸可以是硫酸,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20.下列五种溶液:(1)NaOH溶液、(2)Ba(OH)2溶液、(3)Na2SO4溶液、(4)稀硝酸、(5)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
(1)指出其中属于碱溶液的是 (选填序号);
(2)若将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产生沉淀质量是116.5克,需要20%的硫酸钠溶液多少克?
(3)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人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的是( )
【答案】(1)、(1)(2) ; (2)355g;(3)C
【解析】(1)因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Ba(OH)2是由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其它物质构成中不符合碱的概念,则(1)(2)是碱溶液,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2);
(2)设需要20%的硫酸钠溶液的质量是x,
计算得出x=355g
答:设需要20%的硫酸钠溶液的质量是355克.
(3)向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后,Ba2+与溶液中的SO42-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OH-先跟硝酸的H+发生中和反应;若OH-先和Mg2+产生沉淀Mg(OH)2,由于硝酸的存在,硝酸能将生成Mg(OH)2溶解,故OH-先跟硝酸的H+反应,待H+完全反应,OH-与Mg2+开始生成Mg(OH)2沉淀.
第一段沉淀是BaSO4,生成BaSO4的同时OH-和H+完全反应,产生BaNO3;第二段斜率很大,是因为硝酸根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仍含有SO42-,所以会有BaNO3、Ba(OH)2同时和MgSO4反应生成沉淀BaSO4和Mg(OH)2,所以沉淀多;第三段斜率又变小,溶液中SO42-反应完,只有Mg2+与OH-生成Mg(OH)2沉淀,直至曲线平直Ba(OH)2过量不再产生沉淀。
21.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 克。
【答案】(1)30%(2)29.4g
【解析】(1)设与硫酸镁反应消耗NaOH的质量为X。2NaOH+MgSO4=Mg(OH)2↓+Na2SO4,80/x=58/8.7g,x=12g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2g/(120g-80g)×100%=30%
(2)设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y,2Na0H+H2S04=Na2S04+2H20,80/80g×30=98/y,y=29.4g
22.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
据图回答:
(1)整个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 离子个数不变.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
(3)m1的值为__________ .
(4)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
【答案】(1)Cl﹣|(2)NaCl、CuCl2|(3)120|(4)8.3%
【解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生成沉淀 气体或水时离子数目减少,没参与反应的离子数目不变分析;(2)根据整个反应过程的生成物及反应物来判断
(3)已知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可求出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盐酸和氯氧化钠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g,可求出整个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4)M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有两部分,一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的,另一部分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溶液质量可用质量守恒法来求,加入的混合溶液的总质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从而求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三、计算题
23.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在反应过程中,除有沉淀生成外,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
(2)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有气体放出;(2)5克;(3)7.03%
【解析】(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气体放出,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即有白色沉淀产生;
(2)设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沉淀总质量为x,则
Na2CO3 ~CaCO3
106 100
53g×10% x
x=5g
(3)设实验过程中产生氯化钠质量为y,产生碳酸钙质量为z,则本关系是指整个过程的,不考虑是碳酸钠与盐酸还是和氯化钙反应,最终对应的钠都在氯化钠中
Na2CO3 ~2NaCl
106 117
159g×10% y
y=17.55g
设实验过程中放出的气体总质量为z,则
Na2CO3 ~CO2
106 44
106g×10% z
z=4.4g
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55g/(100g+159g-5g-4.4g)×100%=7.03%
2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5.3;(2)14.6%
【解析】(1)由图中的质量关系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3g+50g+50g)-107.1g
=2.2g,设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2.2g
106/x=44/2.2g,73/y=44/2.2g,
解得x=5.3g,y=3.65g,故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9.3g-5.3g=4.0g,
NaOH+HCl==NaCl+H2O
40 36.5
4.0g z
40/4.0g=36.5/z,解得z=3.65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4.6%
25.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了8g该纯碱样品,在烧杯中配制成54g溶液,再向其中逐滴滴入10%的氯化钙溶液,测得滴入氯化钙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
反应开始前,向样品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
(3)b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
(4)至恰好完全反应时,计算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盐;(2)红;(3)NaCl、CaCl2
(4)解:设CaCl2生成NaCl的质量为x,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的沉淀质量为z。
x=5.85g y=5.3g z=5g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2%
26.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先后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
(2)最终所得溶液的pH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求原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先有气体放出,后有白色沉淀生成(2)大于(3)20.8%(4)288.9g
【解析】(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气体放出,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即有白色沉淀产生;
(2)反应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溶液pH大于7.
27.在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10g后,再加入68.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 CO2↑+ 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4.4(2)8.4克(3)10℅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65.0g−160.6g=4.4g
(2)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58.5 44
x y 4.4g
84/x=58.5/y=444.4g 解之得:x=8.4g;y=5.85g
所以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4g=1.6g
(2)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68.9g+10.0g−4.4g=74.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5.85g+1.6g74.5g×100%=1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
故答案为:(1)4.4;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6g;
(3)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
28.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 (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 克;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 ;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1)盐;2)2.65;3)1.1;4)HCl、CaCl2;5)30g;
【解析】(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是碳酸钠,属于盐;
(2)溶质的质量=10g×26.5%=2.65g;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106 44
2.65g x
x=1.1g
(4)由图象可知: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注意写化学式;
(5)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106 100
y 5g
y=5.3g
溶液质量是5.3g÷26.5%=20g
b点质量应标20g+10g=30g
29.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稀硫酸溶液,小丽为了测定该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16g1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稀硫酸溶液。反应过程中该溶液的PH与滴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图中a点所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图中信息,计算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当滴入10g稀硫酸溶液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1)加入20g稀硫酸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PH值为7(2)9.8% (3)0.92g
【解析】(1)图中a点的pH=7,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2)设2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 + H2SO4=Na2SO4+2H2O
80 98
16g×10% x
80/(16g×10%)=98/x,
x=1.96g,
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g/20g×100%=9.8%,
(3)当滴入10g硫酸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6g×10%×2340×100%=0.92g。
30.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对中和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若甲实验滴加少量稀盐酸后溶液仍为红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除酚酞外)。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所示。图中bc段溶液的pH不变的原因是______。
(3)在图戊中画出沉淀质量与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图,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Ca(OH)2、CaCl2 (2)b点HCl被完全反应掉,bc段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和NaCl,CaCO3不溶于水,NaCl溶液呈中性
(3)由丁图可知与CaCl2反应的Na2CO3溶液质量为40g,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40g×26.5% x
解得x=10.0g
故图像如下:
备战2022 2021 浙江中科科学 真题汇编 专题16 酸碱盐与金属2: 这是一份备战2022 2021 浙江中科科学 真题汇编 专题16 酸碱盐与金属2,文件包含备战20222021浙江中科科学真题汇编专题16酸碱盐与金属2原卷版docx、备战20222021浙江中科科学真题汇编专题16酸碱盐与金属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2021 浙江中科科学 真题汇编 专题15 酸碱盐与金属1: 这是一份备战2022 2021 浙江中科科学 真题汇编 专题15 酸碱盐与金属1,文件包含备战20222021浙江中科科学真题汇编专题15酸碱盐与金属1原卷版docx、备战20222021浙江中科科学真题汇编专题15酸碱盐与金属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重难点练习 专题2.3 杠杆: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重难点练习 专题2.3 杠杆,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重难点练习专题23杠杆学生版doc、备战2022中考科学重难点练习专题23杠杆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