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溶解教案
展开“溶液的形成〞说课
?溶液的形成?是上海市初中科学〔牛津版〕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身边的溶液?主题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初中科学学科课程标准,从在教材地位、学生实际情况、教法与学法分析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完成的。
一、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身边溶液?主题单元的第一课时,本主题主要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溶液,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能探究酸碱溶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局部组成,并知道除水以外还有其他的溶剂,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在本课时学习之前,科学学科已经学习了“粒子模型〞理论,溶解过程有宏观现象和微观的机理,学生运用粒子模型解释“溶质固体在溶剂中消失〞的原因,从本质上认识溶解的过程。在初三化学的分科学习中,还将进一步研究溶质的种类、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等内容,因此在科学学科中,对溶解的过程只是A水平层面的知道与了解。
本主题知识技能要求不高,但在六年级一年科学学科学习后,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从“做方案〞、“使用证据〞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尤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溶剂选择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 学生情况:
我校是九年一贯公办学生,学生整体素养良好,学习态度认真。六年级期末的学科考试平均成绩为83.7,属于学业水平考核中“良〞的水平。大多数学生对“粒子模型〞理论认识比拟清晰,能根据“粒子模型〞理论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七年级第一学期还处于初中低年龄段,学生对实验兴趣浓厚,亲自参与实验探究的愿望强烈。但实验操作标准性不够,实验设计完整性欠缺,实验结论描述还不够标准。
三、 教法与学法分析:
- 层层铺垫,学会“做方案〞。
本课时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对于溶液和溶解学生还是比拟熟悉的,在这样一个知识载体下,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提高探究能力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本课时的设计中,活动二、活动三和活动四都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水以外的溶剂〞,知道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在三个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我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验“做方案〞的过程。
活动二——清洗指甲油,是由教师这个过程是教师制定方案,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难度较低,属于“试探性〞研究。这个看似很“低水平〞的做方案过程,是给学生一个复习回忆的过程。
活动三——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方案制定。教师的引导重点是需要控制什么变量、如何控制变量,学生的“做方案〞水平表达在对溶质、溶剂用量的选择上。这个探究活动主要是重温“控制变量〞设计实验的思想,完善实验设计,难度有所增加,在教师引领下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做方案〞过程。
活动四——找出去除油渍的最正确溶剂,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定方案,并交流评价,然后改良并实施。属于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做方案〞的过程,在前面两个活动的有效铺垫下,学生的“做方案〞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升。
2.运用证据解释现象,建构知识体系。
活动一——溶解,由教师演示溶解的正确操作过程,学生描述现象、分析原理。再由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选用其他试剂完成溶解实验,得出溶液的组成。这个活动的难点在于学生通过宏观实验和微观粒子运动的模拟动画,用“粒子模型〞理论来描述溶解的过程,属于核心能力矩阵中“使用证据〞范畴,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地解释生活现象。
3.简化实验操作,强调根本技能
活动二“清洗指甲油〞在教材中原本是一个指甲油溶解的实验。由于指甲油属于有机物,非牛顿流体,其用量不好控制。且该实验所采用的有机溶剂中丙酮、乙酸乙酯都有刺激性气味,用量一多会影响教室空气质量。采用脱脂棉蘸取试剂擦拭指甲油,用量少效果好,而且学生兴趣浓厚,简化了屡次取用试剂的操作步骤。
在活动三中,对“溶剂体积相等〞的取用,没有使用量筒,只是从试管口径相同,如何保证所取溶剂的体积相等的角度提出问题,根据标准胶头滴管正确取用到一滴管液体约为1mL,取了大致相等的液体体积进行对照实验,也是基于在实验允许范围内简化操作。
但在每次活动的根本操作环节,教师会强调实验操作的根本技能,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液体的转移等,保证实验有条不紊进行。
4.设计实践性作业,拓展学生科学素养开展。
回家作业时教材的拓展内容,“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为了给学生一些支架,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报告的框架,与课堂中实验设计的框架根本一致,以到达复习稳固的作用。这个作业的评价可以分为4个级别。
A级〔能力水平较高〕:能多因素分析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并能指出相关因素叠加后的效果。如:正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为搅拌、颗粒大小、温度都能影响溶解快慢,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同时满足这些因素,溶解得最快。
B级〔中等能力水平〕:能多因素分析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但没有指出相关因素叠加后的效果。
C级〔合格能力水平〕:能分析一个相关因素
D级〔需努力水平〕:只能提出假设,不能进行有效分析,或实验设计错误。
通过学生的答复情况,对“做方案〞、“使用证据〞两个方面的核心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整个课堂设计宗旨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活动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初中牛津上海版第8章 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水以外的溶剂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牛津上海版第8章 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水以外的溶剂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内容组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8章 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溶解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8章 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溶解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内容组织,训练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8章 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溶解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8章 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溶解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内容组织,训练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