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 习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 习题01
    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 习题02
    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 习题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 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 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娉婷(pīng) 红晕(yūn) 宽宥(yòu) 强聒不舍(guō)
    B.沆砀(hàng) 鲜妍(yán) 骈进(bìng) 心无旁骛(wù)
    C.妖娆(rá) 栖息(qī) 亵渎(xiè) 矫揉造作(jiǎ)
    D.佝偻(ɡōu) 风骚(sā) 皓月(gà) 岸芷汀兰(zhǐ)
    【解析】A.“晕”应读yùn;B.“骈”应读pián;D.“皓”应读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2分)
    A.嘶哑 妄想 断章取义 富丽堂煌
    B.呢喃 箴言 丰功伟绩 山肴野漱
    C.赃物 瞥见 间不容发 觥筹交错
    D.濡养 广袤 鸠占鹊巢 李戴桃僵
    【解析】A.“煌”应为“皇”;B.“漱”应为“蔌”;D.“戴”应为“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择一事,终一生”,勤奋专注、追求卓越是成为技术精湛的匠人的不二法门。
    B.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幸福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苦难的痕迹荡然无存。
    C.只有坚持,方能成功。坚持固然重要,倘若变成了一意孤行,迎接我们的便是失败。
    D.他是资深的文学评论专家,花高价购买精装版古典名著,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岸国家的热烈响应。
    C.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解析】A.语义重复,删掉“第一趟”或“首飞”;C.语序不当,应是“策划与开展”;D.两面对一面,在“制定”前加“能否”。
    5.(原创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2分)
    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想要在今天得以更好地涵养和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
    ②将传统文化通过当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
    ③比如,利用网络平台,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
    ④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⑤也有助于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
    ⑥不仅能为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带来更有分量的题材和内容
    A.①③②⑤④⑥ B.①④②③⑥⑤
    C.③②①④⑥⑤ D.③⑥⑤①④②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B.《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C.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在古代,表示官员降职的词语还有:黜、除、贬等。
    D.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解析】A.“书圣”指王羲之;B.《柳河东集》是以作者籍贯命名;D.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7.古诗文默写。(6分)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中春夏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月”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感情各有不同。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抒写的是深沉的思念。
    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塑造了大堰河怎样的形象?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大堰河是一个善良、勤劳、坚强、伟大的母亲形象。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及劳动人民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的仇恨和诅咒。
    (2)下面是《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请写出与之对应的故事名称,简述与画面相关的故事情节。
    ①故事名称:浔阳楼宋江题反诗
    ②简述故事情节:宋江被发配江州,一日无事,闲步浔阳楼喝酒,乘着酒兴题诗。城中有个在闲通判黄文炳总是巴结知府,想出职做官。发现宋江题反诗,立即向知府告发,说诗里有反意。于是宋江被打入大牢。
    9.综合性学习。(6分)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①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③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钱三强)
    ④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居里夫人)
    材料二 林万东,2019年高考713分,通过“自强计划”被清华大学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录取,正式成为一名清华人。从贫苦山区的孩子成为清华大学准大学生,林万东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绝地反击;唯有坚持不懈,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
    (1)【活动一 拟写标语】请为此次活动写一条标语。(1分)
    示例:君子自强不息,演绎精彩人生。
    (2)【活动二 设计活动】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两个,以丰富活动内容。(2分)
    (3)【活动三 探究内涵】结合两则材料,探究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2分)
    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
    (4)【活动四 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如果你想把下面一副对联放在书房,请你补写出下联。 (1分)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 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4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了怎样的哲理?(2分)
    这几句词蕴含的理趣:人世的聚合离散犹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既然如此,就应该乐观豁达面对,不必再为亲人的离别慨叹和悲伤了。
    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能够成为遥送祝福的名句?(2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希望我们健康长寿,(岁岁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它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写出了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心愿,能激发人们的共鸣。
    (二)(8分)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归 归:归依
    【解析】“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
    D.感极而悲者矣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解析】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果;C.介词,因为;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1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人们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解析】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主旨。
    (三)(12分)
    越活越平淡
    叶春雷
    ①人,是一点点活明白的,也就一点点平淡了。但两个词要辨析一下:平淡与平庸。古人追求平淡,但从来不提平庸。我们知道一句话:“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就是说,平淡中藏着极致的绚烂,但平庸就不同,看起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眼望穿。
    ②好像有这样一种分别,平庸的人似乎越活越张扬,真正有本事的人却越活越平淡。元稹有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诗是说爱情的,但用在人生中,也同样适用。刘姥姥到大观园,出尽了洋相,因为她从来没见过那些东西,包括自鸣钟。平庸的人,那种张扬,有时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③有古贤追求“致虚极,守静笃”,达到这样的目的,要有心如止水的淡然。华盛顿总统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了,却不享受胜利果实,跑回家种地去了。在美国任何一本介绍园林艺术的书,都少不了要提到华盛顿,因为他醉心于此,对此做过大贡献。后来美国要实行联邦制,需要一个总统,美国人民选中了他,他高高兴兴当了一届总统,却又跑回家种地去了,因为他反对总统终身制。华盛顿不迷恋权力,不玩权术,活得一派天真。
    ④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功不是不做功,是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华盛顿可能不知道老子这句话,但他的行为与老子的这句话是暗合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一个满脑子名利思想的人,天天喊“放下”,怎么着都显得矫情。口口声声喊“放下”的人,正是把名利抓得紧紧的人。口是心非,的确是很多人的通病。
    ⑤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大约是读不出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那种平淡意味的。“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在年轻人看来,这样封闭的生活真的是了无生趣吧。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慢慢醒悟到,陶渊明在一方小天地中,实在把日子过出了大丘壑。陶潜这个人,自有他的福分。这种福分,自然与他的天分有关。一个人天生不慕荣利,他放起手来,就是那么自然,就像随手扔掉一颗小石子一样轻松。在陶潜,这是自然而然;在我们,却未必。即使舍不得,放手吧,我还是想说,人,是慢慢懂得平淡的。一个人慢慢沉到人群中去,像一粒盐,融化到水中去,盐消失了,但水却慢慢有了咸味。所谓英雄,也不过是沉到水中的一粒盐。
    ⑥用庄子的话总结:“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为什么认为这块金属是不祥之物?原因很简单,它太张扬,老以为自己有铸造成为镆铘宝剑的才华。问题是,你即使有这个才华,其实也不必说啊。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真正有本事的人越活越平淡。
    17.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是慢慢懂得平淡的”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显得形象具体。
    18.请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示例:美国作家梭罗孤身一人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自己动手,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并住了两年多时间。
    19.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首先提出观点:古人追求“致虚极,守静笃”,要有心如止水的淡然。接着列举华盛顿这一典型事例展开分析论证。最后概括指出“华盛顿不迷恋权力,不玩权术,活得一派天真”,照应段首观点,也印证本文观点。
    (四)(18分)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的,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觉得我的行为好笑,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哧哧地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20.根据选文概括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哪几件事。(4分)
    ①“我”采苇花做装饰;②农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用苇花编毛窝。
    21.选文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4分)
    ①“温暖”交代文章中心: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在现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②“苇花”交代写作内容,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22.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们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他们各自的笑的原因是什么?(4分)
    农人笑“我”的天真和傻气,苇花到处都是,极其平凡,没人拿它当宝贝,农人不明白“我”采这个做什么;父亲笑“我”把苇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
    23.按照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摩肩接踵”原指人很多,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长势的旺盛。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苇花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2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与下文作者眼前的苇花形成了对比。
    B.第⑥段在文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类的文章,作者借苇花抒发了自己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D.苇花帮助人们度过贫穷的年代,同时苇花具有团结精神,这些都让作者喜欢。
    【解析】作者借苇花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团结精神的赞美。
    三、作文(50分)
    25.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从此,我不再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我国著名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一次,有人买了他一幅牡丹画作。这个人的朋友说这幅牡丹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部分是“富贵不全”,不吉利。俞仲林听了此事后告诉买主,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不是“富贵不全”,而是“富贵无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写作指导】(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对于半命题作文来说,补题很关键,最好补写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话题。如可以补写“悲伤”“骄傲”“自卑”“迟到”等。题目中的“从此”与“不再”是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的关键点。文中应写出一种变化,既然是变化,就应该交代清楚变化的表现、变化的时间、变化的原因等,从思想的角度来说,这种变化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是充满正能量的。以“悲伤”为例,顾名思义,在此之前,自己一直是悲伤的,悲伤的表现要有所凸显。之后,因为某种原因,“我”不再悲伤。“不再悲伤”的原因、表现应交代清楚。总之,转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毫无缘由的。这样才能更加真实,使人信服。 (2)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深读材料是关键。由材料中的“富贵不全”和“富贵无边”可以看出,同一个问题,换个角度,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由此,考生可以从该角度入手写作。写作时,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若写成记叙文,可以通过叙述自己身边的小事来表现主题;若写成议论文,可以选取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来论证观点。
    活动方案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事迹报道比赛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