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第1页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第2页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第3页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第4页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第5页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第6页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第7页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一章第二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课件沪科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参照标准,没有发生改变,1cm,下一位,47cm,平均值,测量值,真实值,机械停表,刻度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_____的改变。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_________的物体。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_____。如图,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的。(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_____________。如图,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的。
    1.长度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如图,刻度尺的量程:______,分度值:_______。②放:刻度尺要_____,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被测物体。③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图中正确读法:__。④读: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⑤记:结果要包含数字和单位。如图,所测铅笔长度为_________。⑥多:多次测量求_______。
    (3)误差。①定义: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偏差。②减小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_______等。
    2.时间的测量:(1)单位。①国际单位:______。②其他单位及换算关系:1 h=___ min 1 min=___ s1 s=______ ms 1 ms=______ μs(2)测量工具:手表、_________等。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路程,比较_____;(2)相同时间,比较_____。2.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2)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_____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_____的比。
    (3)公式。①基本公式:_____。②变形公式:s=___,t=___。(4)单位及换算:1 m/s=____ km/h(5)测量。①原理:_____;②基本器材:_______、_____。
    4.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_________。(2)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_____的比。(3)计算公式:_______。
    (1)观众认为刘翔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照物的。(2)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刘翔获胜,观众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较 来判断刘翔获胜的。(3)裁判认为刘翔获胜,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 来判断刘翔获胜的。(4)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平均速度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刘翔的平均速度是 ,奥利弗的平均速度是 。(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参考答案:(1)地面 (2)路程 (3)时间(4)8.42 m/s 8.35 m/s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的位置而言的,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结果往往不同。4.相对静止:如果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即: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即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
    【典例1】(2013·武汉中考)“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思路导引】【精讲精析】选C。本题考查物体的相对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间有位置变化就是发生了相对运动,没有位置变化就是相对静止。“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两者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静止,它们与地球间有位置变化,相对于地球来说是运动的。
    【方法归纳】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判断
    【变式训练】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同步卫星与地球是相对静止的
    【解析】选D。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A错;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卡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B错;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以其中一辆赛车为参照物,另一辆赛车相对于被选为参照物的赛车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错;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对。
    1.选:(1)被测长度应该小于刻度尺的量程即最大测量值。(2)根据实际测量对精确度的要求,选取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2.放:(1)对齐零刻度线,当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对齐任一整刻度线。(2)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对齐或平行。(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例如:较厚的木制刻度尺可以立起后贴在被测物体上。
    3.估测方法:(1)目测:根据自己心中的“刻度尺”,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体的长度。(2)自制“刻度尺”测量:利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身边的某件物品作为“尺”去测量,如“一拃”“一步”等。
    【拓展延伸】特殊长度的测量当待测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实现间接测量。选择设计测量方案时应遵循简便易行、误差越小越好的原则。1.累积法(也叫测多求少法):在待测物体的长度很小,而测量用的刻度尺精确度又不够时,可以先测出若干个和它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除以这些物体的个数,就得到待测物体的长度。
    2.以直代曲法(也叫化曲为直法):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可以先量出一小段直线的距离,然后看一下曲线一共有多少段这样的直线,即可计算出曲线的长度。3.滚轮法(也叫以轮代尺法):测量曲线长度时,用一个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再测出滚轮的周长,然后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圈数,即可算出曲线的长度。
    4.平移法(也叫化暗为明法):有些待测的长度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可借助其他工具把待测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例如,要测硬币的直径,就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典例2】(2012·盐城中考)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思路导引】明确使用刻度尺的四个要求:
    【精讲精析】选C。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有刻度的一边要跟被测物体紧贴,这样便于准确读数;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不能歪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A、D选项没有将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且D项读数时视线没有垂直刻度线。B选项没有将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故选C。
    【方法归纳】(1)“读数”方法:
    (2)“估读”的方法: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把“最小刻度值”平均分成10份,估计物体的边缘位于“十分之几”,就估读为“几”。如果物体边缘正好与刻度线对齐,应该估读为“0”。
    【变式训练】(2012·福州中考)如图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cm。【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物体的长度等于物体末端的刻度与始端刻度之差,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木块的长度是1.46 cm,合理即可。答案:1.46(1.45~1.47)
    (2011·怀化中考)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在一支铅笔上紧密地单层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
    【解析】先测出总长度再除以缠绕的圈数,然后就得到每一圈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即为最小两刻度之间的距离,通过观察知本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进行估读,总长约为2.35 cm,总圈数为40圈,所以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导线的直径约为0.59 mm。答案:1 2.35(合理即可) 0.59(合理即可)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快;(3)在时间和路程都不同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比较速度。
    2.速度的计算:(1)求速度:(2)求路程:s=vt;(3)求时间: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速度的大小恒定不变,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反映它运动的快慢。
    4.平均速度:(1)含义:平均速度是指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并不表示物体每一时刻的速度。同一物体在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能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平均速度是该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并不是“速度的平均值”。(2)计算方法:
    【典例3】(2013·泰安中考)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思路导引】解答本题需抓住以下两个关键点:(1)所用时间为始末时间之差。(2)火车通过桥梁时通过的路程为桥梁和火车总长。
    【精讲精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速度的计算。(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为16:30-7:30=9 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2)列车通过桥梁的行驶速度v2=144 km/h=40 m/s,火车过桥时通过的路程为火车长度s1与桥梁长度s2之和,即s1+s2=v2t2,则火车的长度是s1=v2t2-s2=40 m/s×25 s-400 m=600 m。答案:(1)100 km/h (2)600 m
    【失误档案】解答此类问题,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s、t、v三个物理量不是针对同一个研究对象的同一时段。(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不统一。(3)计算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书写混乱。
    【变式训练】(2013·宜宾中考)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A.126 km/h B.70 km/hC.52.5 km/h D.30 km/h【解析】选D。总路程s=105 km,总时间t=2 h+1.5 h=3.5 h,故
    1.s -t图像解读:
    (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该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2.v -t图像解读:(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如图所示,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一条水平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表示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典例4】(双选)(2013·潍坊中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s乙,所以v甲>v乙,故A选项正确;在15~20 s内,甲物体的路程不变,所以甲物体没有运动,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选项错误;由题图可知,两物体在路程都是100 m时相遇,此时所用的时间都是15 s,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方法归纳】做图像题的方法
    【变式训练】(2012·泉州中考)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 -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 -t图像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s -t、v -t图像的分析。分析图甲即某物体运动的s -t图像,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速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速度是定值。A图像是一个错误图像,其描述的运动不存在;C、D所描述的运动,其速度都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B图像的速度是定值,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故选B。
    (2011·湖州中考)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体运动图像的分析。由题图可知,在8:27突然减速,说明此时紧急刹车,A对;在8:23~8:27这段时间内车的速度保持60 km/h不变,而且是8:20~8:30这段时间内的最大速度,所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 km/h,所以B、C对,D错。
    1.实验原理:_____。 2.实验设计与步骤:(1)用_______测量路程。(2)用_____测量时间。
    (3)分别测量出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整个路程的距离及对应的时间。①前半段路程: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达_________时需要的时间t1。②整个路程:重新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录小车到达斜面_____时需要的时间t2。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 (2)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 (3)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____。 (4)结论:小车做_____运动,并且速度越来越___。
    4.问题探究:(1)在实验中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提示: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所测时间的误差就越大,严重影响实验结果。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可能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而不会运动。
    (2)怎样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提示: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量”,最后才正式测量。(3)怎样测量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提示:第一次测出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第二次测出小车通过全程需要的时间,两次时间的差就是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易错警示】平均速度的理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所以求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时,不能把小车前、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值当作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的路程除以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
    【典例】(2011·江西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1)根据乙、丙两处小车的位置,可以读出两位置的距离是64 cm,根据甲、丙两处小车的位置,可以读出两位置的距离是90 cm;根据甲、乙两个位置上的数字钟的数字可以读出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2 s,同样可以读出或算出小车在甲、丙之间所用的时间为6 s;计算表中的两个平均速度时,要用相应的路程除以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因为小车在每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都不相同,所以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64 90 2 6 13 16(2)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小车在每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都不相同。
    【延伸探究】结合典例探究以下问题:(1)同学们分析上述实验数据时,小刚和小明有下列观点:小刚:小车前半段路程(前45 cm)的平均速度等于小车由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即13 cm/s。小明:小车前半段路程(前45 cm)的平均速度等于小车由甲到丙的平均速度,即15 cm/s。你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2)要求小车前半段路程(前45 cm)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和测量的物理量)
    【解析】(1)他们两人的观点都不正确。平均速度是指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物体在不同路程(或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一定相等,物体的速度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小车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等于小车从甲到丙的平均速度。(2)要计算小车前半段路程(前45 cm)的平均速度,必须测量出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其平均速度。
    答案:(1)都不正确。因为小车做变速运动,小车在不同路段或不同时间段速度不一定相等。(2)先在斜面的刻度尺上标出其中点,然后用数字钟测量出小车从甲到中点所用的时间,最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方法平台】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两要素”(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要有一定的可研究性。(2)猜想与假设:针对所提出的物理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相关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与可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猜想与假设”要有一定的推理性和预见性,而不是盲目地胡猜瞎想。
    1.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规律方法。在探究问题时,通常用控制变量法,选项A、B、C提出的问题无法探究,选项D可以有效地控制变量。在探究石墨烯的强度与厚度的关系时,控制面积相同,在探究石墨烯的强度与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厚度相同,故选D。
    2.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这里的“静止”是指( )A.相对太阳静止 B.相对地球静止C.相对月球静止 D.相对火星静止【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所谓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指卫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改变,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即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以太阳、月球或火星为参照物,卫星都是运动的。
    3.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 D.风驰电掣【解析】选B。本题考查速度的理解。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选项B中,“一日”是单位时间,“千里”是在单位时间(一日)内通过的路程,故选B。
    4.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____cm。【解析】本题考查物体长度的测量。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测量的起点数值。本题起点为0刻度,读数时要用三角板一直角边与刻度尺边重合,移动并使另一边刚好接触叶子的右边,这时垂直于刻度尺的直角边所对应的刻度值即为叶子的长度数值。读数为2.70左右。答案:2.70(2.68~2.72)
    5.用停表测量校运动会上女子1 500 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 。【解析】本题考查停表的读数。停表的读数规则:大圈表示秒,小圈表示分,图中小圈指在第5格,大圈指在第10格,读数为5 min 10 s。答案:5 min 10 s
    6.邓琳和小明分别骑自行车从坡顶“自由”下滑,两人都感觉自己“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两人的速度究竟是不是越来越快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两人找来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和停表、刻度尺。实验时,使斜面保持适当的坡度,金属挡片分别放在斜面底端和斜面中点,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滑下,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时通过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及通过全程的速度是否变化。
    (1)由速度公式v= 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斜面每一段的_____及小球通过每一段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2)如表是他们的测量数据,请你帮他们完成表中所缺的数据。(3)由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小球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并由此可以判断:与小球运动类似的自行车从坡上“自由”滑下时,其速度如何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1)探究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速度是否变化,就要设法测出小球在每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所以应使用刻度尺测出路程,用停表(或秒表)测出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分别进行计算。
    (2)小球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是2.5 s,通过前半程所用的时间是1.5 s,因此小球通过后半程所用的时间是2.5 s-1.5 s=1 s。小球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小球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小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小球的速度是变化的,而且是越来越快。骑自行车从坡顶“自由”下滑与小球的运动是相似的,由此证明:骑自行车从坡顶“自由”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1)路程(或长度) 时间(2)(3)见解析
    7.张雨同学在“五一”期间乘车出游时在路旁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1)其中甲图表示 ,乙图表示 。(2)他又看到汽车上的速度计如图丙所示,他们的汽车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速度行驶,汽车到达南京还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理解。(1)“70”是限速标志,表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70 km/h;“180”是路程远近的标志,表示此处距南京还有180 km。(2)汽车上的速度计显示为60 km/h,所以不超速, 根据速度公式 变形可得 答案:(1)行驶速度不能超过70 km/h 距南京还有180 km(2)不超速 3 h
    1.(2012·岳阳中考)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几个环节。小明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为圆柱或四棱柱,他想了解支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环节( )A.提出问题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分析与论证
    【解析】选A。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小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这一环节。
    2.(2013·遂宁中考)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小红背着的书包B.迎面走来的行人C.从身边驶过的汽车D.路旁的树木
    【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小红骑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间的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她和背着的书包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迎面走来的行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驶过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
    【规律总结】(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但参照物不是真正静止不动,因为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若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那么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3.(2013·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保持不变的一种运动形式。A图中在相等时间间隔里,香香同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她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B图中香香同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间隔的距离相等,所以香香同学可能做匀速运动,故B正确。C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间隔的距离越来越大,她可能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D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间隔的距离越来越小,她可能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4.(2013·烟台中考)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由题图甲可知,汽车的速度v=80 km/h。由甲、乙两里程表可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13 601 km-13 561 km=40 k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答案:80 km/h 80 km/h
    【误区警示】(1)公式中s、v、t必须具有对应性,即三个量必须针对同一研究对象在同一运动时段的运动,切忌“张冠李戴”。(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配套统一。
    5.(2013·北京中考)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当t=3 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 m/s。
    【解析】由于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车的速度是固定的,根据图像和速度计算公式可知,甲车的速度v甲==30 m/s,乙车的速度v乙= =10 m/s,故v甲-v乙=20 m/s,因此二者之差为20 m/s。答案:20
    6.(2012·江西中考)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
    【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分度值是一小格的刻度,A刻度尺分度值是1mm,B刻度尺分度值是2mm,故A刻度尺更精确;在测量过程中,要用零刻度线或较清晰的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并让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长度,故A刻度尺放置正确。答案:A A
    7.(2012·湘潭中考)一小球以一定的速度从A点冲上斜面,用照相机每隔0.5 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1)小球从A点冲向E点的过程中,速度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2)小球在A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相关课件

    沪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这是一份沪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刻度尺,分度值,真实值,取平均值,min,h7min,机械停表,运动快慢,变速直线,使斜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这是一份沪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最大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专题三综合计算课件沪科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专题三综合计算课件沪科版,共6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