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80个易错考点考前集训课件沪科版
展开80个易错考点考前集训
错误认识1:声波和电磁波一样,也能在真空中传播。纠错: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4个易错考点
【训练1】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C.真空带 D.绝缘物质【解析】选C。超声波也是声波,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人们可以利用真空带来抵御超声波武器。
错误认识2: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纠错: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声音的频率在20~20 000Hz之间;(2)声源与人耳之间有传声的介质;(3)有正常的听觉系统。
【训练2】苍蝇飞行时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发觉飞行中的蝴蝶?【解析】因为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苍蝇发出的声音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所以人听得到,而蝴蝶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听不到。答案:见解析
错误认识3:测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用公式s=vt即可计算海底深度。纠错: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需要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需要测出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则海底的深度s=vt′= 注意t′=
【训练3】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我方潜艇的声呐系统发现前方有一不明潜艇,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间隔4s,则两潜水艇相距 m。【解析】根据题意,超声波从我方潜艇发出到达不明潜艇的时间为t= ×4s=2s,那么两潜艇的距离为s=vt=1 500m/s×2s=3 000m。答案:3 000
错误认识4:音调和响度是一回事。纠错:音调和响度都是声音的特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训练4】老牛叫声和蚊子叫声相比,老牛叫声的响度_______(选填“大”或“小”),音调 (选填“高”或“低”)。【解析】老牛叫声:①响、传得远,即响度大;②粗、闷,即音调低。蚊子叫声:①小、只有在近处才能听到,即响度小;②尖、细,即音调高。答案:大 低
错误认识5:悦耳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纠错: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训练5】下列声音不属于噪声的是( )A.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B.城市里的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C.深夜楼上传来的钢琴声D.自习课的喧哗声【解析】选A。A项中声音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不属于噪声;B项中声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C项中声音影响邻居休息;D项中声音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故都属于噪声。
错误认识6:只要是在同种介质中,光就沿直线传播。纠错: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若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其路径会发生偏折。
【训练6】如图是海市蜃楼形成原因的示意图,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了 现象,人眼睛看到的景物实际是 ,它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解析】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疏密不均匀的空气层时,其传播路径发生偏折;折射后光线进入人眼后,人由于错觉始终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看到比物体实际位置高一些的虚像。答案:折射 景物的虚像
错误认识7:漫反射是乱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纠错: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和镜面反射一样,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训练7】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A.不反射光 B.能折射光C.发生漫反射 D.发生镜面发射【解析】选C。投影屏幕表面粗糙,是为了让光线射到上面发生漫反射,使光线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让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错误认识8: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纠错: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大小无关。感觉“物远像小”是观察像的视角变小的缘故。
【训练8】某同学从平面镜前2.5m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A.远离平面镜 B.变大了C.大小不变 D.变小了【解析】选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该同学的大小不会改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该同学的像的大小也不变。
错误认识9:作光路图时,所有的线条都要画为实线。纠错:作光路图时,光线、实像都用实线来画,光线的延长线、法线、虚像都用虚线来画;并且画光线时要加箭头。
【训练9】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确定B点的像B′点;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像点,确定进入小红眼中的反射光线及入射点;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
错误认识10:光从透明体斜射入空气中时只发生折射,不发生反射。纠错:光从透明体斜射入空气中时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
【训练10】如图所示,AO是一条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线,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析】先画出法线,这是一条过O点垂直于界面的直线;在法线的下侧界面上,依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在空气中法线的下侧,依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
错误认识11:“影”“像”成因相同,二者无区别。纠错:有些“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些“影”是光的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像”。
【训练11】“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皮影”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C.“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解析】选A。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做游戏时手挡住了光的传播,在墙壁上形成了黑暗区域,这就是“手影”。“皮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以水面为镜面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的结果;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是光的折射的结果。
错误认识12: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纠错:有些虚像是等大的,如平面镜成像;有些实像是等大或放大的,如小孔成像或凸透镜成像。
【训练12】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C.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D.实像一定可以用光屏承接
【解析】选C。凸透镜成实像时,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这取决于物距的大小,故A说法正确;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故不能用光屏承接,B说法正确;无论是平面镜成的虚像还是凸透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不会出现倒立的像,C说法错误;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故可以用光屏来承接,D说法正确。
错误认识13:照相时,要使像变大些,应使照相机远离人。纠错:照相机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是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像距是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物近像远大”可知,要使像变大些,应使“物”变近些,同时增大像距。
【训练13】(多选)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版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版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解析】选A、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A对;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制成的,B错,D对;要使底版的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即镜头前伸,同时缩小物距,C错。
错误认识1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过焦点。纠错: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将远离主光轴,其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训练14】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解析】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其反向延长线经过同侧的虚焦点。答案:如图所示
错误认识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改变。纠错: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始终不变,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29个易错考点
【训练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36m的路程,则它在前2s内的速度是( )A.4.5m/s B.9m/sC.18m/s D.无法确定【解析】选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任何时间内,速度大小不变,前4s的速度 故它在前2s内的速度是9m/s,它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故B对。
错误认识2: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纠错: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包含中间静止的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训练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C.6.75m/s D.7.5m/s【解析】选B。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晓燕百米赛跑中平均速度为 故B选项正确,它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错误认识3: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始终恒定不变。纠错:(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2)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但与物体的温度、状态有关。特别是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都有关。
【训练3】杯中的蜡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蜡的质量 ,蜡的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状态无关,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质量不变,体积减小,由ρ= 可知密度变大。答案:不变 变大
错误认识4:称量物体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纠错:天平平衡后,只可以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不可以再移动平衡螺母。
【训练4】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
【解析】选D。本题考查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托盘天平使用过程中有两次平衡,一次是称量之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称量过程中放上物体后通过增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由于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说明砝码的质量较小,应向右调节游码,故D选项正确。
错误认识5:天平读数时游码以右侧或中间为标准。纠错: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训练5】小明用天平测了一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鸡蛋的质量是 g。【解析】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天平上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示数的和。本题中砝码质量为60g,游码的示数为2.4g,所以鸡蛋的质量为62.4g。答案:62.4
错误认识6:同一物体重力大小始终不变。纠错: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在同一纬度位置,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训练6】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解析】选B。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属性,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100g的方便面到“葛利斯581d”上测量质量依然是100g,但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吸引而形成的,因引力变为原来的二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变为原来的二倍,为2N。
错误认识7: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纠错: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
【训练7】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解析】选C。本题考查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故选C。
错误认识8: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且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纠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它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有时摩擦力是物体运动的动力。
【训练8】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选B。由题意知,该同学沿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那么他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知,他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f=G=490N,方向竖直向上。
错误认识9:运动的物体受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纠错: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作用,关键是看它与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若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受摩擦力,否则不受摩擦力。
【训练9】物体在木板小车上,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只受重力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C.受重力和支持力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摩擦力
【解析】选C。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接触面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本题中物体与小车运动速度相同,不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间不存在摩擦力,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
错误认识10:物体运动速度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改变。纠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表面积无关。
【训练10】一木块在0.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沿拉力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把拉力增大到0.8N,仍使木块在该平面上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解析】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等于0.5N,当拉力增大到0.8N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摩擦力不变,仍为0.5N。与木块的运动状态和所受的拉力大小无关。答案:0.5 0.5
错误认识11:物体不受力就会静止,受力就会运动。纠错: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若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它也可以处于静止状态。
【训练11】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 运动。【解析】足球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作用,是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不变,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阻力 匀速直线
错误认识12:物体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纠错: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速度越大说明物体动能越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训练1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下列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A.奔驰的骏马 B.漂浮的热气球C.树枝上的小鸟 D.缓慢进站的动车【解析】选D。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和速度无关。四种物体中,动车的质量最大,其惯性最大。
错误认识13:惯性是一种力。纠错:惯性是一种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不是力。
【训练13】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时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这是因为( )A.炸弹有向前的冲力 B.炸弹有惯性C.炸弹受到惯性作用 D.惯性大于阻力的作用【解析】选B。炸弹离开飞机后受重力、空气阻力,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A错;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不能把惯性与物体受到的力进行大小比较,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故B对,C、D错。
错误认识14:合力一定比分力大。纠错:合力的大小跟分力的方向有关。对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若方向相同,则合力等于两分力之和;若方向相反,则合力等于两分力之差。
【训练14】重为G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若苹果在空中所受阻力小于G,则苹果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 )A.等于G B.等于0C.大于G D.小于G【解析】选D。设苹果竖直下落时受到的阻力为f,其方向竖直向上,而重力G的方向竖直向下,则苹果受到的合力大小F合=G-f
【训练1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的重力和它所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选D。A项中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项中的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C项中两个力方向都竖直向下,它们都不是平衡力。D项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D正确。
错误认识16:压力一定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纠错:压力与重力无因果关系,很多情况下压力的产生与重力无关。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训练16】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示意图和它对墙壁的压力示意图。【解析】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在球心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作用点是球与墙壁的接触点(在墙壁上),其方向垂直于墙壁,并指向墙内。答案:如图所示
错误认识17:压力的受力面积是施力物体的表面积。纠错:压力的受力面积不是施力物体的表面积,而是压力的作用面积,即两物体相互接触部分的面积。
【训练17】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 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B.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解析】选B。在木板移动的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始终等于木板的重力大小,故压力F′不变。由于A对桌面的压强p= A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所以p增大。
错误认识18:压力的受力面积是受力物体的表面积。纠错:压力的受力面积不是受力物体的表面积,而是压力的作用面积,即两物体相互接触部分的面积。
【训练18】如图所示的平底容器质量为0.3 kg,底面积为3×10-3 m2,内装0.6 kg的水后,测得容器中水深15 cm,若将该容器放在面积为1 m2的水平桌面中央,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Pa,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N。(忽略容器厚度,取g=10 N/kg)
【解析】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当于固体所产生的压强,压力由重力产生,F=G=(m容+m水)g=(0.3kg+0.6kg)×10N/kg=9N,p= =3×103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1.0×103 kg/m3 ×10N/ kg×0.15m×3×10-3m2=4.5N。答案:3×103 4.5
错误认识19: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多少有关。纠错:根据公式p液=ρ液gh可知,液体产生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跟液体的体积无关。液体多,密度、深度不一定大,产生的压强也就不一定大。
【训练19】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F甲 F乙;p甲 p乙。(均选填“>”“<”或“=”)【解析】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故水的重力相等;因为甲、乙都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F甲=F乙。根据公式p液=ρ液gh,因两容器都装水,液体密度ρ液相同,由题图知h甲>h乙,所以p甲>p乙。答案:= >
错误认识20: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程度等因素有关。纠错:大气压是一确定的值,它支持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下降,大气压等于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而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只与高度有关,与管子的粗细、倾斜程度等因素无关。
【训练20】做托里拆利的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A.将管倾斜B.将玻璃管变粗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解析】选D。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不变,改变玻璃管的粗细、将玻璃管稍微的倾斜、改变水银槽内水银面的高低都不能影响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才能发生变化。
错误认识21: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大。纠错: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训练21】2012年6月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突破7 000m深海。当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2m3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N;该潜水器从1 000m深处继续下潜,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解析】潜水器受到的浮力F浮=ρ海水gV排=1×103 kg/m3 ×10N/kg×2m3=2×104N;浸没后潜水器下潜的过程中,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不变,它受到的浮力不变。答案:2×104 不变
错误认识2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纠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其浮沉情况无关,关键是看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训练2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
错误认识23:密度计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纠错: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都漂浮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自身的重力。
【训练23】将适量的橡皮泥粘在铅笔的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简易密度计。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简易密度计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该简易密度计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D.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解析】选C。因为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相等;由题图知V排甲>V排乙,根据F浮=ρ液gV排可判断ρ甲<ρ乙。
错误认识24: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纠错: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画图时用垂线段表示。
【训练24】如图,工人用撬棍撬起石块,O为支点。(1)画出阻力F2的力臂L2;(2)画出工人在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
【解析】过支点O向阻力F2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阻力臂;要使动力最小,应使动力臂最长,由图知OA最长,所以OA作动力臂,过A点与OA垂直向下作垂线就得到动力F1的方向。答案:如图所示
错误认识25:使用动滑轮一定能省一半的力。纠错:在不考虑动滑轮重的情况下,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能省一半力。
【训练2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C.30N D.35N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拉力F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上的,则拉力F的力臂将不再是动滑轮的直径,而是小于直径,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G+G动)r,所以F= (G+G动),因为l<2r,F> (G+G动)= ×(50N+10N)=30N,即F>30N。
错误认识26:有力有距离就能计算功。纠错:利用公式W=Fs计算功时,F、s一定要对应。
【训练26】李阳同学用100N的力踢一个重为6N的足球,球离开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20m。在球滚动的过程中,李阳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2 000J B.600J C.120J D.0J【解析】选D。球离开脚后滚动过程中不再受脚的作用力,即脚的作用力为0,根据W=Fs知李阳同学对足球做的功为0J。
错误认识27:物体的机械效率越大,其功率也越大。纠错:机械效率与功率之间无因果关系,其一发生变化时,另一个不一定改变。
【训练27】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B.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D.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解析】选D。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根据公式W=Pt知做功不一定多,A错;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B错;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功率、机械效率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C错;功率是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D对。
错误认识28:对于同一机械来说,其机械效率是确定不变的。纠错: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是可以改变的。例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物重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粗糙程度有关。
【训练28】在某工地的施工中,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拉起45kg的重物,所用拉力是200N,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若想进一步提高效率,可以对装置采取的措施是(答一项即可) 。
【解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可增加有用功、减小额外功,方法有增加提升的物重、减小机械装置间的摩擦等。答案:75% 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
错误认识29:物体下降过程中,其重力势能一定转化为动能。纠错:物体下降过程中,其重力势能是否转化为动能还要看物体速度的变化。
【训练29】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 ,重力势能 。【解析】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此过程中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答案:不变 变小
错误认识1:人眼看到的微小颗粒是分子。纠错:分子很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人眼看到的微小颗粒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15个易错考点
【训练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桂花飘香 B.尘土满天C.烟雾缭绕 D.柳絮飞扬【解析】选A。分子很小,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人眼观察到尘土满天、烟雾缭绕、柳絮飞扬,都是宏观物体所做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C、D错;桂花飘香是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向周围扩散的结果,故选A。
错误认识2: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不能同时存在。纠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只是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
【训练2】要折断一根木棒需用一定的力,说明分子间存在 ;物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就很难再被压缩了,说明分子间存在 。【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木棒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引力起主要作用,对外表现为引力。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减小,斥力起主要作用,对外表现为斥力。答案:引力 斥力
错误认识3:“白气”是水蒸气。纠错:暖瓶口冒出的“白气”、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夏天冰棍周围的“白气”等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
【训练3】常常撒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舞台上“白雾”缭绕,用来增加演出时的气氛。关于“白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B.是干冰汽化而成C.是干冰直接升华而成D.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而成【解析】选A。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时,干冰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升华,使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错误认识4:升华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变化是固态→液态→气态。纠错:升华过程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不会变成液态。
【训练4】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蒸发 B.熔化 C.升华 D.液化【解析】选C。衣服中的水结成冰时是固态,直接变干是变成气态散发到空气中,即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所以物态变化是升华。
错误认识5:晶体温度达到熔点,一定会熔化。纠错:晶体温度达到熔点,不一定会熔化,晶体的熔化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吸热。
【训练5】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解析】选B。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把冰拿到0℃的房间里,虽然达到了熔点,但是冰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冰不能从外界吸热,故冰不再熔化。
错误认识6: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一定会沸腾。纠错: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不一定会沸腾。液体的沸腾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吸热。
【训练6】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汤将(假设汤、水的沸点相同)(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
【解析】选C。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通过热传递碗内汤的温度最终会等于水的沸点;此时碗内外汤、水的温度相同,碗内的汤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沸腾。
错误认识7:温度很低的物体,内能为零。纠错:根据分子动理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所以在温度很低时,分子仍具有动能,分子间具有势能,故温度很低的物体具有内能。
【训练7】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对话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解析】选D。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有高有低,不可能没有,故A错;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B错;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叫升华,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是存在水蒸气的,故C错D对。
错误认识8: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纠错: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因为物体内能的大小跟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
【训练8】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乙烧杯中水的内能B.丙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丁烧杯中水的内能C.甲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丙烧杯中水的内能D.丁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丙烧杯中水的内能
【解析】选D。物体具有的内能跟它的质量、温度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各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多少。从图中知,甲与乙、丙与丁的质量相同,甲与丙、乙与丁的温度相同,所以丁的内能比丙多,丁的内能比乙多,丙的内能比甲多,乙的内能比甲多,故选D。
错误认识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纠错: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
【训练9】0℃的冰熔化成0℃的水,它的质量、温度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解析】冰是晶体,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答案:增加
错误认识10: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纠错: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训练10】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C.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解析】选C。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用打气筒打气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其余选项都是内能的转移,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
错误认识11: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也增加。纠错: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它们各自的影响因素不同,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不一定增加。
【训练11】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B.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C.0℃的物体内能为零D.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增加【解析】选D。物体举得越高,只能说明它的重力势能变大了,而内能与物体的高度无关,A错;运动得越快,只能说明它的动能变大了,而内能与物体的速度无关,B错;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C错;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D正确。
错误认识12: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热量越多。纠错: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没有意义,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训练1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解析】选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都有关,温度高的物体若质量小,其内能不一定大,A错;热量是一过程量,不能说“具有”,B错;若内能少的物体温度高于内能多的物体,则内能就能从前者传给后者,C对;晶体的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D错。
错误认识13:物质的比热容是可以变化的。纠错: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质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但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训练1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大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解析】选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的变化、质量的大小均无关,所以A、B、C都错,D对。
错误认识14: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一定多;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热量,其温度变化一定小。纠错:根据Δt=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比其他物质温度变化小;根据Q吸=cmΔt,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比其他物质吸收热量多。
【训练14】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A.铜块放热,水吸热B.铜块吸热,水放热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解析】选A。由吸热公式Q吸=cm(t-t0)得t= +t0,由于m水=m铜,吸收相同的热量,c水>c铜,所以有末温t水
【训练15】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1 200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内曲轴转动 转,完成 个冲程,做功 次。【解析】飞轮转速是1 200r/min,即20r/s。曲轴与飞轮的转动是同步的,所以每秒钟内曲轴也转动20r;因为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飞轮都转动两周,有四个冲程,完成四个冲程,做功一次,据此可判断题中每秒钟完成冲程数为40、做功次数10。答案:20 40 10
错误认识1:两物体相互吸引,它们一定都带异种电荷。纠错: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它们有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其中一物体带电,能吸引另一轻小物体。
22个易错考点
【训练1】如图所示的是三个用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A、B、C的相互作用情况,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A带正电,C一定带正电B.如A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C.如B带正电,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
【解析】选D。由于A、B两小球相斥,说明A、B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故该题有两种可能:若A球带正电,即B球也带正电,由于B、C相吸,故C球有两种可能,即C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若A球带负电,即B球也带负电,由于B、C相吸,故C球也是两种可能,即C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错误认识2:若两个用电器同时工作、同时停止工作,则两用电器一定串联。纠错:若开关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可使两个用电器同时工作、同时停止工作。
【训练2】闭合和断开电路中的开关,两灯同时亮同时灭,这两个灯的连接方式(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串联、并联都不行【解析】选C。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特点。因为串联电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因此当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时,这两个灯的连接方式既可以为串联连接,也可以为并联连接。故选C。
错误认识3:若通过两个用电器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用电器一定串联;若两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并联。纠错:规格相同的两个用电器并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规格相同的两个用电器串联时,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
【训练3】某同学用电压表测得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这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C.不可能是串联 D.串联或并联都有可能【解析】选D。当两个灯泡完全相同时,在串联电路中两个灯泡分得的电压相同;而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因此两灯泡并联连接时,两端的电压也相同,故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错误认识4:只要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纠错: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2)电路是通路。
【训练4】下列关于电压和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中只要接有电源,就一定能形成电流B.只要有导线,电路中就一定会有电流C.电路两端没有电压,电路中也会有电流D.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解析】选D。电路中接有电源,若电路断开就不会形成电流,A错;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只要电路两端无电压就不会形成电流,有电流就必定有电压,B、C错,D对。
错误认识5:将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时,只要“+”“-”接线柱接对即可,可以不考虑量程的选择。纠错:将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时,量程的选择要正确。在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应选择小量程,使指针的偏转程度大,读数更精确。
【训练5】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同学的问题: ;乙同学的问题: ; 丙同学的问题: 。
【解析】图甲指针反转,说明“+”“-”接线柱接反了;图乙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电流表量程选的太大,应选0~0.6A量程;图丙电流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大量程即0~3A的量程。答案: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电流表量程选的太大了 电流表量程选的太小了
错误认识6:导体无电流时,其电阻为零。纠错: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要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不变,其阻值就不变,跟导体中的电流大小以及有无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
【训练6】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3A,则该导体的电阻是 Ω;当它两端电压减小为1V时,通过它的电流变为 A;当它两端电压为0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Ω。【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导体的电阻R= =20Ω;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当导体两端的电压U′=1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I′==0.05 A。答案:20 0.05 20
错误认识7: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只要任选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即可。纠错:为使滑动变阻器起到调节作用,应“一上一下”各选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不能同时选择金属棒两端的接线柱或电阻线圈两端的接线柱。
【训练7】小靓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她想利用图中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灯泡的亮度。(1)图中连线的一个错误是 。(2)为了使向右移动滑片P时灯泡能变亮,应将 接线柱上的导线卸下后接在C(或D)接线柱上;(3)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滑到最 (选填“左”或“右”)端。
【解析】(1)此同学选择电阻线圈两端的接线柱A、B,接入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起不到调节作用。(2)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各选一个接线柱。因为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能变亮,所以下面的接线柱一定要接B,故应把A接线柱上的导线卸下。(3)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至最大阻值处,故滑片应移到最左端。答案:(1)电阻线圈两端的接线柱A、B接入电路(2)A (3)左
错误认识8:根据公式R= 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纠错:R= 是导体电阻的计算表达式,将导体两端的电压值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值代入此表达式就可计算出导体的电阻;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时,对应的电流也发生变化,但它们的比值不变,不能单纯地从数学意义上根据R= 理解R与U、I的关系。
【训练8】由欧姆定律得到公式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大小无关【解析】选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一段导体来说,其电阻是确定不变的,与导体两端有无电压及其大小无关,与导体中有无电流及其大小无关。
错误认识9:只要知道U、I、R中的任意两个量,就能利用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式求解第三个量。纠错: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同一性、同时性、统一性”,即适用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电路,I、U、R对应于同一时刻,I、U、R对应的单位是A、V、Ω。
【训练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2的阻值为10Ω。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的读数为0.2A,电流表A的读数为0.5A。求:(1)电源电压;(2)电阻R1的阻值。
【解析】(1)通过R2的电流:I2=I-I1=0.5A-0.2A=0.3A电源电压U=U2=I2R2=0.3A×10Ω=3V(2)电阻R1的阻值或者:电路中总电阻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 可得答案:(1)3V (2)15Ω
错误认识10: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时,只要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一定增大。纠错:在串联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不变,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即 跟电流的变化无关。
【训练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 ,电压表示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故电流表示数将变大,根据U=IR可知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增大,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电源-U1,由于电源电压U电源不变,所以U2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将变小。答案:变大 变小
错误认识11:电路中的电阻个数越多,则总电阻越大。纠错:电路中串联的电阻个数越多,相当于导体的长度越大,则总电阻越大;电路中并联的电阻个数越多,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则总电阻越小。
【训练11】教室里装有多盏日光灯,每多开一盏灯,则教室电路的( )A.总电阻增大 B.总电阻减小C.总电流减小 D.总电压增大【解析】选B。因为教室里的日光灯是并联的,每多开一盏灯,相当于在并联电路中增加一条支路,支路越多,总电流会越大,总电阻会越小,而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等于220V。
错误认识12:额定功率大的用电器做功一定多、一定快。纠错: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一定做功快。用电器工作时的实际功率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实际功率和时间有关。
【训练12】(多选)有两个用电器,甲的额定功率比乙的额定功率大,则( )A.甲做功一定比乙快B.正常工作时,甲比乙做功快C.正常工作时,甲比乙做的功多D.有可能乙的实际功率比甲大【解析】选B、D。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故额定功率大的用电器,其实际功率不一定大,A错D对。正常工作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故甲用电器做功快,B对;根据W=P额t,用电器做功的多少跟额定功率和时间都有关,时间不确定,无法比较甲乙做功的多少,C错。
错误认识13:灯泡的亮暗是由它两端的电压决定,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纠错:灯泡的亮暗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
【训练13】有“220V 40W”“110V 40W”“36V 40W”三只电灯泡,当它们分别在其额定电压下发光时,会看到( )A.“220V 40W”的灯泡最亮B.“110V 40W”的灯泡最亮C.“36V 40W”的灯泡最亮D.三只灯泡一样亮【解析】选D。三盏灯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都等于各自的额定功率,即实际功率都是40W,实际功率相同,亮度相同。
错误认识14:额定功率大的灯泡一定亮。纠错: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灯泡的额定功率大,它消耗的实际功率不一定大。
【训练14】一只“220V 40W”的白炽灯甲和一只“220V 100W”的白炽灯乙串联后接入220V的电路中,则关于两灯实际亮度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灯较亮 B.乙灯较亮C.两灯亮度相同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选A。因为两灯的额定电压相同,由R= 可知,两灯的电阻R甲>R乙,即甲的电阻大;因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由P=I2R可知,电阻越大,实际功率越大,故甲的实际功率大,甲灯较亮。
错误认识15:“kW·h”与“kW”都是电功率的单位。纠错:“kW·h”是电功的单位,1kW·h=3.6×106J;“kW”是电功率的单位,1kW=1 000W。
【训练15】铭牌上标有“220V 11W”的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A,它每天正常工作2小时,那么一个月消耗 kW·h的电能(一个月按30天计算)。【解析】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0.05 A;节能灯每天正常工作2 h,一月消耗的电能W=Pt=0.011kW×2h×30=0.66kW·h。答案:0.05 0.66
错误认识16:电热是电流做功由电能转化来的,利用公式W=UIt和Q=I2Rt均能计算电热。纠错:UIt是电流所做的功,I2Rt是电热;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有I2Rt=UIt;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热是电流做功的一部分,有I2Rt
【解析】计算电动机线圈的电阻应该用纯电阻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当线圈不转动时是纯电阻电路,线圈的电阻为R==2Ω;电动机正常转动时产生的热量为Q=I2Rt=(0.3A)2×2Ω×t,消耗的电能即电流做的总功为W=UIt=6V×0.3A×t,产生的机械能为W机=W-Q,因此效率为答案:2 90%
错误认识17:电路中只要用电器不工作,则一定发生断路故障。纠错:用电器不工作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该用电器所在的电路断路,二是该用电器被短路。
【训练17】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当开关闭合时,灯L1亮,灯L2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L1断路 B.L1短路C.L2断路 D.L2短路
【解析】选D。在串联电路中灯L1亮,且电路中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故A、C不对;灯L1亮,故可能是灯L2短路,D正确。
错误认识18:去掉接地脚的三脚插头插入插孔中,家用电器仍能工作,所以接地脚是多余的。纠错:当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后,即使家用电器因火线破损与外壳接通,人体接触外壳时,电流会从接地线流向大地,也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三脚插头不能去掉接地脚。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上地”。
【训练18】如图所示,将三孔插座正确接入家庭电路。【解析】三孔插座的正确接法是: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当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上孔接地线,人体接触漏电的金属外壳用电器时,地线把人体短路,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答案:如图所示
错误认识19:电动机和发电机结构相似,原理相同。纠错:电动机工作时外部电路有电源,其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发生运动;发电机工作时外部电路有用电器,其原理是电磁感应。
【训练19】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使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成为现实,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的时代。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其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图及其应用图的是(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①探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④外部电路中有灯泡,该装置向外供电,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这是电磁感应的应用。②探究的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③外部电路中有电源,该装置相当于用电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这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发生运动的应用。
错误认识20:只要改变了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就会改变。纠错:电动机的转动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有关,二者改变其一,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改变;若二者同时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不改变。
【训练20】如图所示是直流电动机的模型,闭合开关后线圈顺时针转动。现要线圈逆时针转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只改变电流方向B.只改变电流大小C.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D.对换磁极同时改变电流方向
【解析】选A。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导体受力方向发生改变,两个因素同时改变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发生改变,故A正确,D错误; B、C两个因素只会改变导体受力的大小。
错误认识21: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纠错: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若不满足以上条件,电路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训练21】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将导体ab水平放置于蹄形磁铁的磁场中,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能使灵敏电流计 的指针发生偏转的做法是( )A.让蹄形磁铁静止,导体ab也保持静止B.让蹄形磁铁静止,导体ab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C.让导体ab静止,蹄形磁铁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D.让导体ab静止,蹄形磁铁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
【解析】选D。感应电流的产生必须符合两个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A中都保持静止,没有运动,故无电流;B中导体上下运动没有切割磁感线运动,故无电流;C中磁铁上下运动,没有切割磁感线,故无电流;D中磁铁水平方向左右运动,切割了磁感线,所以有感应电流产生。故选D。
错误认识22:不同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纠错:不同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训练22】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一种电磁波B.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hC.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时,其波长与频率成正比D.中央电视台与湖南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传播速度不同【解析】选A。光是一种电磁波,故A正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故B错;由c=λf知,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故C错;在同一介质中,电磁波的速度相同,故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专题三综合计算课件沪科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专题三综合计算课件沪科版,共60页。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十四章了解电路课件沪科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十四章了解电路课件沪科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玻璃棒,橡胶棒,头发上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重新分布,静电植绒,用电器,其他形式的,定向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九章浮力课件沪科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第九章浮力课件沪科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G-F,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向上-F向下,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ρ液gV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