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及反思
展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教学重点】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机敏的小才子——陈元方,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个聪明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是一种好品格。
3、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按其内容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大类。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4、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不(fǒu) 惭(cán)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读准字音
2、2、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根据文义读准节奏和断句。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根据注解,理解句意。
(1)与友期行(约定)
(2)太丘舍去(舍弃)
(3)去后乃至(才)
(4)门外戏(玩耍)
(5)尊君在不(同“否”)
(6)相委而去(舍弃)
(7)则是无信(信用)
(8)下车引之(拉,牵拉)
(9)入门不顾(回头看)
4、根据注解,用现代汉语复述,自己给自己讲得清楚。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5、文言知识归纳总结。
【内容见课件】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2. 你认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懂礼识义;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情感易外露。
3.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明确: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4.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惭”中,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从友人的无理行为和元方的辩驳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有礼。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5.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明确:不失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
6.“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明确: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知识链接:谦辞与敬辞
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衬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五、拓展延伸
关于诚信的名句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3.民无信不立。——孔子
4.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5.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6.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六、文章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七、课堂检测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
⑵太丘舍去( )
⑶去后乃至( )
⑷尊君在不( )( )
⑸待君久不至( )
⑹相委而去( )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
⑼元方入门不顾( )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辞有: ③④⑥⑦⑨
谦辞有: ①②⑤⑧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4.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章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元方是从“无信”“无理”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C.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聪颖仁慧、知书达礼的孩子。
D.文章的结尾,通过“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设计,教学互动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出示学习任务,朗读活动,辨析活动,品评活动,品文活动,评论活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朗读感知,乐聊故事,表演人物,巧知字词,问题讨论,挖掘主旨,评价延伸,解读文化,齐读课文,余音绕梁,布置作业PPT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