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7)六年级上册2 铁钉生锈教学设计
展开2.铁钉生锈
【教学内容】
钢铁生锈是一个普遍现象,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1/4被锈“吃掉”。不仅如此,还会因为设备锈蚀,引起停工停产,产品质量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铁生锈的原因及防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让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过程,明白铁钉生锈的原因,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以铁钉为引子,让学生用眼看手摸的方法,初步认识铁锈在颜色、光滑度、软硬等方面的特征,知道铁锈是红褐色、比较松软、容易脱落的一种物质。其次,引导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生锈的铁制品,从而了解生锈现象广泛存在及生锈与铁制品所处的环境有关。第二部分,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教材提供了用锤子敲、用砂纸磨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铁锈与铁的不同,从而确定它们不是同一物质。第三部分,运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铁生锈的原因。这部分内容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第二个活动是做铁锈生成实验。教材提供了范例,意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即从提出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开始,到作出假设“铁在水里容易生锈”,然后制定实验方案,在观察现象和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铁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这个活动非常重要,它不仅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更重要的是落实本单元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第四部分,教材提供五幅图片,介绍各种防锈方法及蕴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理解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能够理解生产生活中各种防锈方法及其原理,愿意将防锈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在方案设计和修改的过程中,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积极反思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长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坚持长时间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量筒、大烧杯、试管夹、细铁丝。
[学生]铁钉、生锈铁钉、锤子、砂纸、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蜡烛的变化,知道蜡烛在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铁钉生锈后的变化。
2.板书课题:2.铁钉生锈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铁钉是我们常见的一样东西。铁钉很容易生锈。
2.教师相机出事几根生锈的铁钉,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铁钉上的锈,看一看铁钉上的绣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非常松软。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层粉末状的红褐色,用手一摸,这些红褐色的铁锈就会粘到手上。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除了铁钉上的锈之外,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生了锈的铁制品?
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4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些插图,想一想这些图中的什么东西生锈了?
预设:
图片1中的斧头生锈了。
图片2中的铁栏杆生锈了。
图片3中的自行车的轮毂生锈了.
图片4中的铁锁生锈了。
5.学生再列举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生锈的铁制品。
预设:
铁锅、铁锹、破旧机器、报废的汽车、河道中的铁管、沉没的船只等。
6.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生锈的铁制品,学生看一看,了解更多的生锈的铁制品。
活动二:研究铁锈与铁的不同
1.教师引导:铁生锈了,铁锈和铁一样吗?是同一种物质吗?如果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铁和铁锈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铁锈和铁的不同。
2.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的两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两幅插图,初步了解比较铁锈与铁不同之处的方法。
预设:
方法1:分别敲击锈铁块和铁钉,听一听铁和铁锈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之处。
方法2:用砂纸摩擦铁锈块和铁钉。
3.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区别铁锈和铁的不同之处。
4.全班交流
分别敲击铁锈块和铁钉,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分别敲击铁锈块和铁钉,发现铁锈块比较脆,容易断裂。用力敲击铁钉,铁钉除了微微变形之外,没有其他变化。
用砂纸摩擦铁锈块和铁钉,发现用砂纸摩擦铁锈块会有红褐色的粉末出现,摩擦后的铁锈块就会恢复原来的金属光泽。用砂纸摩擦铁钉,铁钉没有什么变化。
5.讨论经过刚才的比较,你认为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
预设:
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首先他们的成分不同,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的成分就是铁。
其次铁是灰色固体,铁锈是红褐色固体。
铁锈和铁除了在颜色、光泽、软硬方面的不同外,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等方面也不不同。
铁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就会生锈,铁经过化学变化就会生成铁锈。
活动三: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1.教师引导:刚刚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铁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铁锈,那么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在进行实验之前,先请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
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预设:
假设1:把铁放在水里,铁容易生锈。
假设2:把铁放在空气中,铁容易生锈。
3.出示课本第6页“探究铁钉生锈条件”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实验图片,并且认真阅读旁边的实验资料,初步了解本次探究实验的材料及方法。
全班交流
4.实验材料:铁钉、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等。
5.实验方法:
①把铁钉放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
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
6.教师指导:这三个试管中的铁钉,实验条件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预设:
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
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没有空气、只有水的环境里。
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在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里。
7.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说明:这个实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在课堂中不可能得出实验结论。因此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星期做这个实验,然后把已经产生变化的铁钉展示给学生看一看。而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实验,则要求学生回家每天坚持观察,坚持记录。
8.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盛有铁钉的三个试管,引导学生观察三个试管中的铁钉,看看铁钉生锈的情况,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预设:
第一支试管: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生锈最快,尤其是水面与空气接触的地方,红褐色锈最多。
第二支试管:在没有空气、只有水的环境里,铁钉不生锈。
第三支试管:在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里,铁钉不生锈。
9.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活动四:做铁锈生成实验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把铁钉放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容易生锈。那么铁锈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
2.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及方法。
全班交流
3.所需材料:细铁丝、量筒、试管夹、烧杯、水等。
4.实验方法:
①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量筒内外的水面平齐,记下水面位置。
②每天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
说明:本次实验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需要学生坚持每天仔细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铁锈是是怎样生成的。
5.播放铁锈生成的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铁锈是怎样生成的。
预设:
一般来讲,与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铁金属便会生锈。只要我们把一块铁放在潮湿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在它上面就会慢慢形成一层铁锈。
6.为什么量筒内的水面位置会发生变化呢?
铁丝慢慢生锈,量筒内水面略有上升。因为铁丝在潮湿环境中消耗了量筒内的空气,省出的空间被烧杯里的水补充。
活动五:生活中的防锈办法
1.教师引导:既然铁在有空气和水分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铁生锈的这一原理来预防铁生锈。
2.出示课本第7页下面的5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5幅图片,想一想在这5幅图片中,人们使用什么方法防止铁生锈?你知道这些方法有什么科学原理吗?
预设:
图片1、3、4抹油、喷漆、喷釉,都是为了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达到隔绝空气和水分的目的。
图片2在铁制品表面镀上耐腐蚀的金属,达到隔绝空气和水分的目的。
图片5是改变钢铁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增强抗腐蚀能力。
3.除了我们书上列举的这5种方法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铁制品防锈的方法?
预设:
防锈方法有很多,如:
将铁锅、刀、勺、铲等晾干或擦去水分。
用橡胶或者塑料包裹在铁制品的表面来防止生锈,如:铁丝衣架或回形针用塑料包裹。缝衣针用锡纸包装。
在水管漆上沥青,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防止水管外部的锈蚀。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铁锈和铁的不同之处,知道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通过实验探究了铁钉生锈的条件,知道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容易生锈。知道人们根据铁生锈
的原理想出了很多防锈的办法,运用在生产生活中。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铁制品,了解这些铁制品的防锈办法。
【教学后记】
小学苏教版 (2017)2 铁钉生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 (2017)2 铁钉生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实验探究生锈的原因,拓展延伸,总结,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第1单元 物质的变化2 铁钉生锈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第1单元 物质的变化2 铁钉生锈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苏教版 (2017)2 铁钉生锈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苏教版 (2017)2 铁钉生锈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