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71练)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71练)Word版含答案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71练)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71练)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71练)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71练)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第171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快过年了,北方的年节比南方要隆重得多,每一辆大车上都捎带着年货。这中间,最撩人的还是那大红大绿的年画。当然,是杨柳青的年画。
    其实,和天津的杨柳青一样,苏州的桃花坞,也是年画的产地。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条街,而杨柳青则是大运河畔的一座小镇。苏州是江南名城,其文化积淀有如一幅色调古朴且花形 的软缎,几乎可以让人陷溺的。桃花坞的年画只是这幅软缎上的一个 。但杨柳青就不同了,一座弹九小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杨柳青从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年画既是它的全部行头,又是它的全部生命。这就是说,没有年画,苏州还是苏州,但杨柳青就不是杨柳青了。
    桃花坞年画那民间情调中便更多地融入了文人画的风格。中国的文人画特别是吴门画派崇尚的是一种笔意娟静的艺术趣味,这种趣味体现在年画中,就像有人说的,桃花坞年画好比江南少女用櫻桃小口品咂的梅子,越品越有味。而杨柳青地当天子脚下,宫廷画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不能不对民间有所 。宫廷的时尚是艳俗,北方人的口味亦偏好 。于是又有人说: 杨柳青年画是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越嚼越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复杂 衬托 渗透 淡妆浓抹
    B.繁复 点缀 渗透 浓墨重彩
    C.复杂 衬托 借鉴 淡妆浓抹
    D.繁复 点缀 借鉴 浓墨重彩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杨柳青的主要产业就是年画,年画是它的全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的格局,体现了中央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国内国际双循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① ,均将蕴含双维度的动态演进。其一是循环的内部变动,指向了“行稳”目标;其二是循环的整体变迁, ② 。“行稳”和“致远”两个目标的实现,将衍生出“双循环×双演进”的四条主脉,共同构建起中国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动态运行体系。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个“太空之吻”的成功,意味着继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之后,嫦娥五号实现了又ー个“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次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轨道进行航天器的无人交会对接。这项技术将成为我国探索深空的一项利器,并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风吹沙
    欧阳修
    北风吹沙千里黄,马行确荦①悲摧藏。
    当冬万物惨颜色,冰雪射日生光芒。
    一年百日风尘道,安得朱颜长美好。
    揽鞍鞭马行勿迟,酒熟花开二月时。
    [注] ①确荦:凹凸不平的石头,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句照应题目,写出了北风之大,又为下文写马行之难做了铺垫。
    B.时值寒冬,万物凋零,色彩惨淡,阳光照射下的冰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C.诗人远望前方,村落中村酿已熟,花开朵朵,于是欣喜地鞭马前行。
    D这首诗融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为一体,既情感真挚,又韵味悠长。
    7.诗歌两处写到“马”这一意象,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 , ”两句,借用落叶和江水表达诗人对于宇宙永恒,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2)《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做事往往有美好的开端,却很少能够坚持到底。
    (3)《登泰山记》中“ , ”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日观亭等待日出时看到的天边云彩出现的奇异变化。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美女
    [俄]契诃夫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蒙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下来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家具,红褐色的地板,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光天化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八十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
    “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
    “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
    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上帝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莎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莎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莎。
    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莎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熏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在大车后边不见了。
    她及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麦秸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情节复杂,波澜起伏,多角度塑造了一个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形象,从而巧妙地紧扣题目。
    B.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为故事人物提供了活动背景,交代了玛莎所处环境,从而有利于小说主旨的彰显。
    C.小说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行文,通过“叙"展现了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议”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有画龙点睛之效。
    D.“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式人物,“我”的存在既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又使叙事脉络清晰、行文流畅。
    2.小说善于通过他人的表现来塑造玛莎的“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悲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如《边城》《孔雀东南飞》《雪国》等都透露出一种“悲美”,其实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赏析。(6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使主留事。李怀光与监军阴谋矫诏诛大将,以动众心,欲代子仪。黄裳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怀光流汗服罪。于是诸将狠骄难制者,黄裳皆以子仪令易置,众不敢乱。入为待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贞元末,拜太子宾客,居韦曲。时中人欲请其地赐公主,德宗曰:“城南杜氏乡里,不可易。”迁太常卿。时王叔文用事,黄裳未尝过其门。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曰:“公始得一官,遽开口议禁中事!”黄裳怒曰:“吾受恩三朝,岂以一官见卖!”即拂衣出。皇太子总军国事,擢黄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节度使韩全义谄佞无功,因其来朝,黄裳白罢之。俄而刘辟叛,议者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唯黄裳固劝不赦,因奏罢中人监军,而专委高崇文。凡兵进退,黄裳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曰:“公不奋命者,当以澭代。”崇文惧,一死力缚贼以献。蜀平,群臣贺,宪宗目黄裳曰:“时卿之功。”始,德宗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具言:“陛下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损诸候,则天下治。”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河中、晋绛节度使,俄封邠国公。明年卒,年七十,赠司徒,谥曰宣献。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枢葬焉 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B.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C.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D.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提拔、选拔之义,在古代用于提升官职,其义同迁、拔、徙、加封等。
    B.中书,即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掌机要、发政令,隋唐时为全国政务中枢。
    C.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时期设立的军镇,“藩”有保卫之义,“镇”为军镇。
    D.谥,即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或褒或贬或同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黄裳能够明察秋毫。黄裳揭穿了李怀光和监军假托皇帝诏令诛杀大将的阴谋李怀光被质问后流汗服罪。
    B.杜黄裳深受皇帝宠爱。宦官想请求德宗把韦曲这个地方赐给公主,德宗认为这是黄裳家族的故乡,不可变动。
    C.杜黄裳富有军事才能。刘辟反叛,黄裳罢免宦官监军,委任高崇文全权指挥,自己从中指点,全都切合战机。
    D.杜黄裳能够宽以待人。黄裳生病时,医生给他用错了药,导致病情加重,他最终并没有发怒,也没责备医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于是,节度使韩全义谄佞无功,因其来朝,黄裳白罢之。(4分)


    (2) 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曰:“公不奋命者,当以澭代。”(4分)


    8.面对德宗姑息藩镇引起的后果,杜黄裳有何建议?请简要概括。(3分)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171练)
    【基础训练】
    1.B(繁复,指繁多、复杂。复杂,指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点缀,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衬托,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渗透,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借鉴,指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浓墨重彩,意思是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色彩浓重,可形容着力描写。淡妆浓抹,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2.①句中把杨柳青年画比作大红大绿的果脯,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年画的色彩以红绿为主,非常艳丽,和果脯的颜色相似。③年画具有民间情调,很受百姓欢迎,和果脯常出现在北方炕桌上,越嚼越甜有相似性。(本题4分,每条1分,答出3条可得4分)
    3.(1)原文“从头到脚”一词突出了年画对于杨柳青的重要意义。(2)原文中“行头”“生命”两个词带有拟人色彩,语言生动形象。(3)原文句式整齐,富有韵味。(本题4分,每条1分,答出3条可得4分)
    4.①无论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或:无论是哪种循环)②指向了“致远”目标(本小题4分,每句2分)
    5.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每句1分,共5分)
    6.C(“酒熟花开二月时”为虚写)
    7.(1)第一处写北风漫卷,黄沙遍地,诗人骑马行走在崎岖的路上,内心伤感悲苦,写出了羁旅漂泊之苦。(2)第二处写诗人揽鞍挥鞭,催马前行,写出了内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心,表现了诗人的旷达之感。(本题6分,每条3分,翻译正确2分,点明情感1分)
    8.(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2)有善始者实繁(答“善始者实繁”亦可) 能克终者盖寡(答“克终者盖寡”亦可)(3)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本题共6分,每空1分)
    【综合训练】
    1.A【解析】“情节复杂,波澜起伏”的表述错误,本文情节并不波澜。
    2.①通过“我”的感受,表现了“我”对玛莎之美的认可。如“我”刚见到玛莎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②“我”爷爷是个快八十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但见到玛莎时却温存地看着玛莎足有一分钟,并称赞“多好看的闺女呀”,表现了玛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美。③玛莎每次穿过麦秸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离开的时候卡尔波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以此表现玛莎之美给人留下的印象之深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①生活环境之悲美:美丽的玛莎生活在到处都是苍蝇的环境之中,“我”为玛莎的现实处境而悲伤,人与环境的巨大反差中透露出悲剧色彩。②无法复制之悲美:玛莎之美是偶然的,这是一种遗憾,“我”为这种美的无法复制而悲伤,主观与客观的巨大反差中透露出悲剧色彩。③不能永恒之悲美:玛莎之美是罕见的美,不能永恒,“我”为这种美的不能永恒而悲伤,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透露出悲剧色彩。④难以追求之悲美:玛莎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完美、一种极致、一种理想,“我”可能永远是陌生人,“我”为这种完美与极致难以通过追求得到而感到遗憾,理想、追求与获得的巨大反差中透露出悲剧色彩。(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4.D(正确标点为: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5.A(迁,为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左迁为贬职,右迁为升职。徙,为调动官职。)
    6.C (“奏罢中人监军”,杜黄裳自己没有罢免官吏的权力,是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监军)
    7.(1)在这时,节度使韩全义谄媚奸邪,没有功劳,趁他回京朝见皇帝,杜黄裳报告皇帝罢免了他。(本小题4分,关键点为“谄佞”“因”“白”“罢”)
    (2)高崇文一向害怕刘澭,杜黄裳派人对他说:“如果你不奋勇效命,就用刘澭来代替你!”(本小题4分,关键点“素”“惮”“奋”“代”)
    8.①以贞元年间的弊病做鉴诫。②整肃法律制度。③削弱诸侯实力。(本题3分,1点1分,引用原文亦可)
    参考译文: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府万年县人。先中进士,又考中宏辞科。郭子仪征召他到朔方节度使府当辅助官。郭子仪回京朝见皇帝,派他主持留后事务。李怀光与监军阴谋假托皇帝诏书杀大将,以此动摇军心,想取代郭子仪的职位。黄裳得到诏书,认出那是假的,用它质问怀光,怀光吓得流汗,承认犯了罪。当时诸将中凶狠骄横难管制的将领,黄裳都以郭子仪的命令调动职务,安排到别的地方,士兵不敢骚乱。黄裳回朝任侍御史,因为裴延龄不喜欢他,十年没有升官。贞元末年,任命为太子宾客,住在韦曲。当时宦官想请求皇帝把韦曲的田地赐给公主,德宗皇帝说:“城南是杜氏家族的故乡,不能动。”升太常卿。这时王叔文当权,杜黄裳不曾拜访他的家门。女婿韦执宜辅佐朝政,杜黄裳劝说他们请太子代行处理国政,韦执宜说:“您才升了官,就开口谈论皇宫中的事。”杜黄裳生气地说:“我受三朝的恩惠,怎么会为了一个官职就把自己卖了!”立即拂袖而去。皇太子统管国家军政大权,升杜黄裳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这时,节度使韩全义谄媚奸邪没有功劳,趁他回京朝见皇帝,杜黄裳报告皇帝罢免了他。不久刘辟反叛,谏议官认为刘辟占据了险要,征讨他有人会制造事端,只有黄裳坚持劝说皇帝不赦免他,趁机上奏要求罢免宦官监军,委任高崇文负专责指挥。凡是军队的进攻退守,杜黄裳亲自居中指点授计,没有不切合战机的。高崇文一向怕刘澭,黄裳派人对他说:“如果你不奋勇效命,就用刘澭代替你!”高崇文害怕,尽全力拼死作战,活捉了叛贼刘辟,献俘朝廷。四川叛乱平定了,群臣向皇帝祝贺,宪宗皇帝看着杜黄裳说:“这是你的功劳。”当初,德宗姑息藩镇,每当藩镇统帅死了,就派宦官到他军中探听,看将士想立谁当统帅,所以大将拿出自己的金银珠宝巴结宦官,用这手段求官当节度使,德宗皇帝的晚年,这现象更加厉害,藩镇的长官没有谁是由朝官担任的。杜黄裳常利用空闲时向皇帝建议:“陛下应该以贞元年间的弊病做鉴诫,整肃法律制度,削弱诸侯,天下就会太平。”元和二年,杜黄裳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担任河中、晋绛节度使,不久被封为邠国公。第二年去世,七十岁,被追赠为司徒,赐谥号为宣献。杜黄裳通达机变,有辅佐帝王的远大谋略。性情淡雅,不曾得罪人。当初不被韦执宜尊敬,到韦执宜失败,全力营救;韦执宜死后,上表朝廷请求把他的灵柩运回安葬。他曾经生病,医生用错了药,病加重,他始终不生气,不责怪医生。

    相关试卷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91练)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91练)Word版含答案,共13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85练)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85练)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76练)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76练)Word版含答案,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