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10 苏武传 课件(共70页)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86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10 苏武传 课件(共70页)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86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10 苏武传 课件(共70页)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86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10 苏武传 课件(共70页)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861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10 苏武传 课件(共70页)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861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10 苏武传 课件(共70页)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861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10 苏武传 课件(共70页)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861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单元 10 苏武传 课件(共70页)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861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示范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读准字音,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思维导图,文章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归纳整理常见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2.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3.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他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他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他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朝自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历经惠帝、高后、文帝、景帝,几十年间始终面临着匈奴的威胁,但是国家还需要积累实力,便一直隐忍不发。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尤其是文帝、景帝在位的约四十年里,国家日益发展富强起来。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发起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匈奴作为一个流窜于塞北大漠的野蛮部落,生产极其落后,要靠互相兼并、抢掠、侵略获取财富来补充他们的需要,因而人人好战。汉朝则与此相反,对匈奴发动战争,从财物上考量实际就是得不偿失。每一次军事行动,都要拿出大量的军费,这对国家的财政造成极大的压力,势必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以在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这便构成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
《汉 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全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其中,8表和10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班昭和马续补写的。
6.文言句式(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非汉所望也。(判断句,“也”表判断)(3)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4)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省略句,省略介词“与”的宾语“之”)(5)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6)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句)(7)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8)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9)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10)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定语后置)(12)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苏武传》集中叙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经千辛万苦而不辱使命的事迹,表现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赞扬了他忠贞不渝、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节,再现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任务一 把握文章内容1.文章以精彩的笔墨写了匈奴的招降和苏武的坚贞,匈奴的招降有几次?各运用什么方法?结果如何?点拨有三次。第一次匈奴让卫律劝降,被苏武斥退;第二次用艰苦的环境折磨,苏武卧冰餐雪,持节不改;第三次让李陵劝降,遭苏武驳斥。
2.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有什么不同?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点拨卫律的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李陵的劝降:攻心为上,他以朋友的身份推心置腹,处处为苏武着想,又辅之以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说服力。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点拨面对不可一世的卫律,苏武正气凛然、怒目呵斥,措辞坚决,与对方进行激烈的斗争。而面对李陵时,苏武一方面有悲在心,为故友感到惋惜,措辞较柔和;另一方面坚持心中的原则,在投降问题上说话斩钉截铁、毫不退让。
任务二 分析写人手法4.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窖、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点拨不矛盾,也不会影响苏武的形象。两度欲引刀自决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
5.卫律、李陵同是汉朝的叛徒,他们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不同?点拨卫律:卖国求荣,傲慢无礼,阴险狡诈。李陵: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坚定。6.本文塑造了苏武怎样的形象?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点拨苏武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忠贞不贰,长达十九年守节不移,表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1.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来塑造苏武这一形象的?提示文中有与张胜的对比、与卫律的对比、与李陵的对比,注意这些对比角度不同。
点拨①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对比。张胜因谋反事发,在虞常被斩后心惊“请降”,作为副使,张胜置两国关系于不顾,表现出胆怯与软弱。两相对比,更见苏武以死保全气节、镇定无畏的使臣风度和高贵品质。②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对比。卫律先是以言相逼,理屈词穷后举剑威胁,威逼不成,又转而以利诱来劝降;卫律恬不知耻的现身说法不能奏效,又转为威胁。卫律的骄横无耻、色厉内荏,苏武的坚定镇静、深明大义,使忠奸之别如同冰炭不能相容。③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对比。李陵诚心相待,情理俱在,苏武却置家人命运和个人恩怨于度外,表明自己的忠贞不贰,终使李陵自责。在与李陵“喟然叹”“泣下霑衿”的对比中,更见苏武胸襟之广、信念之坚。
2.什么是忠诚?忠诚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做无谓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点拨观点一:苏武的忠诚里有一些愚忠的成分。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对其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争取的权利也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观点二:如果我们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被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方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他是把国家的和平、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苏武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这些细节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动人、高大的英雄形象,充分表现了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的爱国情操。
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典型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做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典型。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4)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5)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迁移练笔球场,一个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魅力舞台。请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对踢足球进行形象的描写,不少于200字。示例我必须接住这个球,因为我怕。我怕听见对手刺耳的嘲笑,怕看见对手讥讽的目光,但我更怕队友们悲伤的长叹和失望的目光。“我一定要接住它!”一团信念之火在我体内燃起。我深吸了一口气,弓着腰,目光聚焦在黑白相间的足球上。只见王博文高抬起腿,“砰——”球像一颗流星,更像一个狞笑着的恶魔,冲着球门飞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足球,朝着球来的方向腾空跃起,双手伸向足球,就像老鹰伸出利爪,去抓捕猎物。我牢牢地抱住了它。在这一瞬间,我听见队友们热烈的欢呼声。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考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将文化知识的考查列为独立考点,足以体现教育部命题中心对传承古代文化、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视。综观近三年的考情可以发现,主要考查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的、与理解文意有密切关系的、且出自文本的一类古代文化知识。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答案C
解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对其相关内容进行简明解释,说明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是对于商代末代国君帝辛的介绍,说他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又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考生在历史课上或其他渠道接触过帝辛其人,知道他的为人行事,判断这一介绍是否正确并不很难。B项是对武王姬发的介绍,说他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文王的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最终灭商,建立周王朝。考生也应当在历史课上或通过其他渠道听过姬发其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判断这一介绍是否正确也不很难。D项是对楚国官职“令尹”的介绍,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令尹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这一称谓在学习屈原作品时会有所涉及,考生也不应当感到陌生。至于C项的“三晋”,两次提及“韩、赵、燕”,说三家分晋,后来成为三个国家,其中的“燕”均为“魏”之误。C项的表述错误,是该题的答案。
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他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们分担劳苦。有个生了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吮吸毒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于是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太守,来抗拒秦国、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这是魏国的宝贝啊!”吴起回答说:“先前殷纣的领土,左到孟门山,右到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德政,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守,有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跟你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交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国的公主,却嫉妒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预习助读,知识积累,2古今异义,3多义词,问题研讨,软硬兼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课堂教学课件ppt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近作者,作品介绍,背景介绍,层次结构,文本研究,中心思想,艺术特色,文言知识,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预习任务单,文白对译,知识梳理,栽培提拔,确实活着,指财物,指年纪,对去世的委婉说法,要见你干什么,被侮辱后才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