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1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05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5认识人民币-01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05教案,共20页。
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后我有一个较深的体会便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与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便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理性思考。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将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我主要教学了例7。教学例7时,学生都知道买几样东西就把几样的价钱加起来。在计算买长气球(1.20元)和爱心气球(0.80元)要多少钱时,学生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异口同声说出是2元,但让他们说说是如何计算得出的,用算式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他们却只有少数能说出。这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的生活经验远远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便引导学生1元2角就是12角,从而懂得计算是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并且结果要保证符合日常生活实际。如结果不应该写成20角,而应该是2元。所以我把这一转化过程板书于黑板:1元2角+8角
=12角+8角
=20角
=2元
又引导学生另一种思考方法,加法计算时可以把单位统一的先加起来,2角+8角=10角=1元,所以1元2角+8角=1元+1元=2元。本想人民币之间的转换学生较多练习,比较熟悉,学生应该会迎刃而解。可是结果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学生,发现学生在这种递等式里人民币间的转换一下子绕不过弯来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学生对这种递等式都不熟悉,故在列式的时候不是缺写数字就是少写一个单位,出现错误。可见此次教学不够灵活,应事先估计好,在教学时适时渗透写递等式需注意的几点。
等教学例8后我想如果设计一次“购买游戏”,效果可能比较好,让学生当顾客或售货员,可以激发他们“付钱”、“找钱”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细化算理,巩固算法。
教学的过程中,我尽管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孩子们对这部分知识学起来仍很困难。由于教学内容较开放,学生思维探究空间较大,特别是中下等生,感到无力下手,思考不着边际。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则又要考虑教师扶得过多,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我今后的工作中值得思考与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