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力目标】: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举例说明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之福、地球家园之福,懂得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识目标】: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理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难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课时安排 (2节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一系列的风景照片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入新课,了解我们的本课学习的内容
自主学习的内容:
1. 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3
★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P85
4.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青少年应怎样做?
由塞罕坝的故事引入知识的学习
生态文明发展的典范------塞罕坝
提问:
1.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
2. 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塞罕坝的巨变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得出结论:
知识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p81-82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塞罕坝的“重生”
生态恢复
昔日的漫天黄沙、穷山恶水,如今的满目苍翠、绿水青山,塞罕坝上生态逆转,美丽高岭失而复得。
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生态环境的变迁,印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则:“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得出结论:
知识2、如何实现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3-84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理念)
塞罕坝的“发展”
(1)减少木材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使得曾经占林场总收入90%的木材产业不再是唯一的支柱。从2012年开始,塞罕坝“自断一臂”,大幅压缩木材砍伐量,将以往每年的正常木材砍伐量从15万立方米调减至9.4万立方米。木材产业收入占营林收入的比重从66.3%骤降到40%。这一串加减法,让塞罕坝迅速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2)发展绿色产业: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塞罕坝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一年的门票收入可达4000多万元。在林场的中心地带,当地旅游业经营户卢超的“小超农家院”已经开了7年了。这些天他抓紧采购各种山野菜、牛羊肉等坝上特色食材,为开始到来的旅游旺季多做些准备。
(3)绿色产业促进木材产业:精选引进树种、改进传统育苗法、优化种植方法……在1964年早春背水一战的马蹄坑大会战中,全光育苗法、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技术等科学有效的育苗、植树方法得以全面检验并获成功,516亩人工栽植的树苗次年成活率达到91%,开创了中国高寒地区栽植落叶松的成功先例,也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
(4)绿色产业带来经济效益:塞罕坝百万亩林海,阻沙涵水带来巨大生态效益,也带来显著经济效益。近十年,塞罕坝与建场之初的十年相比,年均无霜期增加14.6天,年均降水量增加66.3毫米,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负责人表示,首批森林碳汇项目计入期为30年,其间预计产生净碳汇量470多万吨。按碳汇交易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塞罕坝林场首批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全部完成交易后,可以给塞罕坝林场带来上亿元的收入。
思考:(1)塞罕坝的人们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
(2)塞罕坝的绿色旅游业给当地人带来了什么?
知识性的概括:
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必然性)
学生思考后的结论:
知识3、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p85-87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美丽中国
得出结论:
知识4、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青少年应怎样做? 补充在p88
①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②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③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如:不乱扔垃圾;节约水电;循环利用生活物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绿色出行,多骑自行车等。
④善于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⑤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⑥通过小发明、小制作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思考: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知识延伸:
五、课后反思: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及反思,共7页。
政治思品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共筑生命家园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