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练
展开A.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下图是中纬度地区1月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完成下列各题。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由沿海到内陆递减B.由沿海到内陆递增
C.由低纬向高纬递减D.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
C.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D.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
A.陆地高于海洋B.海洋高于陆地C.高原高于平原D.一样
5.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向南递减B.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C.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D.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读秦皇岛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约14时 B.正午12点 C.日出以前 D.子夜
7.这一天秦皇岛的气温日较差是
A.11.5℃ B.9℃ C.10.5℃ D.66.5℃
8.下列对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叙述,与这一天秦皇岛所处季节不相符合的是
A.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B.学生放暑假
C.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 D.校组织春游
依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及图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9.若图中等温线分布状况是因地形原因而形成,则有关甲、乙两坡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迎风坡——坡度陡 B.甲——背风坡——坡度缓
C.乙——背风坡——坡度陡 D.乙——迎风坡——坡度缓
10.丙点温度值可能是( )
A.9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1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
A.一月B.二月
C.七月D.八月
13.一日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 )
A.气温日较差 B.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
泉州的小宇将6月5日至8日的天气和气温状况记录在图中,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14.小宇最有可能看到电闪雷鸣的是
A.5日B.6日C.7日D.8日
15.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6月5日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A.5℃B.10℃C.15℃D.20℃
二.综合题
1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热带地区的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上,寒带地区的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下,全球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
(2)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________(平直、弯曲),是因为北半球比南半________(陆地、海洋)面积大。
(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________洲,最寒冷的大洲是________洲。
(4)在我国旅游爱好者总结出夏季旅游避暑的三大佳径是“北上、下海、上山”。其中”北上”是指夏季旅游往北走(或到北方去),“下海”是指夏季旅游到海岛上去,“上山”是指夏季旅游到山顶上(或名山大川、大山里去)。请分别说明原因:“北上”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下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上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7.读南北美洲1月份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最低值位于________,穿过五大湖区域的等温线是________。
(2)1月份,北美洲气温的分布特点大致是________,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气温在20℃以上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
(4)A地气温明显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同纬度东部地区,原因是________。
18.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五一”假期,我国南方某校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活动地为图甲。读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图的数字式比例尺________。
(2)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________为主,河流干流流向由________流向东南,再转为由北流向________。
(3)地形部位:C________;E________。
(4)活动期间,地球运行在乙图中的位置是________段,此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
(5)若A处气温为20℃,山峰B处气温气温最低不低于 ________ ℃。
(6)如该地为我们连州地区,请简述该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7)同学们计划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C处,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8)若在D处突遇泥石流,则①②③三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
(9)简要分析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至少写2点)
参考答案
1.D2.C3.D4.B5.C6. A 7. A 8. D 9.C10.C11.C12.C13.A14.B15.B
16.【答案】 (1)20℃;10℃;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弯曲;陆地
(3)非洲;南极
(4)纬度高,气温低;受海洋影响,海岛上夏季气温低于大陆;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
【解析】解:(1)读图可知,热带地区的平均气温20ºC以上,寒带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0º以上。全球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低纬度到高纬度逐渐递减。(2)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是因为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南半球地形比较单一,以海洋为主。(3)读图可知,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4)“北上”是指夏天旅游往北走,主要原因是我国越往北纬度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下海”是指夏天旅游到海岛上去玩原因是,根据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海洋温低.所有比较凉爽。“上山是指夏手旅游到山顶上,因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17.【答案】 (1)格陵兰岛;-10℃等温线
(2)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或南高北低);纬度因素
(3)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4)高于;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气流(或西风)(和附近暖流)影响,气温偏高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最低气温是位于格陵兰岛,穿过五大湖区域的等温线是-10℃等温线。(2)1月份时,北美洲气温的分布特点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这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3)图中所示气温在20℃以上主要分布的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因此季节是南半球的夏季。(4)由图可以看出,A地的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东部地区,这是由于该地位于大陆西岸,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偏高。
18.【答案】 (1)1:800000
(2)丘陵;西北;南
(3)鞍部;山谷
(4)d;昼长夜短
(5)17
(6)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合理;C处位于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8)②
(9)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等
【解析】(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由甲图可以看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8千米,换成数字式是1:800000。(2)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区域大部分海拔是在200-500米之间,属于丘陵地形,河流干流流向先是由西北流向东南,再由北转向南。(3)由图可知,图中C是位于两座山低洼处的鞍部,E是等高线向高处凸的山谷。(4)“五一”期间地球是公转在图中d段,即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当地是昼长夜短。(5)通常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图中A处海拔在100米以下,B山峰的海拔是550米,所以当A地气温是20℃时,B处气温不会低于20℃-(5*0.6℃)=17℃。(6)连州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7)如果要在C处宿营是合理的,因为此处位于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8)如果D处发生泥石流,图中①、②、③三条路线中的②是正确的,是向泥石流运动垂直方向的上方,更安全。(9)图中城镇的形成条件有:位于平原地区,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