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1258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并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阅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气温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2.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各环节师生活动过程、内容)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
(一) 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提问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承转】天气预报中要提到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
阅读书上的图3.10,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提问:如何计算日平均气温?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是多少?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总结:日平均气温=(8时+14时+20时+2时)/4
气温日较差=最高温—最低温
举例:如早穿棉袄午穿纱所体现的就是气温日较差(也就是温差)大
【承转】举例:如早穿棉袄午穿纱所体现的就是气温日较差(也就是温差)大,在一天之中气温都有如此大的差异,就证明了气温是在时刻变化的,气温不仅有日变化还有年变化规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1和图3.12,在图上找出一天之中哪两个时候气温达到了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多少度?以及一年之中哪两个月份气温达到了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多少度
2.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总结: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2)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师强调这是北半球的某地)
(3)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
(4)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3.指导学生完成54页活动题1。
(二)气温的分布
【承转】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学生读教材图3.16,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总结:等温线是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等温线闭合处,中心气温低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是高温中心。
读图3.17观察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学生思考: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
总结:这说明除了纬度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3.提问:有一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课堂小结
等温线越密集,温差越大;等温线越稀疏,温差越小。
纬度因素: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高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课堂检测
学生一起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气温的变化,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