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训练6:构思技巧之烘云托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1114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训练6:构思技巧之烘云托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1114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训练6:构思技巧之烘云托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训练6:构思技巧之烘云托月,共1页。主要包含了要点梳理,牛刀小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要点梳理】
画家作画,常常通过渲染云彩来烘托月亮的清辉,渲染蓝天来烘托山峰的高峻,渲染草原来衬托牛羊头的生气。这种烘云托月的作画技法,运用于写作中,就叫衬托法,也称之烘托法(烘云托月法)。它通过描写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或事物作为陪衬,从而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衬托法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写作方法。
如《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初到隆中: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定,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经过询问得知“乃卧龙先生之所作也”。之后在“三顾”过程中,又先后误认路遇的崔州平和在路旁酒店中放歌笑傲的孟公威、石广元为孔明。农夫所歌的孔明诗以及他们边劳作边歌唱的悠然情状,烘托出了孔明的不慕荣利、清逸拔俗与化及乡里。而几次误认并不偶然,因为这几位误认的孔明友人,都是气质胸怀不凡、才华横溢的旷世奇才,作品也正是以这些误认的友人烘托出了主要人物诸葛孔明。
一、五种常见的衬托法
1.以景物衬托人物
一切景语都是情语。我们常常用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烘托人物的心情,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效果。透过景物描写,我们总能看到人物主体的感情世界。请看鲁迅《社戏》中的一段语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我”在双喜、阿发的帮助下,乘着八公公的航船,到赵庄去看戏,其激动、兴奋是可以想见的。这时眼中的一切景物便变得那么迷人,空气是那么清新,静止的远山仿佛在奔涌,几点渔火竟也疑作是戏台,甚至居然还听到了悠扬婉转的笛声。作者借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了人物兴奋、欢乐、急切的心情。
如果是悲凉的心情呢?则眼中的景色又是一番模样,请看: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是《故乡》中的一段话,反映出旧中国农村一派荒凉萧条的景象,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凄凉、伤感的情绪。
一般地说,明丽悦目的景色能烘托愉快欢乐的心情,而恶劣、昏暗的景色正是内心悲苦凄凉的写照。这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因为情绪像一层有色镜片,主宰着人物的主观视觉。高兴的时候,鲜花仿佛在迎你开放,小鸟仿佛在为你歌唱,白云也仿佛向你祝福,然而心情悲凉的时候,一切都失去了生气,连阳光也蒙上了阴影。
景物描写不仅可以烘托人物心情,也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以美丽景色烘托美好心灵,以壮丽的景色烘托辉煌的前途,以和煦的春风烘托热情的关怀……
一篇题为《忘不了他》的作文记叙了知识青年在农村创业的丰硕成果。文章多次描绘了果园的美丽景色:蝴蝶翩翩起舞,鲜花连成一片,芳香阵阵,景色迷人。这些描写烘托出人物美好的形象和广阔的前景。
2.以人物衬托人物
这是衬托法中最有价值,也是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为了使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更为丰富鲜明,除了用环境来衬托,还常用人物来衬托人物。正如有人说,刘备旁边有个张飞,宋江旁边有个李逵,林黛玉旁边有个薛宝钗,白娘子旁边有个小青,都是用来衬托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清代《老残游记》中有一段《明湖居听书》是运用衬托法的经典章节。小说先描写黑妞高超的演技: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了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棰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作者写黑妞其实是为了衬托白妞,小说借听众说:“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这些言语完全是以黑妞唱戏的高妙来衬托白妞的更高妙。然后小说再悉心描绘白妞的精彩演技。通过这样一番精心的衬托渲染、腾挪跌宕,白妞的形象便鲜明地突出出来了。
3.以事物衬托人物
用具有一定意义的事物来衬托人物,是衬托法中的常见形式。一般来说,这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许多作家都喜欢运用这一方法来构思散文。“物”其实是没有精神可言的,但是,既然它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人们就完全可以赋予它以人的特性。例如,给一望无边的大海赋予“胸怀宽广”的品质,给生长在戈壁滩上的沙枣树赋予“不屈不挠”的意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物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两者精神得以沟通,从而发挥衬托的作用。
一篇题为《囚鸟》的习作,小作者为了抒发“被囚”之苦,借用一只囚鸟的悲剧生动而形象地表达出来。“囚鸟”的受伤、哀鸣、企盼、无不深刻地衬托出“囚人”的痛楚:“我们住在有形的笼子里,那是钢筋水泥筑成的幢幢高楼大厦。我们更被无形的笼子所笼罩,那是种种世俗的框框。于是,我们变得过于谨慎和小心,将真实的情感隐藏。我们学会做作、自私和冷漠,不肯轻易以真心示人——实际上也往往不敢。于是,我在别人眼中是好孩子,好学生,然而在我眼中,自己什么都不是。真正的我在何处?”这真是衬托艺术的艺术魅力。
一篇题为《一片绿叶的回忆》的习作,回忆了童年时一位乡村老师的感人片段。她喜欢绿叶,爱用绿叶作书签,喜欢吟诵名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作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谦虚的。”文章把老师和绿叶交织在一起来赞美,衬托出老师的高尚美德。
4.以事情衬托事情
一篇以“牵手”为题的作文,以小时候“妈妈牵我的手”引入,详细记叙了妈妈的手温暖、温柔,奉献着深深的母爱。同时以“我牵妈妈的手”为衬托,突出了亲人间真挚情谊,并由此醒悟到“是该给妈妈暖暖手的时候了”。这句话情感真挚,平直中见奇崛,使文章的立意向纵深发展,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两次牵手的衬托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一篇题为《可笑的理想》的文章,写了两件事:外婆当年一而再再而三地逼妈妈裹小脚,因为外婆坚信女子裹了小脚,将来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而妈妈为此吃足了苦头。现在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地逼女儿学弹钢琴,因为妈妈坚信学会弹钢琴才有出息。文章以前一个“可笑的理想”衬托后一个“可笑的理想”,有力地鞭挞了当今有些家长不顾孩子兴趣、天赋,让他们个受折磨的愚蠢做法。
5.以事物衬托事物
这是采用描写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另一类事物,从而衬托主体事物的表现形式。例如杨朔的《茶花赋》,在重笔浓彩描绘茶花之前,描绘了梅花、白玉兰、迎春花,写他们的艳丽,这是为了烘托茶花,使其更艳更丽。这种衬托可以更加鲜明地突出主体事物的特征。下面请看一篇优秀习作。
一篇以“海”为题的作文,开篇描写了香山奔腾的云海,接着转入正题,写了浩瀚如烟的“书海”,表达自己求知渴望和畅游书海的心愿。作者描绘香山的云海,书写渴望“纵身跳入这茫茫云海”,其目的是为了烘托“书海”的烟波浩淼,突出对投身“书海”的强烈愿望。云海尽管神秘,然而“书海”更加新奇、精深,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这样,“书海”的博大、浩瀚和泛舟“书海”的魅力就突出出来了。
二、运用衬托法的注意点
运用衬托法,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努力寻找衬托物
运用衬托法,在确立了要表现的主体以后,必须努力寻找衬托物,选定衬托物。选择衬托物的首要标准就是主体和衬托物之间要有相似点。或者形态相似,如《海》一文中大海的浩渺无边和师大书库的浩瀚阔大;或者精神相似,如《牵手》中妈妈和“我”的牵手都是亲人间关爱体贴的骨肉情深。
一篇题为《妈妈•米兰•我》的习作把妈妈培养米兰和妈妈教育我揉合在一起来表现,紧紧抓住两者的相似点:幼小时的悉心呵护,成长中的“狠心”锻打,长大后的无情“修剪”垂枝,反复地以前者来衬托后者,巧妙穿插又步步深入,使全文显得摇曳多姿而有韵味无穷,这使它在表现同类主体的文章中卓尔不群,十分抢眼。
2.分清主次,烘托鲜明
运用衬托法,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写衬托物仅仅是作为一种“陪衬”存在。
这正如天空中的白云和月亮,作家画云目的是为了衬托明月。因此,在运用衬托法时必须处理好主次详略的关系。对表现主体形象的内容宜详写,而对衬托物则当用简笔,从而鲜明地衬托出主体事物。
一篇题为《锁》的学生习作为了突出妈妈对“我”的种种限制,作者找到了恰当的衬托物——锁,然后作者重墨浓彩叙写了妈妈对“我”的管束——不许游览、不许看电视、不许跳舞,只许读书!达到了用有形锁衬托“无形锁”的作用。尽管对有形锁的描写比较简略,但衬托的效果十分突出,形象鲜明。
把握以上两点,烘托法一定会运用得精当自如。
三、例文赏析
寻找春天(吕斌)
经过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蛰伏”,心境已懒散。朋友的疏远,同学的冷淡,学习的退步……不顺心的事一件又一件,使我没有了丝毫的激情与喜悦,惟有满怀的肃杀、灰白。于是在初春之际,忽然想出去寻找那被遗忘的温暖、记忆中的春天。
四处寻找。独步于田间小堤,微风中送过缕缕的清香——哦,那嫩嫩的、娇弱的麦苗正在悄悄地、悄悄地伸展着四肢,探着头,呼吸着。我想,这淡淡的清香也许正是春的气息吧,她已经轻飘飘地浮起于人间,正把这些沉睡了整个冬季的小苗儿唤醒,让它们全心全意地去呼吸,去吮吸。但是,春天真的已经降临人间了吗?我还是怀着一腔疑惑、一片灰白往前寻找。
我又来到清清的小河边,耳中听到阵阵鸭叫声。看,一群金黄色的小鸭子在欢乐地追逐着,嬉闹着。白云悠悠,碧水粼粼,相互映衬,仿佛水即是天,天即是水。一轮金黄色的太阳从水中冉冉升起,溅出串串金色音符,高悬于蓝天。啊,这该的确是春的痕迹吧。她带来了春的和煦、春的温情。我的心中也回荡起金色明快的旋律。
我再往前走去,怀着丝丝伤感、丝丝欢欣来到街道上寻找春天。
“嘭——”的一声传入耳中。寻声望去,在街道的拐弯处,两个相对骑车的人相撞了——车翻了,人倒了,东西散了。唉,准又是一番唇舌大战了。我转过了脸,心中那丝丝的欢欣随之东流了。
但,久久未听见争吵声。我回过头去,只见两个撞车者正一齐伸出手,将一个倒地的小女孩搀抱起来,匆匆地往这边来。而路人则聚向“现场”,又散开。拾东西、扶车,忙得纷乱,也忙得和谐。不一会儿,小女孩被两人抱进了路旁的医院。擦身而过时,我发现,那原来是个盲人小女孩。可是,在她那黯淡的面庞上却满溢着春的阳光,春的热情;泪珠儿在眼眶中转啊转的。哦,这该是贵如油的春雨吧。天空中不知何时开始飘起了细如丝,密如林的春雨来。但已不再寒冷,只是清香味更浓,更浓……
“大姐姐,这真是一个很美丽的春天,不是吗?”身旁的小男孩仰起脸对我说。
是的,一个美好的春天,一个充满了温情,充满了阳光的春天!我的心惊颤了,随即被团团暖流充满了。不再是肃杀,不再是灰白,我终于寻找到了寻觅已久的春天。冬季已经过去,春天来了!
而我又终于意识到:自然界中的春天,总是匆匆来去,成为漫长岁月中的匆匆过客,转瞬消逝;而人与人之间的春天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
我终于明白:不必去苦苦寻找,细细观察你的身边吧,你会发现春天,发现春的温情。而你,本身也是春的使者,可以用春的温暖、热情去驱散别人心中的漫长、灰色的冬季。
腊八粥(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牛刀小试】
从下面的作文题中任选一个,运用烘托手法,构思一篇作文,并完成作文提纲。
因为有爱 这样多美 花开的季节 力量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