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0989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内探究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预测】重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难点:探索比例的性质。 【课内探究案】一.知识梳理1.两条线段的比:如果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的长度分别为m,n,则m∶n就是线段a,b的比,记作a∶b=m∶n或。2. 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 ,简称比例线段,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注意,a、b、c、d必须按顺序写出)。特别的,若,则称b为a、c的比例中项。3.比例的基本性质:(1)如果,那么 .(2)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更比定理:如果(a、c都不等于0),那么 , , 。 二.典型例题例练1.(1)已知M为线段AB上一点,AM=2cm,MB=4cm,求AM:BM;(2)已知M为线段AB上一点,AM:MB=3:5,且AB=16cm,求线段AM、BM的长度。 例练2. 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1)a=4,b=6,c=5,d=10;(2)a=4cm,b=2cm ,c=1cm ,d=3cm .(精讲点拨:方法1:统一单位后,从小到大排列,若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条线段数量的比相等,则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方法2:统一单位后,从小到大排列,若第一与第四、第二与第三条线段数量的积相等,则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例练3. 若x是8和4的比例中项,则x的值为 例练4. 若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00km,那么这两地在比例尺为1:2000 000的地图上的距离是 例练5. 已知,那么、各等于多少? 例练6. x:y:z=1:2:3,且2x+y-3z=-15,则x的值为 。 例练7. 已知,求的值。 课堂练习: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A. 4cm,2cm,1cm,3cm B. 1.1cm,2.2cm,3.3cm,4.4cmC. 2.5cm,3.5cm,4.5cm,5.5cm D. 1cm,2cm,4cm,20mm已知,求。3. 已知a:b:c=2:3:4,求。 当堂巩固检测:1. 已知线段a=15cm,b=3mm,则a:b= ;2. 下列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A. 1cm,2cm,4cm,6cm B. 3cm,4cm,7cm,8cmC. 2cm,4cm,8cm,16cm D. 1cm,3cm,5cm,7cm3. 已知x:y=2:3,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A. B. C. D.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整理,加深理解概念,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四年级上册7、线段的计数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