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丹东市2020-2021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的猪纹陶钵出士于河姆渡遗址,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该文物的出土有力地佐证了河姆渡地区
A. 世界上最早饲养了猪 B. 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C. 开始出现农业定居生活 D. 家畜饲养得到一定发展
2. 精美的瓷器离不开釉,但是施釉的时候却不能施满釉,因为釉在高温时候熔融,会使器皿粘在窑里。为得到满釉的完美瓷器,匠人们想方设法的减少器皿和窑板的接触,为此产生了
A. 坯车 B. 匣钵 C. 支钉 D. 坩埚
3. 茶马古道是宋朝与西南各族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并延伸至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由此可知
A. 茶马古道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
B. 茶马古道加强了少数民族和内地的联系
C. 西南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中心
D.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辖
4. 山西平遥古城和湖南凤凰古城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两座古城代表了南北建筑两种不同的风格。据左如图和如图可知,形成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因素 B. 文化因素 C. 经济因素 D. 环境因素
5. 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出现,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这种现象反映出咖啡馆的出现
A. 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B. 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
C. 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 D. 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
6. 如表是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可知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60
114
62
52
29.5
30.4
28.4
1980
222
103
119
34.0
33.4
34.6
2000
408
129
279
408
34.0
44.2
A.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日趋均衡 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C.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缓慢增加 D. 世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缩小
7. 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到19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贫民的地方。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8. 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美国确立了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但随着“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的医改步履维艰,直到现在未有突破性进展。由此可知,美国医改的核心问题是
A. 医疗体制市场化与公益性 B. 政府支出与医保覆盖率
C.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D. 政治体制与政策连续性
9. 如表列举的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表明他们的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政治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出“众治”
“循天下之公
经济主张
工商皆本
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其他主张
将自然科学列为教育内容
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肯定人本能欲望的合理性
A. 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C. 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 D.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10. 犍陀罗艺术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佛教艺术,该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佛陀形象多是卷发高鼻的希腊男子的形象特征,如图所示。据此可说明
A. 文化交流推动了艺术发展 B. 文化交流使艺术形式趋同
C. 希腊文化丰富了佛教内涵 D. 希腊文化影响了南亚风俗
11. 澳大利亚原是一个有四十万年土著传统的地区,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经历了欧洲人一个多世纪的殖民,发展成为一个有文字的、能从事粮食生产的工业国。这一过程
A. 造成土著居民人口锐减 B. 发展了本国的原始文明
C. 促进西方资本原始积累 D. 利于多元文明平衡发展
12. 如图所示石碑是唐朝时期波斯教士景净等在长安设立的。该碑记述了景教(基督教的一支)传入中国的路线和在长安建寺度僧、宣传教义的情况。该碑
A. 体现了唐朝三教并立的局面
B. 说明大量唐朝人信奉基督教
C. 是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D. 是中国与波斯文明交往的最早证明
13. 清代学者赵翼曾对欧洲传到中国的钟表做出这样的评价:“钟能接时自鸣,表则有针随刻指十二时,皆绝技……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下列选项中能准确反映作者文化观念的有
①承认欧洲文化的优秀成果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4. 13世纪初,蒙古征服撒马尔罕(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后不久,有人看到有较多来自中国的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在一起恢复该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大量商人在此经商。这反映出蒙古西征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B. 旨在与西方国家建立经济联系
C. 未给撒马尔罕带去灾难与痛苦 D. 使元朝的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15. 一战后,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写下《欧游心影录》一书。书中一反过去人们认知的西方文明优越论,认为西方文化的功利主义等学说导致欧洲陷入权力崇拜并形成军国主义思潮,主张中国人应实事求是地评价东西文化的优劣。这说明梁启超
A. 扭转了中国社会对西方的看法
B. 反对效仿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对西方文明的认知更趋理性化
D. 对中国无产阶级态度更趋客观
16. 长沙市隆平水稻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水稻博物馆,该馆通过1200多件文物展品和丰富的多媒体设备,集中展示与水稻相关的历史文化、水稻科技以及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故事。据此可知,隆平水稻博物馆
①是展示和宣传杂交水稻的文化媒介
②有利于禾下乘凉梦想的实现
③有利于提高民众国家粮食安全意识
④佐证长沙是农耕文明的起点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明的冲击较少,即使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由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而快速被吸收同化。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已所用,大大强化了我国文化的优势,弥补了不足,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居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
围绕材料整体或局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8. 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是与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沈阳市公交发展历程表
时间
历程
1907年
日本财团大仓祖把马拉铁道引至沈阳,是沈阳市公共交通客运的先驱,共在沈阳运营18年。
1925年
奉天市政公所修筑有轨电车正式通车,8辆有轨电车全部从德国购进。
解放初
沈阳市的客运十分落后,市内仅存6条有轨电车线路和30台有轨电车。
1957年
电车线路达到7条,总长度57.6公里,营运车辆183台,其中有轨电车.143辆,无轨电车40辆。
1958年
至1958年,沈阳已有国产有轨电车170辆,居全国前列。
1975年
1951年,沈阳开始创办无轨电车运输,到1975年,无轨电车达到264辆。
1984年
全市公共交通共有线路48条,电汽车1042辆。
1990年
沈阳市公共交通联营公司成立,在国营公交空白区陆续开辟公交联营线路。
1995年
开通无人售票线路,新型中高档无人售票车和双层客车大量投入使用。
1999年
无轨电车全部退役,由“福莱西宝、黄海、沈飞、华龙”四种车型545台汽车所取代。“电改汽”使沈阳公交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2000年至今
面对日趋恶化的交通环境,沈阳市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新增公交车2250台,使全市大公交车辆达到4357台,大公交线路达到119条。
——摘编自百度文库《沈阳公交发展与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沈阳市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沈阳市城市公交发展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不久的美国开启了西进运动,将东部各州的居民和外来移民不断向西迁移。另一方面,新教中的“天命注定说”自然对西进运动起到了不小的影响,这种信念在早期殖民者那里就已经萌生,在西进运动中开花结……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从最早的移民的英国人,到后来西欧人、东欧和南欧人以及中东人、南美人、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全都跑到美国去。百万、千万的人进入美国,就把.独立时的美国变成了现在的美国,它的疆界扩大了几十倍,人口增加一百倍。
材料二 一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美国精神”的存在,所以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的民族精神。但这种信念与精神,也直接为美国政府屠杀当地印第安人寻求了“上帝的”借口,一举甩掉了本应承担的沉重的包袱和责任,又能无偿地征用他们的多达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地产和无以计数的自然资源,从而使美国毫无负担地发展经济。因此,西进运动的一个后果是一个巨大的美国出现了,没有西进运动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美国。
——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进运动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进运动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食品问题爆发期(食品黑暗期)是指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引发社会特别是新闻舆论的极大关注,社会民众广泛性缺乏食品安全感的特定历史时期。食品问题爆发期的出现和存续,依据不同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先后、快慢而不同。……所持续的时间大致在50-70年。英国的食品黑暗期为1820-1890年,前后历经70年;而美国的食品黑暗期,如果以1850年纽约“泔水奶”为起算点的话,至1906年首部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经50余年,若以1938年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为终点的话,则前后经历了近90年。
——摘编自孙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历史分析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目前在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与食品有关的法律多达13个。自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2003年,日本对《食品卫生法》等法律从立法宗旨到实施内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修改后的《食品卫生法》将立法宗旨从“确保公众卫生”向“保护国民健康”转变,即:将以往“社会防护”的概念向以个人为关注点的“国民健康保护”的方向转变。该法除明确政府部门责任义务外,还重点规定了食品业者的责任,将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实施自主检查、建立食品生产记录等义务化。
——摘自杨蕾《揭秘日本的食品安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食品问题爆发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特点。
丹东市2020-2021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的猪纹陶钵出士于河姆渡遗址,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该文物的出土有力地佐证了河姆渡地区
A. 在世界上最早饲养了猪 B. 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C. 开始出现农业定居生活 D. 家畜饲养得到一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图所示的猪纹陶钵出士于河姆渡遗址,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地区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故D项正确;河姆渡地区在世界上最早饲养了猪,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故B项错误;该文物无法证明河姆渡地区是农业定居生活的开端,故C项错误。故选D项。
2. 精美的瓷器离不开釉,但是施釉的时候却不能施满釉,因为釉在高温时候熔融,会使器皿粘在窑里。为得到满釉的完美瓷器,匠人们想方设法的减少器皿和窑板的接触,为此产生了
A. 坯车 B. 匣钵 C. 支钉 D. 坩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釉在高温时候熔融,经化学变化后变成硬度高的半透明玻璃质物质,如果挂满釉直接入窑烧制,一定会使器皿粘在窑里。所以以前的器皿底部是不挂釉的。后来人们为了使底部挂满釉,就发明了支钉以便解决这一问题,故C项正确;坯车是陶瓷生产中的运输工具,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坩埚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杯状器皿,用来对液体或固体进行高温加热,故D项错误。故选C项。
3. 茶马古道是宋朝与西南各族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并延伸至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由此可知
A. 茶马古道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
B. 茶马古道加强了少数民族和内地的联系
C. 西南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中心
D.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直接管辖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茶马古道是宋朝与西南各族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可知茶马古道加强了少数民族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B正确;依据题干可知茶马古道延伸至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但仅凭这一点不足以得出茶马古道一定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事实上当时中西方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应是丝绸之路,A排除;题干反映了茶马古道促进了宋朝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但没有体现西南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中心,C排除;题干反映了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但不代表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直接设立行政机构进行管辖,D排除。故选B。
4. 山西平遥古城和湖南凤凰古城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两座古城代表了南北建筑两种不同的风格。据左如图和如图可知,形成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因素 B. 文化因素 C. 经济因素 D. 环境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凤凰古城位于南方长江流域,也属于南方的山区,地方民族风格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多是靠近水域的楼房,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西南,多是位于高原的平房,据此可知,形成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D正确,ABC排除。故选D。
5. 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出现,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这种现象反映出咖啡馆的出现
A. 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B. 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
C. 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 D. 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可见受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咖啡馆文化体现了一种平等观念,在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讲究地位和出身,因此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正确;这种现象反映了咖啡馆的出现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体现瓦解封建经济基础,B排除;题干旨在说明咖啡馆文化体现了平等思想,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没有体现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或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CD排除。故选A。
6. 如表是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可知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60
114
62
52
29.5
30.4
28.4
1980
222
103
119
34.0
33.4
34.6
2000
408
129
279
40.8
34.0
44.2
A.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日趋均衡 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C.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缓慢增加 D. 世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缩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1960-2000年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的增加幅度和特大城市人口占比,可得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对比和人口占比来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高于发达国家,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发达国家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只能得出特大城市人口增加缓慢,不能得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发展情况,故排除C项;“世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缩小”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7. 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到19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贫民的地方。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到19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贫民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19世纪以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带来了城市人口拥挤、贫富分化严重等社会问题,C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16世纪之交,时间不符合题意,A排除;早期殖民扩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而出现,时间不符合题意,B排除;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与题干所述城市中出现贫民窟、过分拥挤的现象不符,D排除。故选C。
8. 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美国确立了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但随着“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的医改步履维艰,直到现在未有突破性进展。由此可知,美国医改的核心问题是
A. 医疗体制市场化与公益性 B. 政府支出与医保覆盖率
C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D. 政治体制与政策连续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美国确立了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这表明美国政府发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但是这也意味着政府的财政支出增加,而随着70年代“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包括减少政府的支出,但是这又造成美国的医改步履维艰,由此可知美国医改的核心问题是政府支出与医保覆盖率的问题,B正确;依据题干“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可知,医疗体制市场化并不是美国医改的核心问题,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美国医疗体制的改革,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自我调整,并没有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C排除;题干反映的是美国医疗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并不是核心问题,D排除。故选B。
9. 如表列举的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表明他们的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政治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出“众治”
“循天下之公
经济主张
工商皆本
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其他主张
将自然科学列为教育内容
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肯定人本能欲望的合理性
A. 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C. 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 D.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黄宗羲“工商皆本”、顾炎武“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王夫之“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可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在经济上都主张发展工商业,这显然适应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B正确;仅凭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部分主张,不足以得出已经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A排除;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虽然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当时的影响力有限,也没有超出儒学思想的范畴,因此并没有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C排除;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得到发展,但并没有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诞生民族资产阶级,D排除。故选B。
10. 犍陀罗艺术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的佛教艺术,该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佛陀形象多是卷发高鼻的希腊男子的形象特征,如图所示。据此可说明
A. 文化交流推动了艺术发展 B. 文化交流使艺术形式趋同
C. 希腊文化丰富了佛教内涵 D. 希腊文化影响了南亚风俗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犍陀罗艺术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的佛教艺术,该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佛陀形象多是卷发高鼻的希腊男子的形象特征”,可知犍陀罗艺术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由此可见文化交流交流推动了艺术发展,A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希腊也流行类似的佛教艺术,因此无从得出文化交流使艺术形式趋同,B排除;题干反映了希腊文化对南亚佛教艺术的影响,但这不代表丰富了佛教本身的思想内涵,C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希腊文化对南亚佛教艺术的影响,而不是对南亚风俗的影响,D排除。故选A。
11. 澳大利亚原是一个有四十万年土著传统的地区,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经历了欧洲人一个多世纪的殖民,发展成为一个有文字的、能从事粮食生产的工业国。这一过程
A. 造成土著居民人口锐减 B. 发展了本国的原始文明
C. 促进西方资本原始积累 D. 利于多元文明平衡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者在澳大利亚积极开展殖民活动,掠夺原住民的土地等,在这一过程中土著居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锐减,而白人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A正确;欧洲人的殖民活动破坏了澳大利亚的传统文明,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对澳大利亚的影响,没有体现促进西方资本原始积累,C排除;依据题干“澳大利亚发展成为一个有文字的、能从事粮食生产的工业国”可知澳大利亚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并不是多元文明平衡发展,D排除。故选A。
12. 如图所示石碑是唐朝时期波斯教士景净等在长安设立的。该碑记述了景教(基督教的一支)传入中国的路线和在长安建寺度僧、宣传教义的情况。该碑
A. 体现了唐朝三教并立的局面
B. 说明大量唐朝人信奉基督教
C. 是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D. 是中国与波斯文明交往最早证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图片所示石碑记述了景教(基督教的一支)传入中国的路线和在长安建寺度僧、宣传教义的情况,由此可见唐朝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外来宗教也传入中国,因此该碑是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C正确;唐朝三教并立是指儒佛道三者,并不包括景教,A排除;题干反映了唐朝时期基督教传入中国,但没有体现唐朝人对这一宗教的态度,无从得出大量唐朝人信奉基督教,B排除;题干不足以证明中国与波斯文明的交往一定始于唐朝,D排除。故选C。
13. 清代学者赵翼曾对欧洲传到中国的钟表做出这样的评价:“钟能接时自鸣,表则有针随刻指十二时,皆绝技……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下列选项中能准确反映作者文化观念的有
①承认欧洲文化的优秀成果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钟能接时自鸣,表则有针随刻指十二时,皆绝技……”可知作者对欧洲钟表表示赞赏,承认欧洲文化有其优秀成果,①正确;依据“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可知作者反对妄自尊大,认为世界之大,各地文化具有多样性,④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作者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制西方侵略,无从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排除;作者通过欧洲钟表表示对欧洲文化的赞赏,但没有体现是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③排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4. 13世纪初,蒙古征服撒马尔罕(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后不久,有人看到有较多来自中国的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在一起恢复该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大量商人在此经商。这反映出蒙古西征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B. 旨在与西方国家建立经济联系
C. 未给撒马尔罕带去灾难与痛苦 D. 使元朝的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蒙古征服撒马尔罕(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后不久,有人看到有较多来自中国的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在一起恢复该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大量商人在此经商“,可得出通过战争使当地加入了外来人口,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故A项正确;蒙古西征是掠夺人口和土地,并不是与西方国家建立经济联系,故排除B项;”未给撒马尔罕带去灾难与痛苦“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蒙古西征确实使统治范围扩大,但这不是题干所表达的主旨,故排除D项。
15. 一战后,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写下《欧游心影录》一书。书中一反过去人们认知的西方文明优越论,认为西方文化的功利主义等学说导致欧洲陷入权力崇拜并形成军国主义思潮,主张中国人应实事求是地评价东西文化的优劣。这说明梁启超
A. 扭转了中国社会对西方的看法
B. 反对效仿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对西方文明的认知更趋理性化
D. 对中国无产阶级态度更趋客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梁启超强调实事求是的看待西方文化中的优缺点,反对片面的评价西方文化,认知更为理性,故C项正确;扭转的说法错误,材料只能说明他自己的看法,排除A;反对说法太绝对,排除B;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对无产阶级的看法,排除D。
16. 长沙市隆平水稻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水稻博物馆,该馆通过1200多件文物展品和丰富的多媒体设备,集中展示与水稻相关的历史文化、水稻科技以及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故事。据此可知,隆平水稻博物馆
①是展示和宣传杂交水稻的文化媒介
②有利于禾下乘凉梦想的实现
③有利于提高民众国家粮食安全意识
④佐证长沙是农耕文明的起点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该馆通过1200多件文物展品和丰富的多媒体设备,集中展示与水稻相关的历史文化、水稻科技以及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故事”可知,该博物馆是展示和宣传杂交水稻的文化媒介,通过展示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故事,也有利提高民众国家粮食安全意识,①③正确;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理想追求,是袁隆平的中国梦,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这一梦想,而且该博物馆也不可能直接推动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②排除;该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水稻博物馆,但不能据此证明长沙就是农耕文明的起点,④排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明的冲击较少,即使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由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而快速被吸收同化。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已所用,大大强化了我国文化的优势,弥补了不足,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居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
围绕材料的整体或局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中华文化由于其地域性和兼容性而具有顽强生命力。大海、沙漠、高山共同维护之下的东亚大陆,与外界相对隔离,受到外来冲击较少。历史.上即使像蒙古、鲜卑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造自身,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儒学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华夏文明的象征。但是中华文化不限于儒家思想,还有法、道、墨家等思想,还有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思想传到后来也不是孔学的“原儒”,而是吸收了许多别的思想,如汉代董仲舒将儒学改造成新儒学。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的自信和大气魄,使她能够海纳百川,吸收、融合甚至同化各种外来文化而不失自我,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为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也可以只从地理环境、人口优势、文化包容等角度拟定论题,进行阐述。)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得出中华文化由于其地域性,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由于大海、沙漠、高山共同维护之下的东亚大陆,与外界相对隔离,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受到外来冲击较少;且中国有人口优势,抗冲击能力强。
根据题干材料“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兼容力……弥补了不足,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居于领先地位。”,得出中华文化由于其强大的兼容力,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居于领先地位。历史上即使像蒙古、鲜卑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造自身,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儒学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华夏文明的象征。但是中华文化不限于儒家思想,还有法、道、墨家等思想,还有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思想传到后来也不是孔学的“原儒”,而是吸收了许多别的思想,如汉代董仲舒将儒学改造成新儒学。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化由于其地域性和兼容性而具有顽强生命力,使她能够海纳百川,吸收、融合甚至同化各种外来文化而不失自我,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为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18. 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是与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沈阳市公交发展历程表
时间
历程
1907年
日本财团大仓祖把马拉铁道引至沈阳,是沈阳市公共交通客运的先驱,共在沈阳运营18年。
1925年
奉天市政公所修筑有轨电车正式通车,8辆有轨电车全部从德国购进。
解放初
沈阳市的客运十分落后,市内仅存6条有轨电车线路和30台有轨电车。
1957年
电车线路达到7条,总长度57.6公里,营运车辆183台,其中有轨电车.143辆,无轨电车40辆。
1958年
至1958年,沈阳已有国产有轨电车170辆,居全国前列。
1975年
1951年,沈阳开始创办无轨电车运输,到1975年,无轨电车达到264辆。
1984年
全市公共交通共有线路48条,电汽车1042辆。
1990年
沈阳市公共交通联营公司成立,在国营公交空白区陆续开辟公交联营线路。
1995年
开通无人售票线路,新型中高档无人售票车和双层客车大量投入使用。
1999年
无轨电车全部退役,由“福莱西宝、黄海、沈飞、华龙”四种车型545台汽车所取代。“电改汽”使沈阳公交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2000年至今
面对日趋恶化的交通环境,沈阳市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新增公交车2250台,使全市大公交车辆达到4357台,大公交线路达到119条。
——摘编自百度文库《沈阳公交发展与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沈阳市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沈阳市城市公交发展的影响。
【答案】(1)特点:公交车从有轨到无轨;公交车数量不断增加:公交线路和里程不断增加;由外国创办到本国自主经营;由使用外国车到使用国产车;公交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私人逐渐参与公交运营;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
(2)影响: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适应了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有利于沈阳的城市规划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一定程度上缓解日趋恶化的交通环境。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1925年奉天市政公所修筑有轨电车正式通车”“1951年沈阳开始创办无轨电车运输”可知,公交车从有轨到无轨;根据“解放初市内仅存6条有轨电车线路和30台有轨电车”“2000年新增公交车2250台,使全市大公交车辆达到4357台,大公交线路达到119条”可得出,公交车数量不断增加,公交线路和里程不断增加;根据“1907年日本财团大仓祖把马拉铁道引至沈阳”“1925年奉天市政公所修筑有轨电车正式通车”可知,由外国创办到本国自主经营;根据“1925年8辆有轨电车全部从德国购进”“1958年,沈阳已有国产有轨电车170辆”可知,由使用外国车到使用国产车;综合“1990年沈阳市公共交通联营公司成立,在国营公交空白区陆续开辟公交联营线路”“1995年开通无人售票线路,新型中高档无人售票车和双层客车大量投入使用”“1999年无轨电车全部退役……‘电改汽’使沈阳公交事业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等信息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公交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私人逐渐参与公交运营,公交事业发展迅速。
(2)影响:综合材料中“面对日趋恶化的交通环境,沈阳市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社会、生活和城市化等方面分析可知,沈阳市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适应了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有利于沈阳的城市规划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一定程度上缓解日趋恶化的交通环境。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不久的美国开启了西进运动,将东部各州的居民和外来移民不断向西迁移。另一方面,新教中的“天命注定说”自然对西进运动起到了不小的影响,这种信念在早期殖民者那里就已经萌生,在西进运动中开花结……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从最早的移民的英国人,到后来西欧人、东欧和南欧人以及中东人、南美人、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全都跑到美国去。百万、千万的人进入美国,就把.独立时的美国变成了现在的美国,它的疆界扩大了几十倍,人口增加一百倍。
材料二 一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美国精神”的存在,所以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的民族精神。但这种信念与精神,也直接为美国政府屠杀当地印第安人寻求了“上帝的”借口,一举甩掉了本应承担的沉重的包袱和责任,又能无偿地征用他们的多达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地产和无以计数的自然资源,从而使美国毫无负担地发展经济。因此,西进运动的一个后果是一个巨大的美国出现了,没有西进运动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美国。
——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进运动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进运动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答案】(1)原因:联邦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天命注定说"的传播;人们对生存及财富的强烈追求;美国西部优越的自然条件。
(2)影响:使美国文化体现出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特征;有利于美国文化多元特征的形成;形成了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美利坚民族精神;向美国西部传播了自由民主的启蒙精神。但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与歧视与美国主流文化相违背,甚至影响到今天的美国。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美国开启了西进运动,将东部各州的居民和外来移民不断向西迁移”可知,联邦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根据“新教中的‘天命注定说’自然对西进运动起到了不小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命注定说"的传播;根据“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可知,人们对生存及财富的强烈追求;根据“(美国的)疆界扩大了几十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西部优越的自然条件。
(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的民族精神”,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材料一二及相关问题,从历史、现实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可知,西进运动使美国文化体现出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特征,有利于美国文化多元特征的形成,西进运动推动了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美利坚民族精神,并向美国西部传播了自由民主的启蒙精神。根据“为美国政府屠杀当地印第安人寻求了‘上帝的’借口”,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进运动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与歧视与美国主流文化相违背,甚至影响到今天的美国。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食品问题爆发期(食品黑暗期)是指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引发社会特别是新闻舆论的极大关注,社会民众广泛性缺乏食品安全感的特定历史时期。食品问题爆发期的出现和存续,依据不同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先后、快慢而不同。……所持续的时间大致在50-70年。英国的食品黑暗期为1820-1890年,前后历经70年;而美国的食品黑暗期,如果以1850年纽约“泔水奶”为起算点的话,至1906年首部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经50余年,若以1938年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为终点的话,则前后经历了近90年。
——摘编自孙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历史分析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目前在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与食品有关的法律多达13个。自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2003年,日本对《食品卫生法》等法律从立法宗旨到实施内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修改后的《食品卫生法》将立法宗旨从“确保公众卫生”向“保护国民健康”转变,即:将以往“社会防护”的概念向以个人为关注点的“国民健康保护”的方向转变。该法除明确政府部门责任义务外,还重点规定了食品业者的责任,将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实施自主检查、建立食品生产记录等义务化。
——摘自杨蕾《揭秘日本的食品安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食品问题爆发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特点。
【答案】(1)特点: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社会舆论极大关注;民众广泛缺乏食品安全感;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持续时间较长。
(2)特点: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完备;发布专门的食品卫生法;与时俱进;更加关注个人健康;明确责任义务划分;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问题。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概括食品问题爆发期的特点,据“(食品黑暗期)是指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引发社会特别是新闻舆论的极大关注,社会民众广泛性缺乏食品安全感的特定历史时期”可得出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社会舆论极大关注,民众广泛缺乏食品安全感;据“食品问题爆发期的出现和存续,依据不同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先后、快慢而不同”可得出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据“……所持续的时间大致在50-70年……则前后经历了近90年”可得出持续时间较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特点,据“目前在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与食品有关的法律多达13个”可得出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完备,发布专门的食品卫生法;据“自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2003年,日本对《食品卫生法》等法律从立法宗旨到实施内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可得出与时俱进,适时修改;据“修改后的《食品卫生法》将立法宗旨从‘确保公众卫生’向‘保护国民健康’转变”可得出更加关注个人健康;据“该法除明确政府部门责任义务外,还重点规定了食品业者的责任”可得出明确责任义务划分;据“将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实施自主检查、建立食品生产记录等义务化”可得出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问题。
精品解析: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PDF版)
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7%,白居易的《胡旋女》有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