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授课ppt课件
展开一、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1.分析霍乱对内环境的影响(1)霍乱弧菌:原核生物,属于细菌,存在于水中。(2)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
【微思考】 被霍乱弧菌感染后,患者的内环境中哪些理化特性发生了改变?提示 被霍乱弧菌感染后,患者会不可控制地呕吐和腹泻,造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酸中毒,因此患者的内环境的渗透压、pH都会发生改变。知识拓展 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是细菌产生的两大类毒素物质。外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物质。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外毒素的抗原性较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内毒素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其性质较稳定,毒性比外毒素低。
2.人体的体温(1)人体直肠温度的平均值为37.5 ℃,口腔温度比直肠温度低0.2~0.3 ℃,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3~0.5 ℃。 (2)人体的体温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在一昼夜中,凌晨的体温最低,17~19时体温最高,但同一个体的体温变化一般不超过1 ℃。(3)人的体温存在个体差异。
3.稳态(1)含义:动物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实质:内环境的血糖浓度、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特性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3)原因: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它们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
名师提醒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1)由于细胞不断进行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内环境,因此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不是恒定不变的。(2)内环境稳态的表现
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1.稳态调节实例
2.调节机制:人体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预习反馈1.判断正误。(1)血糖浓度、尿液中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属于稳态。( × )(2)运动员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会使机体偏离稳态。( × )(3)血糖降低时机体主要通过体液调节维持血糖浓度以及整个组织液中糖浓度的稳定。( √ )(4)血糖的浓度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 )(5)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 )(6)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
2.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内环境中血糖浓度、温度、pH等理化因子呈现动态平衡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答案 B解析 A项是稳态的调节,C项是稳态维持的基础,D项是稳态的生理功能。
3.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可升高或降低血糖含量B.通过肺呼出CO2和吸入O2C.肾将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答案 D解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理化因子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范畴。
请结合下列资料,讨论分析相关问题。资料1 小明同学经常不吃早餐,上课时出现了头昏、心慌、出冷汗症状,某日又出现了惊厥和昏迷。资料2 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头疼、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时还出现腹泻和呕吐。1.资料1中小明同学的内环境哪项指标发生了变化?此时体内的相应器官发生怎样的调节作用?提示 小明同学的血糖降低。胰腺中的特定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引起肝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浓度,从而维持血糖浓度以及整个组织液中糖浓度的稳定。
2.资料2中的患者畏寒、发热,有时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说明哪些理化特性发生了改变?提示 畏寒、发热说明体温改变;腹泻和呕吐使机体失去大量水和无机盐,引起渗透压改变。3.有同学认为“稳态就是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你是否认同其观点?提示 不认同。稳态不是稳定不变,而是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细胞不断进行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内环境,因此内环境中的理化特性不是恒定不变的。
[归纳提升]1.内环境稳态
2.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探究应用]1.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在心脏和肝脏细胞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答案 B解析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是相对稳定的,其稳态是存在的,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当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可判断相应器官发生了病变,这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B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不能得出稳态的动态变化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项错误;题干说明细胞代谢对内环境的理化因子有影响,D项错误。
2.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B.BC段下降的原因是乳酸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 B解析 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A项错误;BC段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B项正确;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C项错误;在BC段,乳酸与NaHCO3反应,D项错误。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一次性吃了很多的橘子后,血浆的pH只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即可维持人体稳态D.维持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答案 C解析 大量出汗时,人体不仅丢失大量水分,同时还丢失大量无机盐(如Na+),所以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才能维持人体稳态。
4.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 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 (生理过程)。 (2)CO2进入红细胞后, 数量 。根据细胞特点和 的含量,可推测 进入血浆的方式为 ,这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 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 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由于红细胞内 被消耗和 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高中浙科版 (2019)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浙科版 (2019)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2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12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备课件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12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示范课ppt课件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图文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聚焦概念,NO1,关键能力·突破重难,NO2,应用创新·提升素养,NO3,课堂检测·巩固素能,NO4,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