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册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1.在物理学里,把能绕某一________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杠杆五要素是:______、动力、______、 ________、阻力臂。
2.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即支点到____________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即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3.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_____________。
4.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________=阻力×________,即F1×________=F2×________。
5.根据杠杆的特征,可以将杠杆分成以下几类:
6.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______(填“有”或“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B.动力使杠杆转动,阻力阻碍杠杆转动C.支点可能在杠杆的端点,也可能在杠杆中间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2.如图所示,这款图钉来自一位初中生的创意,翘起部分是为拔出图钉而预留的施力空间。图钉作为杠杆,其支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中考·温州】如图,小明在按压式订书机的N点施加压力,将订书钉钉入M点下方的纸张中,能正确表示他使用该订书机时的杠杆示意图的是( )
【点拨】据图可知,当按压订书机时,其会绕着订书机左边的固定点O点转动,此点即为支点;所按压的N点,即为动力作用点,方向向下;而装订的纸张对订书机有一个向上的阻力,M点就是阻力作用点,阻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故选A。
4.【中考·赤峰】工人沿台阶向上滚动圆柱体塑料桶,如图所示。他在A点施加力F使塑料桶绕O点向上滚动,请画出F的力臂。
【点拨】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图中O为支点,反向延长力F的作用线,然后从支点O向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段,该垂线段即为力F的力臂L。
【答案】解:如图所示。
5.【中考·吉林】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支铅笔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可以轻松地撬起很重的书,小拇指离支点越远,所用的力越________。
6.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他的体重为550 N。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的力臂是________m,大小为______N,他的身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杠杆。
【点拨】由图可知,支点到支持力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为动力臂,即动力臂L1=0.9 m+0.6 m=1.5 m;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为阻力臂,即阻力臂L2=0.9 m;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FL1=GL2,即:F×1.5 m=550 N×0.9 m,解得F=330 N。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他的身体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答案】1.5;330;省力
7.【中考·河南】在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8.【中考·江西】如图所示,是小鹰用扫帚打扫地面卫生的情景,此时扫帚属于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平时用力扫地,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可使地面打扫得更干净。
9.【中考·邵阳】如图所示的杠杆,动力F的力臂是( )A.OD B.OF C.OA D.OC
10.【中考·广西】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在力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一直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
【点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拉力F与动力臂乘积等于钩码重力与阻力臂乘积,所以不变。
11.【中考·烟台】一位泰山挑山工用一根长1.8 m的扁担挑起货物,如图为扁担示意图,若在扁担的A端挂200 N的物体,B端挂300 N的物体,挑起重物时使扁担水平平衡,则挑山工肩膀需顶在距A端________m远的位置(不计扁担的重力)。
【点拨】由图可知,肩到扁担左端的距离为OA,则肩到右端的距离为OB=1.8 m-OA,扁担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A·OA=GB·OB,代入数据:200 N×OA=300 N×(1.8 m-OA),解得:OA=1.08 m。
12.【中考·德州】阿基米德在发现了杠杆原理之后,发出了“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动地球”的感慨,请在设想示意图中,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动力臂L1(图中O为支点)。
【点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力的作用点确定,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便为最长的力臂;图中O为支点,OA是最长的力臂,则力F1应与OA垂直且向下。
13.【中考·重庆B卷】如图所示,硬棒OB能绕支点O转动,A处用绳子拉住固定在墙壁上。请画出拉力F的力臂(用L表示)。
14.【中考·曲靖】在图中,L1是动力臂,作出动力F1。
15.【中考·河源】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甲、乙所示。
(1)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
【点拨】右端低左端高,应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即将左边或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3)如图乙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第______(填“一”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______(填“<”“=”或“>”)F2。
【点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一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因为第一种方案的动力臂要大于第二种方案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F1<F2。
(4)乙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甲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图丙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16.【中考·安徽】图a所示为前臂平伸用手掌托住铅球时的情形。我们可将图a简化成如图b所示的杠杆,不计杠杆自重。若铅球质量m=3 kg,OA=0.03 m,OB=0.30 m,求此时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拉力F1大小。(g取10 N/kg)
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1L1=F2L2,由题知,F2=mg=3 kg×10 N/kg=30 N,L1=OA=0.03 m,L2=OB=0.30 m,代入可得F1×0.03 m=30 N×0.30 m,解得F1=300 N。
17.如图甲为虎门大桥的示意图,“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小强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抽象成图乙的模型,又画了桥塔高低不同的两幅图丙和丁。
(1)可以看出它用到了________的相关知识,其中O点是________,________代表桥重和过往车辆等产生的对桥的作用力。(2)小强通过比较发现:适当增加桥塔的高度,可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拉索拉力的力臂,从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拉索的拉力。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杠杆,杠杆的要素,神奇的杠杆原理,用力大些,用力小些,L2’,L2’’,杠杆五要素,确认力臂,垂足符号不能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文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第6章第5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杠杆和杠杆平衡条件pptx、第6章第5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2课时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pptx、电子教案第5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巨型抛石机mp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粤沪版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粤沪版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示范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议一议,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示意图,随堂练习,杠杆的平衡条件,简化图,思考与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