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暑假(六升初一)作文课——读后感写作方法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七年级暑假(六升初一)作文课——读后感写作方法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入课戏,读书的故事,专项训练,课题分析,激情创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 4月23日
为什么定为这一天呢? 灵感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 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一、写作导航 读后感: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感”与“读”互相作用,不可脱节。
据说,许广平经常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鲁迅先生看,请先生给她评阅。有一次,她把自己写的论文《罗素的话》交给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看了以后,马上给她写了一段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全部都送给罗素。”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小故事从中领悟到了什么?总结:其实鲁迅先生是在批评许广平的文章里大部分都是罗素的思想,而缺少自己的见解。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讲究“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它指的就是你读书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还应该用心去感受,并形成你自己的见解。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那么写读后感也就不能光是写作品的内容、作者的观点,而一定要写出你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写出你的感受来。
写读后感要联系实际,写出感触最深的部分。同学们,你们从小到大一定读了很多的书。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深?试谈谈你的感受。
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对比来突出当时贫富的差距。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例:《美》通过描写一个奇丑无比、破衣烂衫的农村妇女,给人极其厌烦的形象,没人搭理她。只见她每天去捡拾破烂,定时去邮局。在收拾她死亡的遗物时发现近三年的汇款回执。经调查是寄给一个贫困山区孩子的。这样的写法便是先抑后扬。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这样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只写情,绘景而不只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例: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二、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导航学习目标1. 了解读后感的特点。 2. 学会在读完作品之后写下心得体会或评论文章,增加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学会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赏析。 3.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的作品增加文学素养和知识积累。
方法导航1. 确定要评析的一部作品,对作品的内容有大致了解。2. 抓住作品的主旨,注意不能跑题。3. 联系生活,写出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
我心中的孔子──读《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
三、例文引路1. 小作者第一段中引用了一句“小时不识日”,请问这句话出自哪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
2. 在文章的开始作者的心态是怎样的?是谁让作者发生的转变?作者变成了一个不敢梦想,害怕失败的人,用“无所谓”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失去了儿时的天真烂漫。而这种心态,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发生了转变。
3.文中作者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什么意思呢?“夹着(背负)泰山飞越北海”,比喻去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4.“荷蓧丈人”是谁?荷蓧丈人是一个隐者。隐者,一般属于道家学派。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主张避世,主张“小国寡民”。在他们看来,孔子到处奔波,试图整治天下,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5. 第三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遇事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表现了“我”在面对现实的种种丑恶现象时变得麻木,忍让,甚至“退却”。
6. 第四段中“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什么意思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什么意思呢?出自《论语·述而》,指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8.“今之从政者殆而”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出自《楚狂接舆歌》“今之从政者殆而”指当时从政者身处险境,主要用意还在于警喻、提醒孔子。
9.你觉得本文写得好在哪里? 把自己放进书里,才能读出味道。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而没有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可贵的是本文作者确实懂得了读书的真谛──他在读《论语》的过程中,“反诸求己”,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批评自己丢失了梦想,在面对现实的种种丑恶现象时变得麻木,忍让,甚至“退却”。他从孔子身上看到了榜样:那个“面色枯槁”的老人,面对“战乱不断,百姓流
离失所,公平难觅”的现实,面对“荷蓧丈人”犀利的抨击,却依旧坚持对“仁”的不懈追求。于是,失去的梦想(拥有灵魂的梦想)又回到他的心里。全文以“梦想”贯穿,首尾呼应;谈经典而贴近现实,字里行间浸润切身感受。文中水乳交融地恰当引用《论语》原句,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四、写法总结1.格式和写法。2.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3.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5.原文不要过多记叙,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6.要审清题目。7.要选择材料。8.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9.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自主写作 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书,请选择你一部感触最深的作品进行评析,写下你的心得体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直接写出读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引:写出海伦·凯勒在这三天的想法。“议”的部分鲜明凝练,指出“痛苦是一笔财富”。“联”的部分引用名人名言,写出了海伦·凯勒的生命价值,并结合实际,指出自身存在的不足。“结”的部分,分三点论述,层层递进,深刻明了,最重要是态度端正,心态良好才能成功。
结尾:发出向海伦·凯勒学习的号召。
1. 好开头引用式开篇:“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这话不错,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许许多多个人汇集成集体,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最终赢得胜利。
开门见山式开篇: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设问式开篇:如果你要问一个人要取得胜利,需要哪些自身的条件呢?我将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那就是自信、顽强和充分的智慧。这一启示明显地从《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体现了出来。
2. 好的结尾 比喻式结尾:读完了这本书。忽然,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人生如一条小溪,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艰辛,如果没有了困难,一路畅通无阻,那样的人生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了……
引用式结尾:“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完全相信、理解了这句话,我应该用全部的精力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反问式结尾:《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只要我们像鲁滨逊一样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有他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在绝境中求生的信念,还有什么事情我们不会做成功呢?又有什么事情能比鲁滨逊所遭受的更糟呢?
激 情 创 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公开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品析经典1,品析经典2,品析经典3,了解读后感,基本脉络,优秀范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暑假(六年级升初一)小作文——“孝顺”话题作文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入课戏,专项训练,理解“孝”的含义,课题分析,独立写作,独立创作,课后工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暑假(六升初一)作文课——“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入课戏,专项训练,《我爱钱》,课题分析,激情创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