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微专题(四)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 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619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7 微专题(四)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 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619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7 微专题(四)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 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619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7 微专题(四)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 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6199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7 微专题(四)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 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6199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7 微专题(四)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 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6199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7 微专题(四)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 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6199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7 微专题(四) 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 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6199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精品课件ppt
展开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常见装置有以下三种。
1.喷泉实验原理(1)如图甲(或乙)烧瓶内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
(2)如图丙锥形瓶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从而使锥形瓶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锥形瓶内液体迅速向上流动,形成喷泉。
2.氨气的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圆底烧瓶要保持干燥。(3)圆底烧瓶内要充满气体。(4)烧杯内装入足量的水,以防止因水量不足而造成喷泉停止或不发生。
3.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1)实验完成后,溶液充满烧瓶,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由体积换算确定)。标准状况下若烧瓶体积为V L,则有V(aq)=V L,
(2)若溶质由部分气体转化而成,则依实际情况判断。如体积为V L的NO2与O2的混合气体按4∶1混合后做喷泉实验,发生的反应为4NO2+O2+2H2O===4HNO3,则有V(aq)=V L,nB=
1.(2020·驻马店第一中学质检)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SO2(饱和NaHSO3溶液)/无色喷泉B.NH3(CuSO4溶液)/蓝色喷泉C.HCl(石蕊溶液)/红色喷泉D.H2S(AgNO3溶液)/黑色喷泉
解析 SO2在饱和NaHS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不能形成喷泉,A项符合题意;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B项不符合题意;HCl极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使石蕊溶液呈红色,C项不符合题意;H2S和AgNO3反应生成Ag2S黑色沉淀,D项不符合题意。
2.(2020·沈阳质检)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 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饱和NaHCO3溶 液全部进入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 打开止水夹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并打开 止水夹
解析 Cl2易溶于CCl4且易和NaOH溶液反应,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A项不符合题意;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B符合题意;
从a处鼓入空气,打开止水夹,HCl和NaCl溶液接触,因为HCl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降低,可形成喷泉,C项不符合题意;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升高,打开止水夹,浓盐酸被压入烧瓶和NH3接触,NH3极易溶于水且和盐酸发生反应,可形成喷泉,D项不符合题意。
3.(2019·江西赣州中学高一期末)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在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填字母)。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C.Mg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和稀H2SO4反应产生H2,NH4HCO3和稀盐
酸反应产生CO2,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2)在图示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填字母)。A.浓硫酸 B.食盐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中
的酒精汽化,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增大,把酒精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解析 根据装置特点,要形成喷泉,必须使锥形瓶气体压强增大,打开止水夹,将锥形瓶内液体压入烧瓶。
4.(2020·哈尔滨德强学校检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Ⅰ中产生“红色喷泉”,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a、b活塞,再用热毛巾捂热
解析 要使烧瓶Ⅰ中形成“红色喷泉”,烧瓶Ⅱ中不形成喷泉,应打开a、b活塞,用热毛巾捂热烧瓶,使HCl和石蕊溶液接触,从而形成喷泉。
(2)若要烧瓶Ⅱ中产生“蓝色喷泉”,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打开b、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
解析 要使烧瓶Ⅱ中形成“蓝色喷泉”,烧瓶Ⅰ中不形成喷泉,应打开b、c活塞,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Ⅱ,NH3极易溶于水,从而形成喷泉。
(3)若关闭b活塞,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瓶Ⅱ中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解析 只打开a、c活塞,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Ⅱ,NH3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Ⅱ中气压降低,将HCl“吸入”烧瓶Ⅱ与NH3反应,故在烧瓶Ⅱ导管口处会产生白烟。
(4)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红蓝双色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打开a、c活塞,挤压胶头滴管,NH3易溶于水,且和HCl反应掉部分,导致烧瓶Ⅰ和烧瓶Ⅱ中压强都减小,再打开b活塞,石蕊溶液进入烧瓶Ⅰ形成红色喷泉,进入烧瓶Ⅱ形成蓝色喷泉。
挤压胶头滴管,片刻后,再打开b活塞
5.(2020·苍南县嘉禾中学月考)如下图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某同学用烧瓶盛不同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请帮助分析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标准状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1)若用HCl气体,则c(HCl)=______________。
HCl气体形成喷泉后,溶液充满烧瓶,
(2)若用NO2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_。
解析 NO2气体形成喷泉后,溶质为HNO3,
(3)若用n(NO2)∶n(O2)=4∶1的混合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
混合气体溶于水,溶液充满烧瓶,溶液体积为V L,据化学方程式4NO2+O2+2H2O===4HNO3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优秀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思维建模,平衡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优秀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易被液化,刺激性,只能升高不能降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思维建模,平衡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