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4章 光及其应用4.3 光的干涉练习题
展开4.3光的干涉 课时检测(解析版)
1.以下光源不可作为相干光源的是( )
A.两个相同亮度的烛焰
B.两个相同规格的灯泡
C.双丝灯泡
D.出自一个光源的两束光
E.一束平行单色光经双缝后分为两束
【解析】 相干光的条件,必须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答案】 ABC
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
A.在距双缝的路程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B.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λ的点形成亮条纹
C.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eq \f(λ,2)的点形成亮条纹
D.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eq \f(1,2))λ的点形成暗条纹
E.在距离双缝的路程差恰好是一个波长时,形成亮条纹
【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x=kλ,k=0,1,2,3,…这些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亮条纹;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x=(2k+1)eq \f(λ,2),k=0,1,2,3…这些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故选项B、D正确,A、C错误.路程差恰好是一个波长时出现亮条纹,E正确.
【答案】 BDE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
A.雨后马路上油膜呈彩色
B.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彩色
C.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D.单色光通过双缝时形成明暗相间条纹
E.室内同时打开两盏电灯,灯光变亮
【解析】 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C错误.室内打开两盏电灯,不符合干涉条件,E错误,故A、B、D正确.
【答案】 AB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远的是紫光
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远的是红光
C.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增强了对照射光的透射程度
D.从竖立肥皂膜上看到的彩色条纹是从膜的两表面反射的光相干涉的结果
E.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薄膜干涉现象
【解析】 由于干涉实验中,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而红光波长最长,故偏离中央明条纹最远的是红光,B对;增透膜增加了透射光的能量,且应该增透的是对人的视觉最敏感的绿光,从而才能使所成的像既亮又清晰;肥皂膜上的条纹是由于光从膜前、后表面反射后,相干而形成的,C、D对.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E错.
【答案】 BCD
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1=0.75 μm,光屏上Q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2=1.5 μm.若用频率ν=6.0×1014 Hz的黄光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________条纹,Q点出现___________条纹.
【解析】 由光的频率ν=6.0×1014 Hz,知光的波长λ=c/ν=5×10-7 m.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1=0.75 μm=7.5×10-7 m=1.5λ.Q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2=1.5 μm=15×10-7 m=3λ,因此,P点出现暗条纹,Q点出现亮条纹.
【答案】 暗 亮
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由双缝S1、S2发出的光在光屏上某点P叠加,若光的波长为600 nm,光屏上P点到S1、S2的距离分别为3.2×10-2 mm和1.1×10-2 mm,则P点将出现________(选填“亮”或“暗”)条纹.
【解析】 由S1P-S2P=3.2×10-2 mm-1.1×10-2 mm=2.1×10-2 mm
eq \f(S1P-S2P,λ)=eq \f(2.1×10-2 mm,600×10-6 mm)=35
即S1P-S2P=35λ,故P点出现亮条纹.
【答案】 亮
7.为了减少在透镜表面由于光的反射带来的能量损失,可以在透镜表面上涂一层增透膜.当薄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传播的波长的eq \f(1,4)时,从薄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所经过的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干涉时相消,减小了反射光的能量,增加了透射光的能量.
一透镜表面涂了一层对绿光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薄膜,为使波长为5.52×10-7 m的绿光在薄膜上反射叠加相消,求所涂薄膜的最薄厚度是多少.
【解析】 (1)由n=eq \f(c,v)=eq \f(λ0f,λf)=eq \f(λ0,λ)得,光在镀膜中的波长
λ=eq \f(λ0,n)=eq \f(5.52×10-7,1.38) m=4×10-7m
所以,所涂薄膜的最薄厚度是eq \f(λ,4)=1×10-7m
【答案】 1×10-7m
8.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双缝N、M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419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亮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亮条纹,则光从( )
图419
A.O到达a、b的路程差为零
B.N、M到达b的路程差为λ
C.O到达a、c的路程差为4λ
D.N、M到达e的路程差为2λ
E.N、M到达c点的路程差为零
【解析】 路程差是指从双缝处开始算起的,产生亮条纹是|s1-s2|=nλ(其中n=0,1,2,3…),c点为中央亮条纹,N、M到达c点的路程差是0;b、d两点是第一级亮条纹,N、M到达b点的路程差为λ;a、e两点是第二级亮条纹,N、M到达e点的路程差为2λ,故B、D、E正确,A、C错误.
【答案】 BDE
9.某同学利用如图4110所示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光屏.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A屏时,C屏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图4110
【解析】 双缝干涉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做是由许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单缝太宽,得不到线光源.
【答案】 单缝S太宽
10.如图4111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 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 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________(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10-7 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________(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图4111
【解析】 根据路程差Δx=eq \f(λ,2)·3,故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是暗条纹.改用波长为6.30×10-7 m的激光,则波长变大,条纹间距变宽.
【答案】 暗条纹 变宽
11.如图4112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λ1=5×10-7 m的光照射,屏上O点是中央亮条纹,屏上A点为第二级亮条纹所在处.若换用λ2=4×10-7 m的光照射时,屏上O点处是什么情况?屏上A点处又是什么情况?
图4112
【解析】 从双缝到屏上O点的距离之差,无论用何种频率的光照射,路程差总是零.所以O点仍然是亮条纹.
从双缝到屏上A点的路程差d=S2A-S1A,用λ1光照射时为第二级亮条纹,即d=2λ1
代入数据d=1×10-6 m,这个路程差1×10-6 m对于波长为λ2的光波来说eq \f(1×10-6 m,4×10-7 m)=2.5
即为半波长的奇数倍,A处为暗条纹
d=(2k+1)eq \f(λ,2)(k=0,±1,±2…)
1×10-6 m=(2k+1)eq \f(4×10-7,2) m,即k=2
当k=0时为第一级暗条纹,所以当k=2时应为第三级暗条纹.
【答案】 见解析
沪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4.3 光的干涉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4.3 光的干涉课后作业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光的干涉课时练,2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4章 光及其应用4.3 光的干涉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4章 光及其应用4.3 光的干涉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光的干涉同步练习,00m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20mm和d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机械波的产生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机械波的产生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机械波的产生 课时检测,75 s后的位移和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