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期中检测卷
展开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分歧(qí) 憔悴(qiá) 水波粼粼(lín)
B.感慨(kǎi) 抖擞(sǒu) 混为一谈(hǔn)
C.鉴赏(jiàn) 祷告(dǎ) 人声鼎沸(dǐng)
D.弹簧(huánɡ) 淋漓(lín)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吝啬 恍然大悟 疲倦不堪
B.沐浴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C.拆散 花枝招展 不求甚解
D.造仿 美不胜收 呼朋引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连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B.班主任目光犀利,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C.雾霾天气导致所有事物看起来都迷迷糊糊的。
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伟大的母亲之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5.按要求修改下面的习作。(4分)
①三月的江南是飘着小雨的季节。②这种梦幻朦胧的景象真可谓是“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③烟雨中,香雾袅袅的鸡鸣寺暮鼓晨钟,似乎诉说着千年兴亡;绿柳披拂的玄武湖烟波迷茫,仿佛酝酿着水墨长卷;________,________;落叶满地的石象路诗意浪漫,犹如吸足了阳光的地毯。④烟雨金陵,无论是湖光山色,还是亭台楼阁,总有一幕美得让你心醉。
(1)第①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分)
(3)文中有一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本段中心内容不一致,应删去。(1分)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使上下文连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填空。(7分)
(1)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鉴:镜子),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4分)
《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________集。此集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______________》,写自己的父亲被庸医所误,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后来到日本留学,立志要用新的医学救国。另一篇是《藤野先生》,写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国,因此选择了______________的道路。
8.班级仿照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5分)
(1)请结合网友的评论,为《朗读者》这个节目写一段推荐语。(3分)
伶熙紫杉:所有的选择都不如徐静蕾的一颗“奶奶的星星”——她结合自己的故事,为去世多年的奶奶朗诵作家史铁生的经典散文“奶奶的星星”,字字入心,几度哽咽,瞬间戳中万千心灵……
panyue1997:《朗读者》这个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很好,每个朗读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泪流满面。
kid.666: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文字是某一期《朗读者》的一段开场白,请补写句子,使之和前面两句的句式一致。(2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直面厄运,永不退缩,是海明威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司马迁的选择……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朱自清的《春》(节选),完成题目。(11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9.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②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④段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陪他吃碗面
木 铃
①我打电话给他,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他那儿了。
②他说:“等等啊,等等啊。”我这一等就是老半天,他也没反应。我大声“喂喂”,他又说:“再等一等,马上就好。”又是半天没动静,我只好不耐烦地说:“好了,我想起来了,你不用找了。”心里感慨,真是老了!一点都指望不上了。
③下班后,我匆匆去拿通讯录。进门就见他拿着通讯录远看看近瞧瞧,好像观戏法似的。我问:“你的眼镜呢?”他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说:“不小心弄断了。”我问:“那你怎么不重新配一副去?”他说:“昨天刚坏的,本来想哪天顺便去配的。”我责怪他:“告诉我也行啊,看不清楚多难受。”
④我急忙到附近的眼镜店给他配新的去。也就几分钟的路程,竟然还要等顺路?真让人操心!
⑤再进门,只见他端着一碗面条出来,碗歪歪斜斜的,汤滴滴洒洒的。我没来由地就生气了,冲他嚷:“就不能盛少一点吗?真是的,让人说多少次才能记得住呀?”
⑥他呵呵笑着说:“刚好,趁热吃。”
⑦我没好气地说:“没时间,你自己吃吧,我还要回家做饭呢。”
⑧他坚持:“就一碗面的工夫,耽误不了几分钟。”
⑨我固执:“等下次吧。”说完,我就走了。
⑩虽说我人出了门,可是我的心好像还留在那扇门里。门里有他期待的目光,有堆得小山一样的一大碗面条,面下指定卧了两溏心鸡蛋,那是我最爱吃的……
B11【A】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他看我进来,一惊,问:“落下什么东西了?”
B12我说:“我走到楼下发现肚子饿了,不想走了,吃饱了再回去。”
B13【B】他突然高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连忙从冰箱里拿出我爱吃的辣酱,说:“吃吧,吃吧。”
B14小时候,肚子特别容易饿,放学回家就觉得饿,和邻居家孩子疯玩一圈后也觉得饿,甚至有时候刚丢下饭碗就想再嚼点什么。他那时候只会下面条,水开了,捏一小把筒子面放进锅里,打两个鸡蛋进去。然后捞面,切一把细葱末撒在面碗上。我在面条上抹点辣酱,然后大声吸溜起面条,很快看见埋伏的鸡蛋,一咬,溏心蛋黄软乎乎地从嘴角流出来。吃完了,我打着饱嗝,大声说:“真解馋!”他在一边,边看边笑。
B15我偶尔想起来会问他:“你怎么不吃?”他说:“我不饿,只有孩子才不经饿。”我信以为真。
B16我现在的吃相文雅多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大声吸溜面条了。我把面条分成两份,给他一份。他忙挡住我说:“锅里还有,这是你的。”
B17我说:“我知道,锅里只有面汤,你一个人总是不好好吃饭,这样,我陪你吃一点,我回家还要吃的,饿不着,你放心。”
B18他这才把碗端过去,把辣酱又往我这边推了推。
B19面条吃完了,面汤也喝光了。他开始催我:“赶紧回去,不然孩子该饿肚子了,小孩子是不经饿的。”
B20他说的孩子是我女儿,他的外孙女。
13.补充填写本文所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分)
起因:“我”因为要拿通讯录回家。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加点词语,分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A】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
句中加点的“守”“发呆”分别属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写出父亲对着一大碗面的时间之长,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他突然高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连忙从冰箱里拿出我爱吃的辣酱,说:“吃吧,吃吧。”
句中加点的“合不拢嘴”运用了________描写,写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两个方面谈谈文章标题《陪他吃碗面》的含义。(4分)
“陪他吃碗面”表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层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回答:文章开头写“我”抱怨父亲“指望不上”“让人操心”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钟毓、钟会①少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③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④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⑤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②令誉:好的名声。③钟繇(yá):三国时魏国相国。④敕:皇帝召见。⑤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1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____
(3)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____
(4)卿何以不汗____________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甲文原文填空。(2分)
友人发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文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22.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分)
23.题目:《跨进初中以后,__________》
跨进初中以后,你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了一些什么样的感受?进行过一些什么样的精彩合作?探索过一些什么样的有趣问题?……面对这个题目想写的话是不是太多了?那还等什么,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期中检测卷
1.B(hǔn—hùn)
2.D(仿—访)
3.C(“迷迷糊糊”一般用来形容人。此处可改为“模模糊糊”)
4.A(“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意在说明母爱深重;“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子女铭记与回报;“游子远行”可联想到孟郊的《游子吟》。故A项符合)
5.(1)江南的三月是飘着小雨的季节。(2)句号放在引号外。(3)落叶满地的石象路诗意浪漫,犹如吸足了阳光的地毯 (4)示例:宏大繁华的夫子庙古风飘散 好像浸润着地灵人杰(或:山势险峻的紫金山蜿蜒如龙 好像守护着金陵王气)(仿写选材恰当,句式一致即可)
6.(1)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2)思君不见下渝州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旧事重提 散文 父亲的病 弃医从文
8.(1)《朗读者》这个节目值得一看。它是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用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体验给观众带来情感触动。相信你看了之后会喜欢这个节目的。(2)面对屈辱 发愤著史
9.“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生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受;“钻”字表现了春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这样写,赋予小草以生命,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10.写蜜蜂、蝴蝶其实是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繁茂、鲜艳、花味香甜和种类多的特点。蜜蜂、蝴蝶的活动属于动态描写,对春花的描写属于静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更能描绘出百花争春的美好景象。
11.从触觉角度来描写春风,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轻柔的特点。
12.还写了树叶、小草;傍晚时候的灯光;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工作的农夫;农民们的房屋。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安静、和平、润泽、朦胧而又充满生机的春雨图。
13.爸爸趁着“我”帮他配眼镜的时间特意做了一碗面给“我”吃而“我”却不领情。 内疚的“我”返回家陪爸爸吃了一碗面,父女共享温馨的时刻。
14.【A】动作 神态 因为“我”刚才固执离去感到失落、孤独、寂寥等复杂心情 【B】神态 因为女儿返回家吃饭的高兴、欣喜 对女儿的在乎、关爱
15.本不领情的“我”返回家陪父亲吃碗面(2分) 关注空巢老人,对待老人,年轻人要少点匆忙,多点陪伴;少点执拗,多点温情;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感恩和愧疚。(答任意一点即得2分)
16.文章开头写“我”抱怨父亲“指望不上”“让人操心”,这是抑;下文“父亲为我做面条”的情节,这是扬(1分),欲扬先抑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或:使文章情感更加真挚动人)(1分),突出父女互爱情深的主题(1分)。
17.(1)约定 (2)离开 (3)小时候 (4)出汗
18.(1)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道歉)。元方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一下。(2)(钟毓、钟会)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
19.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20.他小小年纪却能反驳父亲的友人并指出友人的错误 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
【乙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名声。(钟毓、钟会)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晋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21.A(“次”是“停宿”的意思)
22.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应乐观、积极向上。
23.略。
人教版语文九上 期中检测卷1(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语文九上 期中检测卷1(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检测卷4(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检测卷4(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下列文学常识中不,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翻译句子,选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检测卷3(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检测卷3(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21分,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