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练习
展开第五章 第二节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1~2题。
导学号26730424
1.下列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 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2.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的交通方式可知①是步行、马车时期;②是高速公路时期;③是火车时期;④是汽车时期。第2题,交通运输发展方向是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公路时期出现最晚。
(2015·山东青岛高一质检)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3~5题。导学号26730425
3.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4.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5.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答案】 3.A 4.B 5.B
【解析】 本题组利用城市规划图考查商业网点布局。第3题,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4题,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第5题,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居民区。
(2015·江苏南通中学高一调研)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导学号26730426
6.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7.2010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
A.自来水厂 B.大型超市
C.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D.造纸厂
【答案】 6.A 7.D
【解析】 从图可判断城区空间形态随交通线延伸。在2008年产业布局中造纸厂位于城区,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二、综合题
8.读下图回答问题。导学号26730427
(1)图中五个城市中形成较早的可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城市,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城市兴起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①平原地形 ②气候暖湿
③资源丰富 ④交通发达
(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是__________,促进该城市发展和限制该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__地貌上。
(4)D城市适宜发展___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上。
(5)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
【答案】 (1)B C 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地形、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③ (3)石油资源的开发 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 河口三角洲
(4)钢铁 河流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旅游 略(在连接BCDE四个城市铁路的交汇处) (5)畜牧业 种植业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市城区空间分布与商业网点景观图”,图中Ⅰ、Ⅱ、Ⅲ为该市空间布局变化的三个阶段。据此回答1~4题。导学号26730428
1.该市在发展阶段I时,影响城区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矿产
C.公路 D.铁路
2.到发展阶段Ⅲ时,引起城区空间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区迁移 B.新住宅区建设
C.铁路运输兴起 D.科技水平发展
3.图中甲类型商业网点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靠近居民区 B.靠近交通干道
C.靠近工业区 D.接近农副产品产地
4.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区内如乙商业网点类型的步行商业街增多,而大型商场、超市则更多地在城区边缘建设,所述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分别是( )
A.市场最优 用地最优 B.交通最优 市场最优
C.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 D.货源最优 交通最优
【答案】 1.A 2.C 3.A 4.C
【解析】 第1题,在城市发展阶段I时,主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因此受河流影响较大。第2题,到发展阶段Ⅱ时,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城区空间扩展沿公路线分布;到发展阶段Ⅲ时,铁路运输兴起并成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城区向铁路沿线扩展。第3题,在商业网点中,甲类型为农贸市场,以方便居民生活为基本原则,因此其区位布局要靠近居民区。第4题,城区内步行商业街则主要沿市中心的公路布局,充分借助大量的人员流动促进商业发展,因此其布局原则为市场最优;而大型商场、超市选址在城区边缘的交通干线沿线,则是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利于客货集散,因此布局原则为交通最优。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导学号26730429
5.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6.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
【答案】 5.C 6.B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城市与交通之间的关系。第5题,甲模式为穿越式,占用城市建城区用地。乙模式为绕行式,不占用城市建城区用地。甲模式对城市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第6题,高速公路应建在郊区,但附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来的郊区往往成为城区的一部分,这时高速公路由绕行式变为穿越式。
(2015·深圳高一联考)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7~8题。
导学号26730430
7.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对图中路线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城市内部联系十分便利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答案】 7.D 8.D
【解析】 第7题,丁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8题,高速公路、铁路穿过市中心,会干扰城市交通。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431
(1)此地形区以__________为界可以把地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A、B、C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__,该地点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________,良好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很大的影响。
【答案】 (1)铁路或200米等高线 山地 平原 (2)A 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地集散、中转 (3)C 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 分布 发展
10.读下面“我国华北平原商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26730432
(1)图中的商业中心都沿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2)图中属大型商业中心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商业中心均分布于交通______________地。
(3)图中的商业中心,位于京广铁路和京沪铁路交汇处的是__________。
(4)北京市的一级商业网点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其作为一级商业网点的主要标志。
【答案】 (1)铁路 (2)北京 天津 石家庄 枢纽
(3)北京 (4)王府井 大型综合商店 超级市场
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三产业逐渐转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