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听名家朗诵,初读本诗,文白对译,合作探究,拓展提高,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客至》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反复诵读本诗,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3.能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核
心
素
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线索。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吟咏,把握诗歌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线索。
难点
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古人总结了“人生三大快事”:金榜题名时,同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写友情的诗句: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面,我们将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和友情有关的,那就是杜甫的《客至》。
在优美的语言中进入情境。
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诗意氛围中走进本词。
讲授新课
一、文化常识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客至》作于上元二年(761)。因为友人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生活也较为安定,时常与田夫野老往来。一次,一位崔姓县令来访,杜甫十分高兴,不拘礼数,殷勤待客,并写下了这首诗。
二、听名家朗诵,初读本诗
三、文白对译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原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文: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原文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译文: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原文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鉴赏文本:
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
喜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秀丽可爱。
如何理解“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的“但见”和“日日”?
“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
“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
为什么诗人一开篇就写景呢?
诗人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适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穿全诗的喜客之情做了铺垫。
首联点明了时令、地点和环境,描绘了草堂景色的秀丽。“皆”字写出了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春意盎然之感。“但”字写出作者因朋友少而倍感孤独,表达了作者闲适之后的寂寞孤单。
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客至的意外惊喜
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互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颔联写花径、蓬门两种景物,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真实,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手法:细节描写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描写的是什么?诗人与客的关系如何?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为何有 “邀邻喝酒”这一细节描写,暗示诗人此时心情如何?
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
尾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细节描写,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可见二位酒兴之浓,气氛的欢快。这一细节别开生面,别有情趣,表现了诗人淳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尾联句意蕴丰富,耐人咀嚼,其作用有:
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
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来了没有呢? 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
第三,表明感情之深。如果仅是泛泛之交,或者友情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邀邻陪酒呢?
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第五,构思奇特绝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既见不凡之人,又见不俗之情。
四、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客至》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赏析“皆”字
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六、拓展提高
杜甫代表性诗歌:
不 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七、作业布置
完成有一篇练笔小作文,文中着重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人物刻画、叙事描写。
学生大声朗读,识记。
学生识记、整理、归纳。
听录音,初读诗词,整体感知诗词句读。
理解诗词。
以小组为单位鉴赏诗词。
学生深层阅读诗歌,体会作者气你情感。
归纳总结诗歌结构。
课上进行自主练习。
拓展掌握杜甫的其他诗歌,作为积累。
完成课下作业
夯实基础
了解关于黄庭坚的相关文学的常识。积累。
把握诗词的音韵节奏,有利于正确理解本词,达到诵读诗词,理解词义的目的
在文白对照中整体理解本诗。
理解诗歌具体内容。
在欣赏中鉴赏,在鉴赏中赏析文本。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检测本节课所学知识。
在课程学习中拓展知识面。
结合本节课所学诗歌艺术特色,进行有针对性训练。
课堂小结
该诗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你能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板书
客至
杜甫
首联:盼客
颔联:客至
颈联:待客
尾联:邀邻
概括本节课重要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生成板书,这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客至教学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客至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与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客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整体感知,鉴赏诗歌,类诗探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