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综合练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综合练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第1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综合练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第2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综合练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专区一轮复习undefined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专区一轮复习undefined同步练习题,共22页。
    茅 盾
    蕰草打了来是准备到明春作为肥料用的。江南一带的水田,每年春季插秧时施一次肥,七八月稻高及人腰时又施一次肥。在秀生他们乡间,本来老法是更注重那第二次的肥,得用豆饼。有一年,豆饼的出产地发生了所谓“事变”,于是豆饼的价钱就一年贵一年,农民买不起,豆饼行也破产。
    贫穷的农民于是只好单用一次肥,就是第一次的,名为“头壅”;而且这“头壅”的最好的材料,据说是河里的水草,秀生他们乡间叫作“蕰草”。
    打蕰草,必得在冬季刮了西北风以后;那时风把蕰草吹聚在一处,打捞容易。但是冬季野外的严寒可又不容易承受。
    失去了豆饼的农民只好拼命和生活搏斗。
    财喜和秀生驾着一条破烂的“赤膊船【注】”向西去。根据经验,他们知道离村二十多里的一条汊港里,蕰草最多;可是他们又知道在他们出发以前,同村里已经先开出了两条船去,因此他们必得以加倍的速度西行十多里再折南十多里,方能赶在人家的先头到目的地。这都是财喜的主意。
    西北风还是劲得很,他们两个逆风顺水,财喜撑篙,秀生摇橹。
    西北风戏弄着财喜身上那蓝布腰带的散头,常常绞住了那支竹篙。财喜随手抓那腰带头,往脸上抹一把汗,又唰的一声,篙子打在河边的冻土上,船唇泼剌剌地激起了银白的浪花来。“哦——呵!”从财喜的厚实的胸膛来了一声雄壮的长啸,竹篙子飞速地伶俐地使转来,在船的另一边打入水里,财喜双手按住篙梢一送,这才又一拖,将水淋淋的丈二长的竹篙子从头顶上又使转来。
    财喜像找着了泄怒的对象,舞着竹篙,越来越有精神,全身淌着胜利的热汗。
    约莫行了十多里,河面宽阔起来。广漠无边的新收割后的稻田,展开在眼前。发亮的带子似的汊港在棋盘似的千顷平畴中穿绕着。水车用的茅篷像一些泡头钉,这里那里钉在那些“带子”的近边。疏疏落落灰簇簇一堆的,是小小的村庄,隐隐浮起了白烟。
    而在这朴素的田野间,远远近近傲然站着的青森森的一团一团,却是富人家的坟园。
    有些水鸟扑簌簌地从枯苇堆里飞将起来,忽然分散了,像许多小黑点,落到远远的去处,不见了。
    财喜横着竹篙站在船头上,忽然觉得眼前这一切景物,虽则熟悉,然而又新鲜。大自然似乎用了无声的语言对他诉说了一些什么。他感到自己胸里也有些什么要出来。
    “哦——呵!”他对那郁沉的田野,发了一声长啸。
    西北风把这啸声带走消散。财喜慢慢地放下了竹篙。岸旁的枯苇簌簌地呻吟,从船后来的橹声很清脆,但缓慢而无力。
    财喜走到船艄,就同秀生摇起橹来。水像败北了似的嘶叫着。
    不久,他们就到了目的地。
    “赶快打罢!回头他们也到了,大家抢就伤了和气。”
    财喜对秀生说完,就拿起了一副最大最重的打蕰草的夹子来。他们都站在船头上了,一边一个,都张开夹子,向厚实实的蕰草堆里刺下去,然后闭了夹子,用力绞着,一拖,举将起来,连河泥带蕰草,都扔到船肚里去。
    汊港那泥草像一片生成的似的,抵抗着人力的撕扯。河泥与碎冰屑,又增加了重量。财喜是发狠地绞着,他的突出的下巴用力扭着;每一次举起来,他发出胜利的一声叫,那蕰草夹子的粗毛竹弯得弓一般,吱吱地响。
    “用劲呀,秀生,赶快打!”财喜吐一口唾沫在手掌里,两手搓了一下,又精神百倍地举起了蕰草夹。
    秀生那张略带浮肿的脸上也钻出汗汁来了。然而他的动作只有财喜的一半快,他每一夹子打得的蕰草,也只有财喜一半多。然而他觉得臂膀发酸了,心在胸腔里发慌似的跳,他时时轻声地哼着。
    带河泥兼冰屑的蕰草渐渐在船肚里高起来了,船的吃水也渐渐深了;财喜每次举起满满一夹子时,脚下一用力,那船便往外侧,冰冷的河水便漫上了船头,浸过了他的草鞋脚。他已经把破棉袄脱去,只穿件单衣,可是那蓝布腰带依然紧紧地捆着;从头部到腰,他像一只蒸笼,热气腾腾地冒着。
    欸乃的橹声和话语声从风里渐来渐近了。前面不远的枯苇墩中,闪过了个毡帽头。接着是一条小船困难地钻了出来,接着又是一条。
    “啊哈,你们也来了么?”财喜快活地叫着,用力一顿,把满满一夹子的蕰草扔在船肚里了;于是,狡猾地微笑着,举起竹夹子对准了早就看定的蕰草厚处刺下去,把竹夹子尽量地张开,尽量地绞。
    “嘿,怪了!你们从哪里来的?怎么路上没有碰到?”
    新来的船上的人也高声叫着。船也插进蕰草阵里来了。“我们么?我们是……”秀生歇下了蕰草夹,气喘喘地说。
    然而财喜的元气旺盛的声音立刻打断了秀生的话:
    “我们是从天上飞来的呢!哈哈!”
    一边说,第二、第三夹子又对准蕰草厚处下去了。
    “不要吹!谁不知道你们是钻烂泥的惯家!”新来船上的人笑着说,也就杂乱地抽动了粗毛竹的蕰草夹。
    财喜不回答,赶快向拣准的蕰草多处再打了一夹子,然后横着夹子看了看自己的船肚,再看看这像是铺满了乱布的汊港。他的有经验的眼睛知道这里剩下的只是表面一浮层,而且大半是些萍片和细小的苔草。
    他放下了竹夹子,捞起腰带头来抹满脸的汗,敏捷地走到了船艄上。
    洒滴在船艄板上的泥浆似乎已经冻结了。财喜那件破棉袄也胶住在船板上,财喜扯了它起来,就披在背上,蹲了下去,说:“不打了,这满港的,都让给了你们罢。”
    “嘿!拔了鲜儿去,还说好听话!”新来船上的人们一面动手工作起来,一面回答。
    这冷静的汊港里登时热闹起来了。
    写于1936年
    (有删改)
    【注】赤膊船:没有船篷等遮蔽设备的简易船只。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提到“豆饼的出产地发生了所谓‘事变’”,将小说置于特定历史中,说明江南农民的生活困窘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
    B.财喜和秀生一人撑篙,另一人摇橹,驾着一条“赤膊船”去打蕰草,表现了两人“打蕰草”的艰辛,也刻画了全体劳动人民的艰辛。
    C.“这满港的,都让给了你们罢”写出了财喜的善意,而“拔了鲜儿去,还说好听话”则透出其他打蕰草农民的愤怒和嘲讽。
    D.“这冷静的汊港里登时热闹起来了”是场面描写,小说以此结尾给读者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也使得故事的表述显得干脆、不拖泥带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巧妙运用动词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财喜撑篙时的“按”“送”等词,打蕰草时的“刺”“绞”“拖”等词,都极具表现力。
    B.小说对疏落、灰簇簇的村庄与傲然、青森森的富人家的坟园的描写,远近景物交织,视野开阔,表现了主人公内心充满喜悦与希望。
    C.小说擅长描写人物心理,如“大自然似乎用了无声的语言对他诉说了一些什么”,准确抓住财喜的感情变化,开掘出人物内心的细波微澜。
    D.“闪过了个毡帽头”中“毡帽”具有地域色彩,是当时江南农民的典型装扮,比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就是头戴破毡帽的形象。
    3.茅盾回忆《水藻行》的创作时说:“我写这篇小说有一个目的,就是塑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请以财喜为例,谈谈本文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农民的形象”。(4分)


    4.本文从哪些方面渲染了具有悲剧意味的艺术氛围?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文12[2021南京第一学期六校联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弦 歌
    郝景芳
    没人知道钢铁人的母星在哪里,只知道他们住在月球背面。入侵只有三年,战斗却如摧枯拉朽一般,抵抗一直在进行,人们却越来越绝望。三年中,人们从热血变得现实,从激越的战斗变成求存的妥协。
    但总有人不甘心,心怀最后的幻想。
    林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他要炸毁月球。
    让我猜多少次,我也不会想到林老师。他性格内敛,学提琴出身,从我十岁起就教我拉琴,这许多年里一直是我的榜样。
    又一次,在林老师家碰到齐跃,他跟老师学琴两年,是研究天体物理的年轻科研人。
    一同出门时,我忽然有种感觉,老师的计划一定和他有很大关系。
    “齐跃。”我在身后叫住他。
    齐跃回过身,看着我,表情微妙,像是知道我要说什么。
    “林老师的月亮计划,你知道多少?”
    “你问哪方面?”
    “原理。原理你肯定知道,对吧?你能不能告诉我究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齐跃沉默了一会儿,微微笑了,对我说:“特斯拉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我愿意,我能将地球劈成两半’。如果你明天没事,到我研究所来吧。”
    齐跃的研究所在城市边缘,很大,院子里有很多粗壮的梧桐。只是我没料到会这样清静,清静得人影全无,安宁中透着深入石缝的寂寥,树枝沙沙响起的时候,寂寥扩大数倍,从四面八方侵入人的身体。
    空空如也的楼道里,齐跃转头问道:“你知道我们研究所为什么这么空荡荡吗?”
    我摇摇头。
    齐跃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其他人都被钢铁人接到香格里拉和月亮上了。”
    我恍然大悟,应该能想到的:钢铁人是懂科学的,他们知道地球上哪些人的头脑值得珍惜,也值得利用。
    “你没走?”我问齐跃。
    他站定,抬头凝视我,目光带着一丝笑意、一丝讽刺和一丝悲怆,说:“我喜欢特斯拉,不仅是因为他牛,还因为他单打独斗。你知道吗?他被爱迪生排挤,被马可尼抢了专利,还被投资人摩根抛弃了。可是他一直有很多奇思妙想,直到去世。他是纯粹的孤胆英雄,他就一个人和那些大团体对抗。你知道无线电输电技术吗?把地球作为内导体,把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用放大发射机在地球和电离层中建立8赫兹共振,天地就成了谐振腔,可以传输能量。把天地当作谐振腔,这是什么气度?!当时的人们哪有这等见识?!现在,他的计划当然全都实现了,可是那时他就这么一个人死了。”
    “其实大家想跟谁就跟谁,也没什么好说的。”齐跃又说,“但总还是会有些人不一样,我就敬佩这些人。”
    我知道他说的是老师。我没再发问,一路跟着齐跃,穿过无人的大堂、楼梯和休息区,来到位于西侧的顶层的一间小办公室。小办公室所在的区域在整片荒废的楼宇中干净得醒目,看得出每天有人打扫。小办公室里有黑色木质书桌、书柜,书桌上有一台老式音响。
    齐跃打开电脑,并排放置的六个屏幕同时启动。他熟练地打开一系列窗口,有以黑色为背景的频率谱图,有以蓝色为背景的数值坐标,还有以彩色为背景的卫星云图。最后一个窗口是提琴和钢琴的特写照片。
    “你知道吗?”齐跃说道,“特斯拉这个人很有意思。昨天不是说过他的一句话嘛。据说他曾经爬上过一座正在建的摩天大楼顶部,把一个小激振器放在钢梁上,激起钢梁共振抖动,吓得工人们完全不知所措。于是他说,给我一个激振器,我能把地球劈开。像极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只不过他更牛,因为阿基米德只是假设,但他说的是可能的。”
    “你是说……共振吗?”
    对物理概念我就知道点皮毛。
    “是。频率相当或成倍数,振动就能相互激发。1940年,塔科马海峡大桥就是因风起振最后垮塌的。”
    “那么……老师就是想用这个原理炸毁月球?”
    齐跃点点头:“是。用天梯。”
    “天梯?”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别的我不懂,天梯还是知道的。天梯是一座纳米长梯,从地表延伸到月球表面。可惜2022年天梯上天后只两年,钢铁人就来了。自那之后,一切活动都停止了,天梯空自悬垂。
    可是,用天梯怎么能把月球炸毁呢?难道用天梯当激振器,让月球共振?这听起来也太不可思议了。
    “天梯这么细,可能让月球振动起来吗?”
    “频率。只要找到共振频率,振动能扩大很多。”
    “那怎么才能让天梯振动起来呢?”
    “也一样。共振。”
    我试图理清其中的逻辑。
    “因此,我们需要拨弦。”齐跃最后说。
    一句话,我突然被点醒了。这就是林老师的计划。
    “可是,如果月球能被振裂,难道地球不会被振坏吗?”
    “会。只是不会那么严重。起振的局部会剧烈振动,如同一场地震,但地球整体不会有什么事。”
    “这也就是说……”
    齐跃严肃起来:“只有拨动琴弦的人自己会被地震裹挟。”
    这一下,我明白了。我从不知道老师竟如此决绝。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换地球人的生命。
    这是反抗到绝望的最后挣扎。用孤注一掷的琴弦拨动让天地间的哀歌响起!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围绕林老师的月球计划展开,借助齐跃的言行阐释了整个计划的原理与可行性,使“我”对老师的计划从怀疑到敬佩。
    B.“可是那时他就这么一个人死了”一句以特斯拉的结局暗示了拨弦人的孤独以及实现计划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C.文中“书桌上有一台老式音响”“最后一个窗口是提琴和钢琴的特写照片”两句,借环境描写的细节暗示齐跃生活条件的优越及其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D.通过齐跃对共振原理的解说,可以推知林老师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已达到一定水平。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从“我”的困惑开始到“我”释惑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B.特斯拉在文中多次出现,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在情节上前后呼应,又展现出齐跃的科学素养与雄心抱负。
    C.文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例如,齐跃与被钢铁人接走的科研人员的对比,林老师与阿基米德的对比等。
    D.小说明写齐跃,暗写林老师。文中虽对林老师着墨较少,但通过齐跃的言行表现了林老师的志趣与为人。
    3.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段的作用。(4分)


    4.请根据文意,结合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弦歌不衰”的典故,谈谈你对小说题目“弦歌”的理解。(6分)


    文13[2020山东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瑞 雨 为 安
    刘醒龙
    凌晨4点多钟起床,赶杭州到瑞安的早班高铁,一路上所遇见的,恰好如此行所要探究的南戏《琵琶记》①中写的那样:“我早晨里只听疏剌剌寒风吹散了一帘柳絮,晌午间只见淅零零细雨打坏了满树梨花,一霎时啭几对黄鹂,猛可地叫数声杜宇。”虽然季节略有差距,却与“绿成阴,红似雨,春事已无有”的意境相差无几。
    一路上,天地间尽是雨。到达柏树村已是午后。踏上高郎桥,桥下清幽的水面,突然起了声波一样的花纹,还伴着锵锵的弹拨音韵。在与桥头相连,与小河为邻的高郎祠里,一只琵琶分明响得正幽。
    高郎祠的正式名称为高则诚纪念馆,高则诚是《琵琶记》的作者。实际上,在高则诚动笔之前,民间就有不同版本的《琵琶记》在上演,高则诚只是作为改编者,将这曲民间戏曲推上了中国戏曲史的巅峰。看过了铭刻在门楣和立柱上的那几副后来者撰写的楹联,空荡荡的屋子里就没有什么值得流连的了。别人还会去那尊铜像近处前后左右端详,我是断断不会正眼看一下的。这习惯在家乡黄州就养成了,那时是不愿去看东坡赤壁里面的苏东坡像的。之后到秭归的屈原祠不愿看屈原像,到平江的杜甫墓和成都的杜甫草堂不愿看杜甫像,到芜湖的城陵矶不愿看李白像,到和县的霸王祠不愿看项羽像。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是在青海玉树的勒巴沟口。我曾奋力扒开许多荆棘,才站到传说中的文成公主雕像面前,却还是无法从岁月留在崖壁上的风霜中看出真切来。这样的不真切往往是最好的!天下文人,文章是命,一部《琵琶记》不是哪一间屋子所能装下的,尽可能腾出空间,才能听见当年翻动简牍纸帛的声音。就像高则诚自己说的,“重门半掩黄昏雨,奈寸肠此际千结。守寒窗,一点孤灯,照人明灭”,能照人明灭,就能照天下荣辱。有一间屋子在,给尘世间留下一种寄托就可以了。最高等级的存留是在人心。人心之外,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包括那坚实的青铜做成的雕像,也是不真实的虚拟。
    相比之下,一墙之隔的小院里,那女子怀抱琵琶深深浅浅地唱着南戏,外来者听着似懂非懂的,反而让诞生于千年之前的南戏有了一丝一缕四处回旋的生机。歌者自歌,闻者自闻,不歌也不闻的是夹在我们之间纷飞不已的雨,还有院子中间被雨打湿的花草冬青。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有人夸说,辞了官、回了家的高则诚用清丽之词,一洗《琵琶记》原著之陋,于是,村坊小伎将其看作不可企及的高度,竞相效仿,像纲领那样,不得有丁点的随便和苟且,才情既富,节奏弥工,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都要透彻唱了才行。一时之间,广为传演,几半天下。
    院子里的雨,有时大,有时小。
    当年的高则诚,如若不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除非电闪雷鸣助兴,仅凭旦角一己之悲,很难穿透这绵绵雨幕。高则诚妙就妙在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一个来自小地方的毫无背景之人,凭一手好文章得以接近帝王将相,又从官场全身而退——高则诚自然比那些待在鸡鸣草屋中想象黄金宫阙的人懂得的多。南戏也好,南曲也好,南音也好,在这南方的雨中,用家长里短的爱表现出艰难时世,才是人生本意。让百分之百的善掉进百分之九十九的误解,再用那难得的百分之一作为契机,升华彼此性命。恨与恨的冲突不是根本的冲突,恶与恶的矛盾不是根本的矛盾,而爱与爱的水火不容、善与善的针锋相对,最让人生这场大戏撕心裂肺,荡气回肠。
    南戏、南曲和南音,各自的缘起与流传,有许多的不一样。在这小院里,也有天上雨水、屋檐雨漏和树叶雨滴的区别,玄想之下,这带着“南”字符号的音乐艺术,是不是与雨密不可分?是不是适合在雨中相听?初粗想,再细思,才发现高则诚的《琵琶记》里,果然到处是“雨”和“水”。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
    用那菽水②之欢,表意学子虽有青云万里之志,又不舍离别白发之双亲。渴望夫妻长相厮守,不用卿卿我我,而以“田畴绿水浟”来说两口子是要勤劳耕作的。真出了家门,离开老父老母和新娘去往北方的京城,所见到的村是水村,殿是水殿,不是“流水蘸柴门”的普通人家,就是“画桥烟柳”“秋千影里,墙头半出红粉”的谁家水滨。写才子青云路通,则以“三千水击飞冲”来抒发壮志。目标真的实现时,想着生死存亡音书难寄,万水千山相阻隔。以各种各样的水,男人叹人生青春难再。留守女子也愁苦,哪怕“奴家心素”,也只能用“凉浆水饭”来祭拜公婆。两下萧条,一样愁难诉。只怕除了用雨水作主旋律的《琵琶记》,任哪出戏也难以如此动人。
    好雨知时节,好雨识人心。
    趁着年丰人寿的日子,高则诚以风调雨顺之心,写出风调雨顺的意境。人生苦短,免不了要面对烦恼,那么就尽可能将烦恼留给自己,将美好的东西献予他人。雨是世间最常见的一种吉祥之物。瑞安本地雨水多,瑞安博物馆里却还陈列着当地人用来祈雨的祭祀器具,可见天降甘霖,地生玉露从来就是最得人心的。包括《琵琶记》在内,一切的南戏、南曲、南音,莫不是用雨水来做主心骨,相比冰刀霜剑、电光火石,还是情意绵绵的艺术来得久远。不大不小的雨,时断时续的雨,孤舟夜雨,乱萤疏雨,太阳雨,云缝雨,梧桐雨,杨梅雨,大雨洗心革面,小雨不在有无。
    雨在瑞安落多久,落多少,与谁有没有关系,其实没必要探究。只愿世间少一些乱弹琵琶的悲欢离合,大家瑞安,天下瑞安。正如高则诚在诗里吟咏的:“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有删改)
    【注】①《琵琶记》:主要讲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他们新婚不久,蔡伯喈就被父亲逼去赶考。中状元后,又被迫要求与牛丞相的女儿结婚。蔡伯喈想辞官回家,但是朝廷不允。赵五娘独自在家奉养公婆,饥荒年间,公婆双亡。赵五娘为公婆修筑坟墓后,一路行乞进京寻夫,历尽艰辛,蔡伯喈与赵五娘终于团圆。作者高则诚改变了旧戏中蔡伯喈贪图荣华、忘亲弑妻的恶人形象。②菽水:豆与水。比喻粗劣清淡的饮食,形容生活清苦。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琵琶记》的戏文,既代以描写眼前之景,也巧妙地关联了作者出行的目的。
    B.作者运用对比,以荆棘中探寻文成公主雕像,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中。
    C.作者笔法富有诗意,行文语言含蓄凝练,具有跳跃性,使一以贯之的情绪表达流畅。
    D.文章以高则诚的诗句结尾,既紧承前文,深化文章的中心,又委婉含蓄,令人回味。
    2.作者赴瑞安探究《琵琶记》,下列关于探究结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琵琶记》明初时已被称赞,它才情既富,节奏弥工,如同纲领,广为传演。
    B.高则诚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
    C.高则诚自身的经历与才华是创作提升的关键,成就了《琵琶记》的经典价值。
    D.《琵琶记》到处是“雨”和“水”,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
    3.本文的标题“瑞雨为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4.本文据“雨”联想,探究南戏《琵琶记》,获得丰富的感悟。实际上,从某一实物展开联想探究其他事物而获得感悟,这是人们常用的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方式。请结合你的经历,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物”,谈谈你这样思考的体会。(6分)


    文14[2021湖南名校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坛十三记(之九)
    肖复兴
    天坛里最多的树木,是柏树,有几万棵,树龄在几百年之上的就有几千棵。在天坛,柏树的代际区别是极其明显的。内垣和外垣前的柏树林,种植的是年轻的新树,而散落在园内的很多柏树则是老树,甚至有七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柏树。在植物之中,比起娇艳的花草,树的生命要长久得多。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哪怕是帝王,也是无法与有着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寿命的树木相匹敌的。
    很难设想,天坛里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柏,将会是什么样子。在祈年殿和圜丘,俯瞰四周,只看得一片光秃秃的地面,或者是一些杂花新树,该会发出怎样的喟叹?肯定会感觉像是元帅麾下没有了威武成阵的将士,而只是一片花拳绣腿。
    走到这些古柏密密的树荫下,我有时会想,没有了古柏,哪怕是盛开着诸如桃李海棠一类鲜艳花朵的树簇拥着祈年殿和圜丘,也是不适合的。只有古柏,才和天坛相配,才如彩云拱月,托起了整个天坛。
    有一棵古柏,在天坛里很特别。它是斜躺在那里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它从巍巍直立,变成了这个样子。是雷雨,是地震,还是战火?在天坛漫长的历史中,在人为的战火和自然的灾难中,无辜倒下而死亡的古柏有很多。我一直都觉得它很不情愿,不甘屈服于一头栽倒在地。它的枝干离地面很近了,眼瞅着就要倒下了,但它还是坚强地支撑着,箭镞一样斜指向天空,就像战场上一个即使中弹也不肯倒下的武士。于是,它与众不同地活了下来,定格成今天这样,像一尊罗丹或马约尔的雕塑。
    它很粗壮,纵使躯干已经扭曲成这样,一年四季枝叶茂密,生命力依然旺盛如年轻的时候。每一次经过,我都要站在它身边看一会儿,有时会觉得它如同一尊卧佛,洞悉世事沧桑与人生况味,有几分幽邃和神秘。
    这棵古柏,我小时候就见过,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斜卧在那里,只是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现在它被铁栏杆围起来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垂垂老矣,它还是像以前那样枝繁叶茂。几十年算什么,几百年都过去了,它不是照样青春如昔吗?如今,它的树根处,居然又长出了新的枝丫,许多青草也爬满四周,甚至缠绕上它苍老皴裂的躯干。这时候,我觉得它就像一只鸡婆,四周围绕着一群鸡娃,或者像一个孙儿绕膝的老爷爷,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夏天,我坐在它对面画它,觉得它越发枝叶茂密、浓郁苍绿,如一潭深湖。我一遍遍端详它,仔细看遍了它的浑身上下,忽然,觉得它好像在对我讲话,只是我听不懂树的语言。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响声,不是树的语言。树叶的语言,无须借助风。树叶也不是树的嘴巴。我们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呼吸,它们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但是,我们不知道树和我们人一样,也会说话,我们不知道树的语言是什么。我们的先人讲究天人合一,我们如今更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我们和它们隔膜得很。
    古柏很有特色,尤其是天坛的古柏,因融入苍茫的历史而富有生命感的力度和深度。当年,梵高居住在法国阿尔勒的时候,很爱画柏树,即使病重住进圣雷米疗养院里,还在画疗养院里的柏树。他说:“柏树在线条和比例上,与埃及的方尖碑同样美丽。”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以这样崇高的评价来说柏树。
    史铁生对地坛的古柏情有独钟,也曾经从绘画的角度说那里的古柏躯干和树冠可以表现的元素太丰富了,随便换个角度感觉都会不一样,说它们纠缠在一起的线条,像是岁月无声的撕扯,说这些和树干扭曲成一团的大疖子有特殊的故事感。
    面对柏树,梵高从画家的角度来欣赏,史铁生则是从作家的角度来欣赏。史铁生强调它们的故事感和历史感等更多文学的元素,梵高强调它们特殊的美和美术的元素。或许,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丰富而准确地概括天坛里的古柏给予人们的启示,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它们。
    梵高画的柏树,是丝柏树,和天坛里的柏树不完全相同,而且也没有天坛里的柏树古老。不过,他将柏树和“方尖碑”相比,让我感到新鲜。我想,如果在梵高眼里普罗旺斯的柏树与“方尖碑”一样美丽,那么天坛里的古柏,尤其是我自童年就见到的这棵斜卧却顽强不倒的古柏,又该怎么形容呢?我一直想找到一个比“方尖碑”更崇高更合适的评价,可是,思短词穷,一直没有找到。
    有一天,我到北大参观赛克勒博物馆,忽然看见院落里的石座上放着一块日晷,由一根针一样细的支柱支撑,呈斜立状,指向天空。我一下子想起,天坛里的这棵古柏不也是斜立着吗?而且,它比日晷的倾斜度还要大。我觉得古柏,起码这棵古柏就像我们古代的日晷,直指天空,直指时辰,和天坛相配。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天坛的柏树为描写对象,由“天坛十三记”可推知,作者应记录了许多与天坛相关的事物,柏树只是表现天坛的一个方面。
    B.“人类和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写出了人们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又提及帝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
    C.由“我听不懂树的语言”到“我们听不懂树的语言”,作者由个人生活经验推及人类社会,写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隔膜。
    D.梵高和史铁生对柏树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作者认为将他们二人的观点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天坛古柏的认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双线索贯穿全文,一棵斜躺的古柏是明线,古柏引起的联想与思考是暗线,明线暗线巧妙编织,显隐结合,使文章摇曳生姿。
    B.“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我坐在它对面画它”,叙述性文字的插入,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体现出作者与天坛古柏之间的深情。
    C.文章善用比喻,将一棵斜躺的古柏比作一个武士、一尊雕塑、一尊卧佛、一个老爷爷、一块日晷等,形象地展现出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
    D.作者的散文文笔细腻,意味隽永,能在平常事物中写出对生活的独到观感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3.如何理解文章前后两次写到古柏“和天坛相配”? (4分)


    4.鲁迅在谈及创作时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创作特点。(6分)



    答案
    文11
    1.C C项,分析错误。对人物心理的分析,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由前文的“他的有经验的眼睛知道……细小的苔草”可知,财喜知道蕰草所剩不多了,表现了他的精明,而其他打蕰草的农民并没有愤怒和嘲讽的情绪,只是对财喜的话并不买账而已。
    2.B B项,分析错误。选项涉及的内容是财喜在船上看到的景物,此处的环境描写是阴郁的、低沉的,暗示了主人公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与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相契合。
    3.①坚强乐观。在生活重压下依然生气勃勃、精神饱满,与其他打蕰草的农民风趣的对话表现出乐观、幽默的性格特点;常以破空的长啸作生命的呐喊。②热爱劳动。冒着冬季野外的严寒打捞蕰草,有着熟练的生产技能与丰富的劳动经验;忙得“全身淌着胜利的热汗”“热气腾腾”也不停下。③善良而又精明。不愿为争抢蕰草而“伤了和气”,设法赶在前头到达目的地,后又在蕰草所剩不多时主动退让;帮助病弱的秀生摇橹。
    解析:“中国农民的形象”无疑是群像,以财喜为例概括“中国农民的形象”时,要高度抽象概括,体现群体特征。解题思路上,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豆饼“事变”之后,“贫穷的农民”陷入生活困境,为了施肥而去打蕰草。然后找到这个过程中描述“财喜”的言行举止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4.第一问:①农民“拼命和生活搏斗”,秀生带病从事繁重的劳作;②天气的寒冷恶劣、景物的枯萎凋零,描绘出冬日的萧瑟肃杀。第二问:以浓重的悲剧氛围烘托出人物心灵的坚强,构成巨大的艺术张力,使小说具有崇高的悲剧特征,有力地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本题可以从人物、景物这些角度着眼,分析“悲剧”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人物角度上,“悲”体现在带病劳动;从景物描写上,“悲”体现在冬天的寒冷、劳作环境的恶劣。“作用”则要结合所渲染的艺术氛围进行分析,主要从人物、主旨角度着眼。通过环境的恶劣反衬出以财喜为代表的中国农民的坚韧与拼搏的生命力,丰富与充实人物形象。浓郁的悲剧艺术氛围的渲染,有力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也增添小说的艺术张力,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
    文12
    1.C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C项,“暗示齐跃生活条件的优越及其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错,暗示的应是齐跃对音乐的热爱。
    2.C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林老师与阿基米德的对比”无中生有。
    3.①本段写出了研究所现在的空旷与寂寥;②映射出外星人入侵后地球人放弃抵抗、妥协求存的大环境;③承接上文齐跃邀“我”去研究所的情节,为下文齐跃与“我”的对话张本;④凸显出齐跃孤军奋战的勇气与胆识。(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画线段主要描写了研究所的环境,“很大”“清静得人影全无,安宁中透着深入石缝的寂寥”等词句渲染了研究所空旷、寂寥的氛围。从结构上看,画线段的描写照应文章第一段中的“人们却越来越绝望”“从激越的战斗变成求存的妥协”的背景提示,映射出外星人入侵后地球人放弃抵抗、妥协求存的大环境;同时,承接上文中齐跃邀“我”去研究所的情节,空空如也的环境引出下文齐跃和“我”的对话内容,即研究所里空荡荡的是因为其他人被钢铁人接走了,而齐跃没有走,仍然坚守在这里,凸显出他像特斯拉一样孤军奋战的勇气与胆识。根据以上分析,分点组织答案即可。
    4.①“弦歌”表面上是指为引天梯共振炸毁月球而拨弦奏响的哀歌;②深层是指对林老师在困境中勇于坚守本心、不与世俗同流的讴歌,对面对外族入侵不苟活妥协、敢于抗争、宁死不屈的精神的讴歌;③暗示林老师的精神将以乐教、身教形式被传承下来。(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作品标题的意蕴的能力。探究文学作品标题的意蕴,一般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入手。根据这篇小说的情节可知,标题“弦歌”在文中表面上是指为引天梯共振炸毁月球而拨弦奏响的哀歌。结合这篇小说中所写的林老师与“越来越绝望”“从激越的战斗变成求存的妥协”的人们不同,他“不甘心,心怀最后的幻想”,像特斯拉一样“单打独斗”,“决绝”地“反抗”,“用自己的生命换地球人的生命”,以及孔子“弦歌不衰”的典故可知,标题“弦歌”的深层意义是对林老师在困境中勇于坚守本心、不与世俗同流以及面对外族入侵不苟活妥协、敢于抗争、宁死不屈的精神的讴歌;同时,标题“弦歌”也暗示林老师的精神将以乐教、身教形式被传承下来。综合上述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知识链接】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弦歌不衰”的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孔子和他的弟子不能行动,粮食断绝。随从的弟子都饿病了,没有人能站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够坚守节操,小人遭遇穷困就会胡作非为了。”
    文13
    1.B B项,前面作者讲不会去看高则诚的铜像,就像不会去看苏东坡像、屈原像、杜甫像、李白像、项羽像一样,唯有文成公主像例外。虽是例外,但看后作者得出的感悟是:“却还是无法从岁月留在崖壁上的风霜中看出真切来。这样的不真切往往是最好的!”而后文引出《琵琶记》之后表达的情感也是如此:“一部《琵琶记》不是哪一间屋子所能装下的……”“最高等级的存留是在人心。人心之外,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包括那坚实的青铜做成的雕像,也是不真实的虚拟”。由此可见,作者“探寻文成公主雕像”并非只“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中”,文成公主雕像也是如此。 此外,对比手法的解读也错误,写文成公主雕像和《琵琶记》运用的是类比。
    2.C C项,原因理解不当。由注释“作者高则诚……恶人形象”和文本“当年的高则诚……给修正了”推出原因还有大胆创新,改变人物命运。由“南戏也好……荡气回肠”推知原因还有用爱和善良唤醒人性、激荡人心。由此可见,成就《琵琶记》经典价值的并非只有高则诚自身的经历和才华。
    3.“瑞雨”吉祥,一切安好。作者巧化“瑞安”“好雨”,凝为“瑞雨为安”,表达祈福天下瑞安的美好心意;作者雨中赴瑞安探究《琵琶记》,雨中听琵琶相和的南戏,静心深思,感悟《琵琶记》的魅力,雨是助作者探究《琵琶记》的“瑞雨”;《琵琶记》中到处是“雨”和“水”,雨水是南戏、南曲、南音的主心骨,好雨包容、化解人间世事,予人美好,感化人心。
    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要注意从字面意思和深层意思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深层意思要从形象(人物形象、物象)、结构、主旨等多个角度去思考。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瑞雨”。然后圈出相关的句子来分析。由“一路上,天地间尽是雨”“歌者自歌,闻者自闻,不歌也不闻的是夹在我们之间纷飞不已的雨”“到处是‘雨’和‘水’”“包括《琵琶记》在内,一切的南戏、南曲、南音,莫不是用雨水来做主心骨”“好雨知时节,好雨识人心”“雨是世间最常见的一种吉祥之物”“瑞安本地雨水多……天降甘霖,地生玉露从来就是最得人心的”“大家瑞安,天下瑞安”等可提炼出答案。
    4.(示例)拿起手机,我想到了高科技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正所谓“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但它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比如一家人因为沉溺于手机而淡漠了亲情,除夕夜人手一部手机,没有了往昔的热闹和其乐融融。青少年因为沉溺于手机游戏而无法自拔,导致无心学习,成绩大受影响,严重者逃避现实,失去面对生活的自信和激情。
    解析:本题更像一道扩展语句的语用题。这样的试题,一方面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内容准确理解题干中的“情境”,另一方面要准确扣题,所有的分析、拟写都要围绕“情境”进行。题干明确了答题的核心“从某一实物展开联想探究其他事物而获得感悟”,所以答案中要有“实物”,要从个别到一般,要有感悟,还要有自己的经历。
    文14
    1.B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B项,“又提及帝王,意在强调人们应摒弃权力,追求真我”错误,文章第一段“提及帝王”是为了进一步强调人们在古柏面前的渺小感。
    2.A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一棵斜躺的古柏”并非文章线索。
    3.①第一次,写古柏庄重,有威仪,富有生命力,深具历史沧桑感,和庄严肃穆、历史悠久的天坛相配; (2分)②第二次,写斜立的古柏像日晷,直指天空和时辰,和天坛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如答“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或“中国传统哲学宇宙观”也可)相配。(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文章第三段写古柏“和天坛相配”,是作者假设天坛里没有了这些古柏后得出的结论,意在强调柏树“因融入苍茫的历史而富有生命感的力度和深度”,庄重、有威仪的古柏与庄严肃穆、有着悠久历史的天坛相配。文章最后一段再次写到古柏“和天坛相配”,是写这棵斜立的古柏“像我们古代的日晷,直指天空,直指时辰”,和上文提到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配,这也是天坛所传达的精神理念。
    4.①选材具有典型性,体现选材严。(1分)文章写天坛柏树,重点描写了一棵斜卧却顽强不倒的古柏,突出天坛柏树生命力顽强等特点,体现了“选材要严”。(2分) ②立意具有深刻性,体现开掘深。(1分)文章以天坛柏树为中心,联想到梵高、史铁生关于柏树的作品,挖掘出柏树在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层意蕴,升华出柏树与天坛契合的精神理念,体现了“开掘要深”。(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创作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题干所指。“选材要严”是指选材要具有典型性。本文从天坛的柏树切入,并重点描写了一棵斜卧却顽强不倒的古柏,文中如“眼瞅着就要倒下了,但它还是坚强地支撑着……就像战场上一个即使中弹也不肯倒下的武士”等语句,突出了天坛柏树生命力顽强等特点,体现了“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是指立意要具有深刻性。本文由天坛的古柏联想到梵高、史铁生关于柏树的作品,指出面对柏树,史铁生强调“故事感和历史感等更多文学的元素”,梵高则强调柏树“特殊的美和美术的元素”,并进而指出“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丰富而准确地概括天坛里的古柏给予人们的启示”,挖掘出柏树在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层意蕴,且篇末又说这棵斜卧却顽强不倒的古柏“像我们古代的日晷,直指天空,直指时辰,和天坛相配”,与天坛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相契合,体现了“开掘要深”。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一卷语文考点训练专题二:现代文阅读II: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一卷语文考点训练专题二:现代文阅读II,共5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张者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一卷语文考点训练专题二:现代文阅读II: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一卷语文考点训练专题二:现代文阅读II,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张者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老舍作品专题练: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老舍作品专题练,共16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