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评价,及时反馈 五,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明清时期的抗倭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历史事件。
列举清朝平定准葛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和设驻藏大臣等史实,感受我们祖先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
分析对比明清时期不同民族政策的特点。
学习重点
分析对比明清时期不同民族政策的特点。
掌握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西藏地区所采取的的巩固措施。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分析对比明清时期不同民族政策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25 分钟,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完成)
阅读教材,熟悉内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完成作业本中的“基础巩固”。
二、合作学习(8 分钟,由各小组长负责,按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课前以下独学内容, 解决独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作适当的指导。)
1、请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阅读书本 P6 资料 1、2,回答:有人认为长城是“民族封闭的象征”,也有人认为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你认为长城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
3、请列举史实说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4、为什么说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5、明清时期还在西南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明修长城清修庙”,阅读课文及相关图片资料,分析比较明清两朝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差异?
7、结合教材地图写出清朝疆域,并对照明朝疆域图,比较其异同。
三、展示评价(教师指定学习小组分别展示上述合作学习内容,在每一个小组派代 表展示后,由其他学习小组代表质疑、补充和评价,教师适时参与指导、质疑、补 充和评价。)
四、及时反馈(拓展练习,独立完成,及时反馈) 五、本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整理复习本课的学习内容和作业本作业
完成下一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
【巩固练习】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的是()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虎门销烟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 )
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3.18 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A.重新统一了蒙古B.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稳定了西藏政局D.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A.设置西域都护B.设置宣政院C.设置驻藏大臣D.设置伊犁将军
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
要措施是()
A.设西域都护 B.设驻藏大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派遣郑成功收复台湾6.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驱逐了殖民势力C.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D.巩固了清朝海防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清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在承德避暑山庄外修建了 12 座大兴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清乾隆皇帝称赞那些寺庙时,写下了“一座喇嘛庙, 胜抵十万兵”的诗句。
材料三 乾隆帝 70 寿辰的时候,班禅六世亲自率领随从,不远万里,来到承德避暑山庄,参加庆典。乾隆帝非常高兴,特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布伦寺, 修建须弥福寿之庙,供他居住。
材料三中所描述的这种汉藏合璧的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清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的?
你从唐太宗和乾隆帝的这两句话中能看出唐朝和清朝对少数民族实行怎样的政策?这种思想对今天而言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教学反思: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农耕文明的繁盛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评价,及时反馈 五,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