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根据中职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数学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教案,整套备课教案包含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 集合至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所有单元课文(含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3.3 函数的应用教案,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教案等),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含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分课时参考各省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设计,是老师备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全册下载。
最近下载
61【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教学过程】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2. 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3. 让学
1. 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2. 能在判断、论证中灵活运用上述三个概念.3.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教学过程】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2. 掌握通过“推出”判断集合的关系.3.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通过“推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初步学习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2.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体会由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过程.3.培养学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是我们着意培养的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实数的大小的基本性质,初步学习作差比较的思想.【教学难点】用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通过联系公路上的限速标志,引入不等式的问题,并且从关注数字的大小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通过穿插有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逐步掌握作
1. 理解区间的概念,掌握用区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方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 通过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让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学重点】 用区间表示数集.【教学难点】 对无穷区间的理解.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数形结合法与讲练结合法.通过不等式介绍闭区间的有关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在数轴上表示两种不同的区间,学生类比得出其它区间的记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学习用区间法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目
不等式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2.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提出问题,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3. 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审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不等式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研究,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且特别强调,要注意实际问题中,未
【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2. 理解函数符号y=f (x)的意义,会求函数在 x=a处的函数值.3. 通过教学,渗透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两要素,会求函数在 x=a处的函数值,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教学难点】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抽象出函数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函数关系的实质以及函数两要素.然后通过求函数值与定义域的两类题目,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函数的解析法、
1. 通过实际问题感知一次、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简单的数学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简单的数学模型.【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先用列表计算与画图的方法来直观感知,然后抽象成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来研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二次函数模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3.2.2 一次函数模型【教学目标】1. 掌握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理解
3.3 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1. 会应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及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应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教师将四个例题与练习穿插在一起,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以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导入我们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律,并会进行有关运算.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的定义.【教学难点】零指数幂及负整指数幂的定义过程,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在引入指数幂时,以在国际象棋棋盘上放米粒为导入素材,既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中的 EQ \F(am,an)=am-n (m>n,a ≠ 0)这一法则出发,通过取消m>n的限制引入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定义,从而把正
1. 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2. 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转化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3. 通过对数概念的建立,明确事物的辩证发展和矛盾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对数概念及性质的理解掌握.【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和分组合作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精神,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的参与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课堂练习、学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知识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2. 通过联系实际的引入问题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也体现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知识的应用价值.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渗透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模型.【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体会
【教学目标】1.理解正角、负角、终边相同的角、第几象限的角等概念,掌握角的加减运算.2.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认识角的概念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并由此深刻理解任意角的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任意角(正角、负角、零角)、终边相同的角、第几象限的角的概念,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教学难点】任意角和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教学方法】本节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发现旧概念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新的概念.讲课过程中,紧扣“旋转”两个字,让学生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教学过程】5.1.2
1. 理解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记其在各象限的符号;掌握三角函数线的定义及画法.2.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难点】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与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定义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讲练结合,使学生牢固掌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和象限内的点坐标符号导出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接着把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转化为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表示,使数与形密切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教学过程】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同角三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 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力目标:(1) 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 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 通过对照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在上的简图.【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教学设计】(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周期现象,介绍周期函数;(2)利用诱导公式,认识正弦函数的周期;(3)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注册成功
300万一线老师的共同选择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