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展开
这是一份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4页。
(2015·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百里奚举于市 举: 选拔,任用
(2)必先苦其心志 其: 他,他的
(3)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增”,增加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了解、明白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指在国外
2.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2)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2分)主观因素: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加以改正,努力奋斗。(2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分)
[中考预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前人的成就和业绩。③草昧:未开化;蒙昧。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这,这样
(2)衡于虑 衡: 同“横”,梗塞,不顺
(3)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痛苦
(4)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哪一个
(5)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 安定,管理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现在)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3.【甲】文运用什么方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试对此做简要说明。(4分)
示例一:第①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舜、傅说等人的成功事例,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2分)第②段运用道理论证,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2分)
示例二:第①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2分)第②段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2分)
4.【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2分)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2分)
【参考译文】
【乙】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前人的成就和业绩哪一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是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现在)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兴起,指被任用
(2)行拂乱其所为 乱: 扰乱
(3)劳其筋骨 劳: 使……劳累
(4)以衾拥覆 以: 用
(5)腰白玉之环 腰: 在腰间佩戴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困惑,思虑堵塞,这样之后才能有所作为。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乙】文中,作者描写了“同舍生”奢华的穿戴,这样写的用意是: 突出作者家境之贫寒,反衬出作者读书之艰辛与专心 。(2分)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成才的因素,请比较二者的不同。(4分)
【甲】文认为个人成才需要积极面对挫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2分)【乙】文认为个人成才需要专心、坚持、勤奋刻苦。(2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证据与学习目标,学·教·评一致性设计,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题并板书,检查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放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展示提升,教师点拨,课堂达标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