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离 子 反 应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9721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离 子 反 应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9721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离 子 反 应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9721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离 子 反 应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离 子 反 应,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AgCl、BaSO4等不溶于水,都属于弱电解质
B.HClO是弱电解质,但NaClO是强电解质
C.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D.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NaHCO3===Na++H++CO eq \\al(\s\up1(2-),\s\d1(3))
B.NaHSO4===Na++H++SO eq \\al(\s\up1(2-),\s\d1(4))
C.MgCl2===Mg2++2Cl-
D.Ba(OH)2===Ba2++2OH-
3.(2021·石嘴山市模拟)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
B.用过量稀盐酸去除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CaCO3+2H+===Ca2++H2O+CO2↑
C.将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OH-===HCO eq \\al(\s\up1(-),\s\d1(3))
D.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Cl2+2OH-===Cl-+ClO-+H2O
4.下列对于判断溶液是否部分变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5.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属于一元弱酸,具有强还原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H2PO2属于酸式盐,其水溶液呈碱性
B.H3P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3OH-===PO eq \\al(\s\up1(3-),\s\d1(2)) +3H2O
C.向NaH2PO2溶液中滴加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PO eq \\al(\s\up1(-),\s\d1(2)) +H+===H3PO2
D.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1 ml H3PO2最多还原4 ml Ag+
6.(2021·慈溪模拟)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 eq \\al(\s\up1(+),\s\d1(4)) 、K+、Na+、Mg2+、Ba2+、Al3+、
Fe3+、Cl-、I-、NO eq \\al(\s\up1(-),\s\d1(3)) 、CO eq \\al(\s\up1(2-),\s\d1(3)) 、SO eq \\al(\s\up1(2-),\s\d1(4)) 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填写表中空白:
(2)根据以上事实,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②、④、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Na+浓度为0.5 m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已知H2SiO3为不溶于水的胶状沉淀,加热时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
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实验Ⅰ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8.图a~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X、Y均表示石墨电极)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代表的离子的电子式为
B.图a中放入的是氯化钠固体,该条件下不导电
C.能导电的装置中,X上均有气体产生
D.能导电的装置中,Y的电极产物相同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eO+2H+===Fe2++H2O
B.往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a2++CO2+H2O===CaCO3↓+2H+
C.碘化亚铁溶液与足量氯气反应:2I-+Cl2===I2+2Cl-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的NaHCO3溶液:Ca2++OH-+HCO eq \\al(\s\up1(-),\s\d1(3)) ===CaCO3↓+H2O
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2的溶液中:K+、Na+、Br-、AlO eq \\al(\s\up1(-),\s\d1(2))
B. eq \f(c(OH-),c(H+)) =10-12的溶液中:NH eq \\al(\s\up1(+),\s\d1(4)) 、Cu2+、CO eq \\al(\s\up1(2-),\s\d1(3)) 、SO eq \\al(\s\up1(2-),\s\d1(4))
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H eq \\al(\s\up1(+),\s\d1(4)) 、K+、Cl-、I-
D.水电离的c(OH-)=1×10-13 ml·L-1的溶液中:K+、Cl-、CH3COO-、
Cu2+
11.甲、乙、丙是由Na+、Al3+、AlO eq \\al(\s\up1(-),\s\d1(2)) 、Cl-、HCO eq \\al(\s\up1(-),\s\d1(3)) 中的两种组成的溶液,可以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为AlCl3,乙为NaHCO3
B.溶液丙与溶液乙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eq \\al(\s\up1(-),\s\d1(2)) +HCO eq \\al(\s\up1(-),\s\d1(3)) +H2O===Al(OH)3↓+CO2↑
C.溶液甲和溶液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AlO eq \\al(\s\up1(-),\s\d1(2)) +Al3++6H2O===4Al(OH)3↓
D.溶液甲和溶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 eq \\al(\s\up1(-),\s\d1(3)) ===Al(OH)3↓+
3CO2↑
12.对比类推法是一种常用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且类推合理的是( )
1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产生了大量废弃光盘。一种回收废弃光盘反射层中单质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3NaClO2NaCl+NaClO3
(1)“破碎”的目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出”时有氧气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出”时,需同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保持体系为碱性环境,其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浸出”时,所加NaClO可用__________代替(填选项字母),但此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HNO3 B.NaCl C.Na2S
(5)“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还原”时,N2H4·H2O对应的产物为N2。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14.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纯净的CeO2和硫酸铁铵晶体。
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NaOH溶液
(1)稀酸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滤液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1中加入稀酸A和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他所用的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已知溶液中的Fe2+可以和难溶于水的FeO(OH)反应生成Fe3O4,请书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滤液2生成Ce(OH)4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硫酸铁铵晶体[Fe2(SO4)3·2(NH4)2SO4·3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作用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Cl、BaSO4等不溶于水,都属于弱电解质
B.HClO是弱电解质,但NaClO是强电解质
C.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D.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解析:选B。A.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不溶于水的盐可能是强电解质,AgCl、BaSO4均是强电解质,故A错误;B.HClO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次氯酸钠为盐,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正确;C.NH3、CO2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一水合氨、碳酸电离出离子,不是NH3、CO2本身电离的离子,因此NH3、CO2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氯化氢为强电解质,但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NaHCO3===Na++H++CO eq \\al(\s\up1(2-),\s\d1(3))
B.NaHSO4===Na++H++SO eq \\al(\s\up1(2-),\s\d1(4))
C.MgCl2===Mg2++2Cl-
D.Ba(OH)2===Ba2++2OH-
解析:选A。A.NaHCO3是弱酸强碱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HCO eq \\al(\s\up1(-),\s\d1(3)) 不能完全电离,故离子方程式应为NaHCO3===Na++HCO eq \\al(\s\up1(-),\s\d1(3)) ,故A错误;B.NaHSO4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故离子方程式为NaHSO4===Na++H++SO eq \\al(\s\up1(2-),\s\d1(4)) ,故B正确;C.MgCl2能电离出2个氯离子,故离子方程式应为MgCl2===Mg2++2Cl-,故C正确;D.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其离子方程式应为Ba(OH)2===Ba2++2OH-,故D正确。
3.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
B.用过量稀盐酸去除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CaCO3+2H+===Ca2++H2O+CO2↑
C.将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OH-===HCO eq \\al(\s\up1(-),\s\d1(3))
D.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Cl2+2OH-===Cl-+ClO-+H2O
解析:选A。A.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Cu2+===Fe2++Cu,故A错误;B.过量稀盐酸和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H2O+CO2↑,故B正确;C.将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2+OH-===HCO eq \\al(\s\up1(-),\s\d1(3)) ,故C正确;D.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故D正确。
4.下列对于判断溶液是否部分变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解析:选B。Na2SO3变质时生成Na2SO4,BaCl2与Na2SO3、Na2SO4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检验Na2SO4时应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A项错误;FeSO4变质时生成Fe2(SO4)3,可以利用KSCN溶液检验Fe3+,B项正确;KI变质时生成I2,残留的KI能与AgNO3产生沉淀,但无法检验I2,应选择淀粉溶液检验I2,C项错误;NaOH变质时生成Na2CO3,NaOH溶液、Na2CO3溶液都呈碱性,不能用广泛pH试纸检验,D项错误。
5.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属于一元弱酸,具有强还原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H2PO2属于酸式盐,其水溶液呈碱性
B.H3P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3OH-===PO eq \\al(\s\up1(3-),\s\d1(2)) +3H2O
C.向NaH2PO2溶液中滴加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PO eq \\al(\s\up1(-),\s\d1(2)) +H+===H3PO2
D.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1 ml H3PO2最多还原4 ml Ag+
解析:选D。A.NaH2PO2是次磷酸的正盐,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出氢离子,NaH2PO2水溶液中,H2PO eq \\al(\s\up1(-),\s\d1(2)) 水解,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B.一元弱酸与NaOH按照物质的量1∶1反应,所以H3P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OH-===H2PO eq \\al(\s\up1(-),\s\d1(2)) +H2O,故B错误;C.H3PO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浓硝酸氧化,向NaH2PO2溶液中滴加浓硝酸不能得到H3PO2,故C错误;D.次磷酸(H3PO2)中O为-2价,H为+1价,则P的化合价为+1价,那么其氧化产物为H3PO4,磷酸中化合价为+5价,故1 ml H3PO2最多还原4 ml Ag+,故D正确。
6.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 eq \\al(\s\up1(+),\s\d1(4)) 、K+、Na+、Mg2+、Ba2+、Al3+、
Fe3+、Cl-、I-、NO eq \\al(\s\up1(-),\s\d1(3)) 、CO eq \\al(\s\up1(2-),\s\d1(3)) 、SO eq \\al(\s\up1(2-),\s\d1(4)) 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填写表中空白:
(2)根据以上事实,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②、④、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溶液呈强酸性肯定有H+,故肯定不含有CO eq \\al(\s\up1(2-),\s\d1(3)) ;②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一定含有I-,故肯定不含有
Fe3+、NO eq \\al(\s\up1(-),\s\d1(3)) ;③在滴入NaOH溶液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肯定不含有Mg2+、Al3+;④将③中的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放出,肯定含有NH eq \\al(\s\up1(+),\s\d1(4)) ;⑤向③中的部分碱性溶液中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肯定含有Ba2+,则肯定不含有SO eq \\al(\s\up1(2-),\s\d1(4)) 。综上所述,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Ba2+、I-、NH eq \\al(\s\up1(+),\s\d1(4))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 eq \\al(\s\up1(2-),\s\d1(3)) 、Fe3+、NO eq \\al(\s\up1(-),\s\d1(3)) 、Mg2+、Al3+、SO eq \\al(\s\up1(2-),\s\d1(4))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K+、Na+、Cl-。
答案:(1)①CO eq \\al(\s\up1(2-),\s\d1(3)) ②Fe3+、NO eq \\al(\s\up1(-),\s\d1(3))
③Mg2+、Al3+ ④无 ⑤SO eq \\al(\s\up1(2-),\s\d1(4))
(2)I-、NH eq \\al(\s\up1(+),\s\d1(4)) 、Ba2+
(3)②Cl2+2I-===2Cl-+I2
④NH eq \\al(\s\up1(+),\s\d1(4)) +OH-NH3↑+H2O
⑤Ba2++CO eq \\al(\s\up1(2-),\s\d1(3)) ===BaCO3↓
7.在Na+浓度为0.5 m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已知H2SiO3为不溶于水的胶状沉淀,加热时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
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实验Ⅰ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解析:(1)由实验Ⅰ可知,该溶液一定含有CO eq \\al(\s\up1(2-),\s\d1(3)) ,则一定没有Ag+、Ca2+、
Ba2+,由生成的) 白色胶状沉淀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SiO eq \\al(\s\up1(2-),\s\d1(3)) ,生成H2SiO3沉淀,所以由实验Ⅰ可知,该溶液一定含有CO eq \\al(\s\up1(2-),\s\d1(3)) 、SiO eq \\al(\s\up1(2-),\s\d1(3)) ,一定没有Ag+、Ca2+、Ba2+。
(2)由实验Ⅰ可知,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阴离子为CO eq \\al(\s\up1(2-),\s\d1(3)) ,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eq \\al(\s\up1(2-),\s\d1(3)) +2H+===H2O+CO2↑。
(3)由实验Ⅰ可知,n(CO eq \\al(\s\up1(2-),\s\d1(3)) )=0.025 ml,c(CO eq \\al(\s\up1(2-),\s\d1(3)) )=0.25 ml·L-1,n(SiO eq \\al(\s\up1(2-),\s\d1(3)) )=0.04 ml,c(SiO eq \\al(\s\up1(2-),\s\d1(3)) )=0.4 ml·L-1,由实验Ⅲ可知溶液中不含SO eq \\al(\s\up1(2-),\s\d1(4)) ,不能确定NO eq \\al(\s\up1(-),\s\d1(3)) 是否存在。
答案: (1)Ag+、Ca2+、Ba2+
(2)CO eq \\al(\s\up1(2-),\s\d1(3)) +2H+===H2O + CO2↑
(3)
8.图a~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X、Y均表示石墨电极)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代表的离子的电子式为
B.图a中放入的是氯化钠固体,该条件下不导电
C.能导电的装置中,X上均有气体产生
D.能导电的装置中,Y的电极产物相同
解析:选D。A.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根据图知,黑色球表示氯离子,氯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则氯离子电子式为,故A正确;B.不含自由移动离子的离子晶体不导电,a中不含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不导电,故B正确;C.根据离子移动方向知,X电极作阳极、Y电极作阴极,用石墨电解熔融氯化钠或氯化钠溶液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b、c装置中X电极上都有气体生成,故C正确;D.b、c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b中Y电极上钠离子放电生成钠、c中Y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Y电极上产物不同,故D错误。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eO+2H+===Fe2++H2O
B.往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a2++CO2+H2O===CaCO3↓+2H+
C.碘化亚铁溶液与足量氯气反应:2I-+Cl2===I2+2Cl-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的NaHCO3溶液:Ca2++OH-+HCO eq \\al(\s\up1(-),\s\d1(3)) ===CaCO3↓+H2O
解析:选D。FeO与足量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O+10H++NO eq \\al(\s\up1(-),\s\d1(3)) ===3Fe3++NO↑+5H2O,A项错误;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CaCl2溶液与CO2不反应,B项错误;氯气过量,溶液中亚铁离子和碘离子完全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和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I-+3Cl2===2Fe3++2I2+6Cl-,C项错误;澄清石灰水与少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 eq \\al(\s\up1(-),\s\d1(3)) ===CaCO3↓+H2O,D项正确。
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2的溶液中:K+、Na+、Br-、AlO eq \\al(\s\up1(-),\s\d1(2))
B. eq \f(c(OH-),c(H+)) =10-12的溶液中:NH eq \\al(\s\up1(+),\s\d1(4)) 、Cu2+、CO eq \\al(\s\up1(2-),\s\d1(3)) 、SO eq \\al(\s\up1(2-),\s\d1(4))
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H eq \\al(\s\up1(+),\s\d1(4)) 、K+、Cl-、I-
D.水电离的c(OH-)=1×10-13 ml·L-1的溶液中:K+、Cl-、CH3COO-、
Cu2+
解析:选A。A.pH=12的溶液显强碱性,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也不与氢氧根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正确;B. eq \f(c(OH-),c(H+)) =10-12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碳酸根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存在Fe3+,Fe3+会将I-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水电离的c(OH-)=1×10-13 ml·L-1的溶液既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酸性溶液中醋酸根不能大量存在,碱性溶液中铜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
11.甲、乙、丙是由Na+、Al3+、AlO eq \\al(\s\up1(-),\s\d1(2)) 、Cl-、HCO eq \\al(\s\up1(-),\s\d1(3)) 中的两种组成的溶液,可以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为AlCl3,乙为NaHCO3
B.溶液丙与溶液乙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eq \\al(\s\up1(-),\s\d1(2)) +HCO eq \\al(\s\up1(-),\s\d1(3)) +H2O===Al(OH)3↓+CO2↑
C.溶液甲和溶液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AlO eq \\al(\s\up1(-),\s\d1(2)) +Al3++6H2O===4Al(OH)3↓
D.溶液甲和溶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 eq \\al(\s\up1(-),\s\d1(3)) ===Al(OH)3↓+
3CO2↑
解析:选B。根据框图可推知甲为AlCl3,乙为NaHCO3,丙为NaAlO2,白色沉淀A为Al(OH)3,无色气体B为CO2,A项正确;溶液丙与溶液乙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eq \\al(\s\up1(-),\s\d1(2)) +HCO eq \\al(\s\up1(-),\s\d1(3)) +H2O===Al(OH)3↓+CO eq \\al(\s\up1(2—),\s\d1(3)) ,B项错误;溶液甲和溶液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AlO eq \\al(\s\up1(-),\s\d1(2)) +Al3++6H2O===4Al(OH)3↓,C项正确;溶液甲和溶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 eq \\al(\s\up1(-),\s\d1(3)) ===Al(OH)3↓+3CO2↑,D项正确。
12.对比类推法是一种常用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且类推合理的是( )
解析:选D。A.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气体,因为次氯酸根有氧化性,能与亚硫酸根反应生成硫酸根:Ca2++3ClO-+H2O+SO2===CaSO4↓+Cl-+2HClO,A错误;B.由于氧化性Cl2>Br2>Fe3+>I2,所以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应先氧化I-,2I-+Cl2===I2+2Cl-,B错误;C.用石墨电极电解AlCl3饱和溶液,氢离子优先放电,活泼金属阳离子钠离子和铝离子都不参与还原过程,但生成的氢氧化铝为沉淀,6H2O+6Cl-+2Al3+3H2↑+3Cl2↑+2Al(OH)3↓,C错误;D.硫酸铁净水原理为铁离子水解, Fe3++3H2O⇌Fe(OH)3(胶体)+3H+,明矾净水原理为铝离子水解,原理一致,D正确。
1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产生了大量废弃光盘。一种回收废弃光盘反射层中单质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3NaClO2NaCl+NaClO3
(1)“破碎”的目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出”时有氧气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出”时,需同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保持体系为碱性环境,其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浸出”时,所加NaClO可用__________代替(填选项字母),但此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HNO3 B.NaCl C.Na2S
(5)“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还原”时,N2H4·H2O对应的产物为N2。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解析:(1)“破碎”的目的为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后续银的浸出速率。(2)“浸出”时,Ag、NaClO和H2O反应生成AgCl、O2和NaOH。(3)“浸出”时,需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保持体系为碱性环境的目的是防止NaClO分解。(4)“浸出”时,NaClO作氧化剂,可用HNO3代替,但是会产生污染物氮氧化物。(5)“溶解”时,AgCl和氨水反应生成[Ag(NH3)2]Cl和H2O。AgCl+2NH3·H2O===
[Ag(NH3)2]++Cl-+2H2O。(6)“还原”时,氧化剂[Ag(NH3)2]+对应的产物为Ag,还原剂N2H4·H2O对应的产物为N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后续银的浸出速率
(2)4Ag+4ClO-+2H2O===4AgCl+O2↑+4OH- (3)防止NaClO分解
(4)A 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环境
(5)AgCl+2NH3·H2O===
[Ag(NH3)2]++Cl-+2H2O
(6)4∶1
14.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纯净的CeO2和硫酸铁铵晶体。
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NaOH溶液
(1)稀酸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滤液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1中加入稀酸A和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他所用的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已知溶液中的Fe2+可以和难溶于水的FeO(OH)反应生成Fe3O4,请书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滤液2生成Ce(OH)4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硫酸铁铵晶体[Fe2(SO4)3·2(NH4)2SO4·3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作用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废玻璃粉末中SiO2也不溶于酸,加入稀硫酸可将CeO2和SiO2与Fe2O3、FeO分离,因此稀酸A的分子式是H2SO4。(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液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使Fe2+氧化为Fe3+;滤渣1中加入稀酸A和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eO2 +H2O2+6H+===2Ce3++O2↑+4H2O。(3)亚铁离子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与铁氰化钾生成蓝色沉淀,故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的试剂为铁氰化钾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4)溶液中的Fe2+可以和难溶于水的FeO(OH)反应生成Fe3O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FeO(OH)===Fe3O4+2H+。(5)滤液2为含有Ce3+的溶液,加入碱并通入氧气将Ce从+3价氧化为+4价后Ce3+转化为沉淀Ce(O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e3++O2+12OH-+2H2O===4Ce(OH)4↓。(6)硫酸铁铵晶体溶于水后,由于存在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作为净水剂。
答案:(1)H2SO4
(2)使Fe2+氧化为Fe3+ 2CeO2+H2O2+6H+===2Ce3++O2+4H2O
(3)K3[Fe(CN)6](或KMnO4)
(4)Fe2++2FeO(OH)===Fe3O4+2H+
(5)4Ce3++O2+12OH-+2H2O===4Ce(OH)4↓
(6)Fe3++3H2O⇌Fe(OH)3+3H+
选项
A
B
C
D
目标溶液
Na2SO3
FeSO4
KI
NaOH
选用试剂
BaCl2
KSCN
AgNO3
广泛
pH试纸
实验步骤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①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
④取③中的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⑤另取③中的部分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阳离子
K+
Ag+
Ca2+
Ba2+
阴离子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Ⅰ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
Ⅱ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固体质量为2.4 g
Ⅲ
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阴离子
N
C
Si
S
c/ ml·L-1
选项
离子方程式
类推
A
家庭漂白原理:Ca2++2ClO-+H2O+CO2===CaCO3↓+2HClO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气体:Ca2++2ClO-+H2O+SO2===CaSO3↓+2HClO
B
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2Fe2++Cl2===2Fe3++2Cl-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2Fe2++Cl2===2Fe3++2Cl-
C
用石墨电极电解NaCl饱和溶液:2H2O+2Cl-H2↑+Cl2↑+2OH-
用石墨电极电解AlCl3饱和溶液:2H2O+2Cl-H2↑+
Cl2↑+2OH-
D
明矾净水:Al3++3H2O⇌Al(OH)3(胶体)+3H+
硫酸铁净水:Fe3++3H2O⇌Fe(OH)3(胶体)+3H+
选项
A
B
C
D
目标溶液
Na2SO3
FeSO4
KI
NaOH
选用试剂
BaCl2
KSCN
AgNO3
广泛
pH试纸
实验步骤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①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
④取③中的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⑤另取③中的部分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阳离子
K+
Ag+
Ca2+
Ba2+
阴离子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Ⅰ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
Ⅱ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固体质量为2.4 g
Ⅲ
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阴离子
N
C
Si
S
c/ ml·L-1
阴离子
NO eq \\al(\s\up1(-),\s\d1(3))
CO eq \\al(\s\up1(2-),\s\d1(3))
SiO eq \\al(\s\up1(2-),\s\d1(3))
SO eq \\al(\s\up1(2-),\s\d1(4))
c/ ml·L-1
?
0.25
0.4
0
选项
离子方程式
类推
A
家庭漂白原理:Ca2++2ClO-+H2O+CO2===CaCO3↓+2HClO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气体:Ca2++2ClO-+H2O+SO2===CaSO3↓+2HClO
B
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2Fe2++Cl2===2Fe3++2Cl-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2Fe2++Cl2===2Fe3++2Cl-
C
用石墨电极电解NaCl饱和溶液:2H2O+2Cl-H2↑+Cl2↑+2OH-
用石墨电极电解AlCl3饱和溶液:2H2O+2Cl-H2↑+
Cl2↑+2OH-
D
明矾净水:Al3++3H2O⇌Al(OH)3(胶体)+3H+
硫酸铁净水:Fe3++3H2O⇌Fe(OH)3(胶体)+3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7分子结构与性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7分子结构与性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9盖斯定律〈应热的比较和计算,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n2+催化H2O2分解,3 kJ·ml-1,若将含0,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