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东北三校高三联考)《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希腊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这种饮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兴盛B.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C.政治环境民主宽松D.古希腊近海多山少平原
    解析:选B。人文主义思潮兴盛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得出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故B项正确;政治环境民主宽松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古希腊近海多山少平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但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
    2.(2017·张家口模拟)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
    A.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解析:选A。据材料“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可知,雅典政治注重公民的城邦意识,渗透于雅典社会各方面,故A项正确;材料“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是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与要求,而不是重视公民个人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与希腊稳定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雅典民主是属于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公民只是城邦内成年男性公民,而不是所有人,故D项错误。
    3.(2017·泉州高三质检)雅典城邦的每个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需要接受十次任职审查;期满卸任之时,同样也要接受审查:一方面是账目审查,另一方面是职司审查。官员若顺利完成自己分内事务,便可顺利离职;若未能完成,将受到渎职处罚。这一做法( )
    A.督促了公职人员廉洁履职
    B.限制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
    C.调动了公民参政的极大热情
    D.杜绝了国家权力的滥用误用
    解析:选A。对官员任期内及期满卸任之时均进行审查,有效监督公职人员,可以督促公职人员廉洁履职,故A项正确;对官员进行审查,与限制公民的自由权利无关,故B项错误;对官员进行审查并不能直接调动公民参政的热情,故C项错误;国家权力的滥用误用是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与对官员进行审查无关,故D项错误。
    4.(2017·武汉模拟)公元前490年,希波战争马拉松决战前夕,雅典军政长官卡利马什召开军事委员会会议,要求委员会的十位将军投票决定是否立刻同波斯人决战。投票结果是五票赞成,五票反对,这时卡利马什的一票将决定雅典未来的命运。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B.战争与城邦政治紧密相连
    C.轮流执政暴露弊端
    D.面对强敌民主制不堪一击
    解析:选B。材料体现不出雅典民众失去政治热情,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通过民主投票方式决定是否战争,可知反映的是战争与城邦政治紧密相连,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雅典公民轮流执政,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在强敌面前民主制度的脆弱,故D项错误。
    5.(2017·商丘模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B.广大雅典公民有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C.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解析:选C。材料没有提到民主政体的建立条件,故A项错误;据材料“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可看出人类追求的东西已经不局限于自由平等了,故B项错误;“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意图说明雅典民主制度是有弊端的,故C项正确;“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重点强调雅典民主政体的弊端,故D项错误。
    6.(2017·黑龙江哈三中模拟)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 )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精神出现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智者能言善辩
    解析:选A。智者高尔吉亚能够说服“议事会”“顾问委员会”“审判官法庭”的社会条件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人文精神是思想根源,故B项错误;社会生活的丰富与政治无关,故C项错误;智者能言善辩是个人因素,不是社会条件,故D项错误。
    7.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
    A.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D.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解析:选D。柏拉图的“灵魂论”与正义等道德标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项错误;“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这显然指的是理性而非感性力量,故B项错误;有关“教化”的功能,柏拉图在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C项错误;柏拉图一方面强调理性思考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充分顾及个人的物质享受,这很明显追求的是一种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故D项正确。
    8.(2017·临汾高考考前适考)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罗马刑法( )
    A.重在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D.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解析:选C。材料“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与奴隶相比,也有可能保护平民利益,故A项错误;罗马刑法量刑强调身份等级,是对社会底层者如奴隶的压迫,违背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错误;据材料“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可知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强化社会等级差异,与保护私有财产无关,故D项错误。
    9.《十二铜表法》第7条规定:果实落在邻人的土地上,果树的所有人有权将其取回。后来罗马大法官据此创立了“请求返还之诉”。这说明古代罗马( )
    A.保护私人土地所有B.立法程序得到完善
    C.邻里关系较为紧张D.反对“不当得利”
    解析:选D。“保护私人土地所有”与材料“落在邻人的土地上”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大法官据此创立了‘请求返还之诉’”不能体现立法程序得到完善,故B项错误;邻里关系较为紧张与材料中“请求返还之诉”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果树的所有人有权将其取回”“请求返还之诉”表明法律保护合理的财产权,故D项正确。
    10.(2017·武汉高三调研)乌尔比安《论告示》第3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 )
    A.适用对象不断扩大B.体现公正和公平
    C.伴随征服不断调整D.强调程序和理性
    解析:选B。材料只涉及罗马法司法不适合的对象,没有反映出适用对象不断扩大,故A项错误;“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是为了保障司法公正公平,故B项正确;这一规定与罗马征服地区的扩大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司法的程序,故D项错误。
    11.(2017·宜春二模)古罗马法系创制了“无体物”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权利系抽象物,概为人们主观所拟制的某种利益,因此被视为区别于有体物之无体物;法律上的无体物,以能以金钱评价为条件。”“无体物”理论的创制反映了古罗马法( )
    A.认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带有主观主义色彩
    C.立法技术优先其他法系D.注重维护个人权利
    解析:选D。据材料“权利系抽象物,概为人们主观所拟制的某种利益,因此被视为区别于有体物之无体物;法律上的无体物,以能以金钱评价为条件”可知,“无体物”理论的创制反映了古罗马法注重维护个人权利,故D项正确。认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带有主观主义色彩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立法技术优先其他法系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12.(2017·资阳高三诊断)罗马帝国时期,“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这表明( )
    A.法官代行地方行政之职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政治经济基础
    C.公民法推广到帝国全境
    D.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解析:选B。法官执行司法权而非地方行政权,故A项错误;罗马按照法律管理地方,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公民法及其推广,故C项错误;法官按照法律审判,并非滥用权力,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德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平帝时规定,对“从坐”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左官律》,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一致的进步之处。(13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汉代法制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得出宽法缓刑;根据材料一“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左官律》,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得出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根据材料一“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得出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根据材料一“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得出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第二小问古罗马法律特点,根据材料二“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得出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根据材料二“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得出对酷刑的限制严格。(2)第一小问汉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鉴于秦亡的教训,缓和社会矛盾,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汉初诸侯势力发展,威胁中央集权)、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古罗马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古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张所引发的政治(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经济(内外贸易的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第三小问一致的进步之处,结合上述材料,可以从时代性(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人道性(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两个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答案 (1)特点:汉代,宽法缓刑(或“逐渐废除某些酷刑”“逐渐废除某些肉刑”);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如答“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加深”之类亦可)。古罗马,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或“罗马法逐渐发展完善”);对酷刑的限制严格(或“酷刑只是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
    (2)背景:汉代,鉴于秦亡的教训,缓和社会矛盾,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汉初诸侯势力发展,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古罗马,伴随着扩张,罗马统治区域扩大,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内外贸易的发展。
    一致进步: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
    14.(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钱穆曾谈道:“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于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于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
    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过地理风貌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影响:“土地贫瘠,使人勤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摘编自吴岩岩《从地理环境看中西方法制文化差异》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果认为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可以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海洋文明的关系、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与平原农耕文明的关系;如果认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和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
    答案 示例一
    论题: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
    闸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海洋环绕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商业文化,商业文化又孕育了人们的平等精神;同时所形成的城邦国家也都是比较小的政治共同体,很难有一个城邦能够完全征服其他城邦,专制王权很难出现,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体制。与古代希腊相反,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形成了农耕文化,此文化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进行管理,且广阔的平原也很容易产生彼此的兼并和征服现象,因此在中国,王权从一开始就很强大,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一体化专制政治体制。(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论题: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文化的差异虽受到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但并不由其所决定,而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样是海洋环境的英国也曾是极其专制的封建国家,而与中国地理环境大体相当且拥有广阔平原的美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这都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相关试卷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8 专题强化训练(八)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8 专题强化训练(八) Word版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通史模块集训(一)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通史模块集训(一) Word版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