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优课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209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棵小桃树优课创新教学设计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59209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细致描绘,及借所写之物表达理性、情志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的道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细致描绘,及借所写之物表达理性、情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春风的吹拂下,桃花像火焰一般地迎风绽放,嫣然含笑。看到桃花盛开的样子,老师想到了《诗经》中的一句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又有着怎样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二、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一格。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秦腔》等。
(二)理解词义
①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②矜持:拘谨,拘束。
③服侍:伺候,照料。
④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⑤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⑥血气方刚:(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
⑦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体态。
⑧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三、整体感知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本文写盆景、爷爷种花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突出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3.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有什么作用?
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一棵小桃树带我们走进了作者的生活,这棵小桃树到底经历了什么?揭示了什么生活哲理?这节课我们再进一步进行探讨。
二、文本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表现了小桃树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第2段,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一个“瘦”字用得十分恰当。“容颜全然褪尽”、令人辛酸、痛心。面对残酷现实,“我”“千般万般地无奈何”,只能骂自己“屏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小桃树”和“我”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3.“蓄着我的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我的梦”是“绿色”的?
反映了作者孩提时代对美好的未来、幸福的人生的朦胧向往;是说自己为美好幸福的未来而奋斗,这是生机勃勃的,欣欣向荣的,充满希望的。
4.课文第9—13段,作者是怎样从两个方面写小桃树的?其深刻含意是什么?
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糅合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独”“命薄”,变成“赤裸的了”、又写它开了花,花“没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要结果”的执着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挠地追求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5.第10段中说“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写小桃树长在角落,不被重视;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6.找出文中描写“我”对小桃树感情的句子。结合作者经历,说说“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
“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
作者当时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初次走上社会的年轻小伙子,他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过挫折与坎坷,是小桃树给了他启示。
7.作者仅仅是在描写小桃树吗?这种手法叫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之间是相似的,虽然走上社会以后,作者的际遇曾遭受到类似桃树那般的风和雨,但他再不消沉,再不疲软,再不胆怯,雨中仍“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作者的梦是执着的,步履是坚定的,恰如瘦弱而顽强的小桃树。这种手法叫托物抒情。
8.怎样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有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不屈不挠,才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9.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从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念。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不届不挠的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10.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勇敢面对挫折,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不屈不挠。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一棵小桃树》,感觉到对于难读、难教、难以理解的这样一类的课文,应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从贯穿文章的两条线入手,通过抓住重点句子,重点词语,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学生顺应文章情感变化线索,如由可怜到喜爱到感激,并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提问,梳理出作者之所以对小桃树有如此解不开的情结,是因为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相似,作者正是从小桃树的身上获得了力量和勇气,这也就更加坚定了作者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作者写法上的特点,并且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9*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抛砖引玉,指点迷津,学海导航,写法鉴别,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