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中考热点专题说明文之说明语言(知识点详解+练习)

    2021中考热点专题说明文之说明语言(知识点详解+练习)第1页
    2021中考热点专题说明文之说明语言(知识点详解+练习)第2页
    2021中考热点专题说明文之说明语言(知识点详解+练习)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中考热点专题说明文之说明语言(知识点详解+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中考热点专题说明文之说明语言(知识点详解+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起修饰作用,词语顺序能否调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列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2.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3.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4.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
    5.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6.其(生态住宅)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以上语句中,由于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在语气的轻重、程度的深浅、数量的多少、范围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做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反映,才使说明非常准确严密。

    (由例子导入,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感悟说明文的语文准确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再根据例子进行总结归纳。)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表现在--------
    无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语气、频率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要符合客观实际。
    知识详解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这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
    说明文经常考察的词语
    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
    表程度 比较、几乎、相当、更、最……
    表估计 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 当时、刚刚、迄今……
    表范围 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 经常、常常……
    考察题型
    典型试题 一: 加点词语可否删除?为什么?
    典型试题 二: 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典型试题 三: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
    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是否能够删去 ,为什么?
    分析:不能。“几乎”表程度,是“非常接近”的意思。说明石拱桥非常接近到处都有,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就变成到处都有了。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
    1、做出判断 2、找出角度、释词 3、结合语境分析
    答题要点
    步骤一、先做出否定的回答
    步骤二、限制的角度(能释词的释词)
    步骤三、结合限制对象谈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言下之意)(言外之意)
    ( 让学生根据例题给出的答案,总结归纳,这类题目的答题要点和答题步骤。 )
    练习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析“几乎”:不能去掉,“几乎”表程度,突出 (说明、表明)非常接近都是如此(以重复作为重要手段),并不排除例外情况。去掉后就成了无一例外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
    (注意基本语言格式)
    分析“之一”: 不能去掉,“之一”表数量,突出 (说明)这(重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重要手段不止一个。去掉后重要手段就成了唯一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 (注意基本要素)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藤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不能删去。因为“—切”表范围,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利用的空间之广,无一例外。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这个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格式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先定性:表……(什么上的限制);
    再释词:是……的意思(用替换法)。
    3.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
    先“言下之意”:突出 (说明、表明)……(把释词的意思代入句中)
    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
    b、不排除……情况
    c、无一例外的情况
    4.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5.语言就不准确、周密。
    强化练习

    1.起限制作用
    a、分析词的表达作用
    (1)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答:“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2)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说说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
    作用:“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b、分析词能否去掉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 “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如果去掉,就表示所有池沼都是引用活水的,与事实(作者原意)不符。
    解题技巧:这类题的解题先要作出判断,然后分析词的本义及在文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去掉后的表达效果,最后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2)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句中 “至少”一词可不可以去掉?
    不可以,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3)森林翼龙的翼展虽然仅为25厘米,但科学家分析认为它已经成长发育为一只能够展翅飞翔的年轻个体。这一新翼龙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翼龙。
    划线词“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不能去掉。更准确地表达隐居森林翼龙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翼龙;不排除今后还有更小的翼龙发现的可能性。 如果去掉,就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据说”一词能否删掉?
    “据说”,表揣测,是一种不太肯定的说法,说明这种“炒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当然也可能没有,删去后,就变成“一定有功效”,这样说就太绝对了,缺乏一定的科学考证。所以这样表示大概的词,反而体现了说话的严谨性。
    C、两词可否互换,并说明理由。
    (1) 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答案: 不能。“相当”表示红玫瑰大厅和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和事实不相符。用“相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技巧点击:这类题的解题要先作出判断,然后从词义来分析两个词的区别,最后分析互换后的表达效果
    (2)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如果将“亟待”一词可以改成“需要”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3)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
    划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
    答: 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改成消除意思就变为能够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替换。
    2、 起修饰作用
    (1)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
    请说说“分外”一词的表达效果。《巍巍中山陵》
    “分外”是“非常、很”的意思,在这里起“强调”作用。说明由于钟山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钟山就更显得雄伟高大。
    技巧点击:这类题先解词,然后再说明这类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在句子中的效果。
    (2)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请说说“尤其”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尤其”是特别、更进一步的意思,在此起强调的作用,表示在有雾的天气里,一些剧烈的运动对人们的身体危害更大。
    (3)“绿色住宅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句中的“一切”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 植物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性和严密性.
    3、词语顺序能否调换
    对禽流感,人类所知还有限
    ①禽流感是随着家禽饲养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的禽类传染病。尽管历来的禽流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损失,但是最近在亚洲爆发的禽流感却仍令人高度关注。目前,人们对禽流感的发生、发展和遏制方法的认识仍待继续深化。
    文章第①段中的“发生”、“发展”、“遏制”三个词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疫情是先“发生”,再“发展”,最后得到“遏制”,这样排序符合人们认识规律和疫情自身进展的规律(或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说明文专题》突破练习(含详解):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说明文专题》突破练习(含详解),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的海域潜行,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说明文阅读之语言品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03 说明文阅读之语言品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8页。

    专题04 说明文语言-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说明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04 说明文语言-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说明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4说明文语言-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说明文阅读解析版doc、专题04说明文语言-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说明文阅读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