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习作:游____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习作:游____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颐和园》,学习《七月的天山》,归纳写作方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1.学习《颐和园》,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体会这些句子可以清楚地交代作者游览的地点的作用。
    2.学习《七月的天山》,与《颐和园》比较,明确写作时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特点更生动。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教学设计,共3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