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 专题十九 燃料及其利用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693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 专题十九 燃料及其利用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693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 专题十九 燃料及其利用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693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 专题十九 燃料及其利用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 专题十九 燃料及其利用,共21页。
【例1】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强化训练】
1.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2.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专题二:灭火原理】
【例2】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强化训练】
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例3】 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强化训练】
1.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2.用天然气热水器(如图所示)将质量为40kg,温度为15℃的水加热到40℃,完全燃烧了0.15m3的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水需吸收 J的热量。
(3)热水器的效率为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是3.5×107J/m3)。
【达标测练】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制备和用途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制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电器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C.风把蜡烛吹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D.高温物质与氧气接触即可燃烧
3.我们要把辽阳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4.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把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5.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构成
B.性质与用途
C.化学之最
D.化学与生活
6.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水灭火
【答案】C
7.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述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A.提倡“低碳生活”B.开发绿色能源
C.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D.分类回收垃圾
8.下列有关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燃烧都会发出光能和热能
C.对于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9.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小圆圈代表碳原子)。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为同种物质
B.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D.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10.回答下列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⑴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小苏打,其化学式为______。
⑵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______的灭火方法。
⑶利用厨房中的______可以溶解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11.如图是某校学生分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使用仪器a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组同学观察到装置D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他认为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宇组同学观察到D装置中只有下层蜡烛熄灭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4)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选填“c端”或“d端”)通入。
12.实验室现有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药匙、镊子、玻璃片、火柴、棉花以及下列仪器:
(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④锥形瓶和__________(填序号)。使用②时,下端管口必须伸到液面以下,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药品和一种仪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还能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是多次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某学习小组采集了当地山石样品(主要成分是 CaCO3)20 g,将样品放入质量为80g的硬质玻璃管中高温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称量一次,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杂质高温不分解)。
(1)第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2)反应生成的 CO2 的质量为______g;
(3)求山石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九: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
【专题一:燃烧的条件】
【例1】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C;温度达到着火点。
【强化训练】
1.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答案】D
2.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
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专题二:灭火原理】
【例2】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答案】面粉与空气;机械能;氧气不足。
【强化训练】
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D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答案】B
【解析】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着火点。
【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例3】 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答案】A
【解析】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
【强化训练】
1.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CO+2NO=2CO2+N2,反应前没有单质,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两个N原子,构成了单质N2,故B正确;C、反应前为4分子,反应后为3分子,所以分子总数减少,故C正确;D、尾气中的CO和NO是有毒的,反应后的CO2和N2是无毒无害的,故D正确。此题选A。
2.用天然气热水器(如图所示)将质量为40kg,温度为15℃的水加热到40℃,完全燃烧了0.15m3的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水需吸收 J的热量。
(3)热水器的效率为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是3.5×107J/m3)。
【答案】(1)CH4+2O2CO2+2H2O;(2)4.2×106;(3)80。
【达标测练】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制备和用途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答案】B
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制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电器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C.风把蜡烛吹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D.高温物质与氧气接触即可燃烧
【答案】A
3.我们要把辽阳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答案】B
4.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把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
5.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构成
B.性质与用途
C.化学之最
D.化学与生活
【答案】C
6.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水灭火
【答案】C
7.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述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A.提倡“低碳生活”B.开发绿色能源
C.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D.分类回收垃圾
【答案】C
8.下列有关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燃烧都会发出光能和热能
C.对于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9.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小圆圈代表碳原子)。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为同种物质
B.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D.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答案】C
10.回答下列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⑴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小苏打,其化学式为______。
⑵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______的灭火方法。
⑶利用厨房中的______可以溶解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答案】NaHCO3 用锅盖盖灭 食醋
11.如图是某校学生分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使用仪器a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组同学观察到装置D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他认为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宇组同学观察到D装置中只有下层蜡烛熄灭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4)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选填“c端”或“d端”)通入。
【答案】 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Ca(OH)2+CO2===CaCO3↓+H2O 石蕊试液变红色 导管伸入烧杯底部,无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大于空气,下层的蜡烛都先熄灭 二氧化碳的量不足 c端
12.实验室现有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药匙、镊子、玻璃片、火柴、棉花以及下列仪器:
(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④锥形瓶和__________(填序号)。使用②时,下端管口必须伸到液面以下,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药品和一种仪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还能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③⑦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铁架台 2KMnO4K2MnO4+MnO2+O2↑
13.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是多次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某学习小组采集了当地山石样品(主要成分是 CaCO3)20 g,将样品放入质量为80g的硬质玻璃管中高温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称量一次,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杂质高温不分解)。
(1)第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2)反应生成的 CO2 的质量为______g;
(3)求山石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答案】4 4.4 50%
称量的次数
1
2
3
4
5
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g
99.2
97.8
96.4
95.6
95.6
称量的次数
1
2
3
4
5
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g
99.2
97.8
96.4
95.6
95.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三十一:燃料及其利用,共16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三十九:物质构成的奥秘,共18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二十九:化学方程式,共2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